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回归与反思:黔北民族地区山地农业结构发凡——以清代柞蚕多业态养殖繁荣为例

发布时间:2017-08-07 11:06

  本文关键词:回归与反思:黔北民族地区山地农业结构发凡——以清代柞蚕多业态养殖繁荣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柞蚕饲养 多业态山地农业 文化生态共同体


【摘要】:清乾隆年间,贵州黔北民族地区居民利用"郡地多槲",从山东诸地人工引入柞蚕,产出的"遵绸"质量与"杭绸"不相上下,远销国内外各地。为扩大柞蚕产业快速发展,黔北各族居民掌握了一整套栎属柞林培育技术,其结果不仅围绕着柞树林的培植,形成了农林牧复合的多业态产业,而且还大大促进了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在贵州山地高效农业史上写下了辉煌一页。同时各民族由此定型下来的文化生态共同体,还对黔北山区生态维护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大学党委统战部;
【关键词】柞蚕饲养 多业态山地农业 文化生态共同体
【基金】:国家重大招标课题“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生态研究(11AZD071)” 贵州大学人文社科一般课题“历史时期西南外来物种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GDYB2016001)”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326.3
【正文快照】: 柞树是贵州各族居民对壳斗科(Fagaceae)植物的泛称,而内地的汉族居民则是将其泛称为“槲”或“柘”,别称还有栎树和橡树等,这类乔木具有易成活、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等特点,该类植物的树叶是柞蚕的主要饲料。黔北为贵州北部地理单元的俗称,其范围涉及今遵义全境及其毗邻地带。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黔北大地支农“一枝花”[J];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1年11期

2 李华超;;市场呼唤黔北药茶[J];贵州茶叶;2002年03期

3 李士敏;苟开礼;;加快“四大区域”发展 扩大“黔北粮仓”影响[J];中国农技推广;2014年06期

4 梁正文;胡春玲;;黔北黑猪退化的原因及优化复壮措施[J];农技服务;2010年06期

5 罗显扬;;依托科技支撑 做强做大黔北茶产业[J];贵州茶叶;2007年04期

6 傅传耀;;道茶——论黔北百万亩茶海的基本条件和可能性[J];茶世界;2009年07期

7 刘培琼,张启林;贵州黔北黑猪[J];中国农村科技;1998年05期

8 袁仁飞;;黔北麻羊舍饲高效养殖技术[J];湖北畜牧兽医;2014年03期

9 刘培琼,邵峰泉,张启林,张德君,卜淼奎;黔北黑猪肌肉脂肪酸成分气相色谱分析[J];贵州农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10 朱松泉;;黔北茶业50年发展历程[J];茶叶经济信息;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胡大宇;;从黔北城镇的兴衰看贵州城镇的兴起与发展[A];开发中的崛起——纪念贵州建省590周年学术讨论会文集[C];2004年

2 童玉君;;红花岗区——黔北经济增长极效应分析[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德荣;探索“依托黔北 融入重庆”最佳途径[N];四川政协报;2010年

2 ;大美黔北入画来[N];遵义日报;2012年

3 蓝雨 刘垒;湘江潮涌,,黔北奋起“红城”欢[N];法制生活报;2014年

4 张明礼邋本报记者 余昌旭;遵义县启动“黔北民居”惠民工程[N];贵州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刘庆鹰 赵拴 黄诚克;“黔北民居经济学”的乡村融合[N];贵州日报;2009年

6 刘文献;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努力建设“黔北钱仓”[N];遵义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肖克;让“黔北粮仓”更加丰实稳固[N];农民日报;2010年

8 秦波 郑江南;黔北大地激情涌动[N];贵州日报;2013年

9 陈运洪 本报记者 王其伦;黔北民居引领“四在农家”向高向上[N];遵义日报;2008年

10 绥阳县委宣传部;“四轮互动”建设黔北民居[N];贵州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小艺;兴盛、衰落与重建[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343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6343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8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