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变迁对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影响研究
本文关键词:产业结构变迁对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西安交通大学》 2010年
产业结构变迁对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影响研究
杨凌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79年至2009年我国GDP年均增长率为9.9%,但我国经济增长在地域上呈现出明显的非一致性,东部与中西部的经济发展差距日益扩大。然而,现有的研究几乎都没有关注产业结构变迁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因此无法揭示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产业结构变迁对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作用情况。因此,本文的研究将从产业结构变迁这一崭新视角来研究地区经济增长差异,完善地区经济差异影响因素的认识,这为我国政府制定区域发展战略,缩小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此外,我国长期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已给我国的资源和环境带来极大的压力,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当前及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本文的研究对指导未来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政策意义。 文章首先回顾了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及文献,已有理论研究证实:供给方面和需求方面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产业结构的变化,进而影响着一个经济体的总体增长。以理论研究为依据形成了本文的逻辑框架,即分别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来考察产业结构变迁对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影响。从供给角度而言,本文采用结合偏离-份额分析的方差分解方法,考察了1978-2008年各个时点上产业结构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然后采用修正的偏离-份额方法研究了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在不同区域的动态演变过程;从需求角度而言,本文采用新近的结构分解技术对我国及区域生产率的增长进行了分解。 具体而言,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研究发现有: 1)采用结构分解分析方法(SDA)将我国1987-1997,1997-2002和2002-2005年三个阶段分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分解为6个因素,发现各行业普遍存在的劳动节约效应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率的提高。而且,劳动力节约效应持续超出国际竞争压力带来的影响,后者主要表现在企业利润比例的降低,相应地也表现在产出中增加值比重的降低。相比之下,投入结构和进口替代的影响较小,而且在不同时间和部门内的差异也较小。但是,最终需求结构和数量的影响相当强劲,从纵向比较来看,其增长程度甚至超过了劳动节约倾向。这表明我国实际收入的增长不仅改变了人们农产品的消费层次及工业品的数量,也催生了人们享有高质量住房的需求。研究发现食品、纺织业、木材造纸等行业是我国90年代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而到了1997-2002年,木材造纸行业,金属制品业、机械和交通运输设备、电子和电气行业以及服务业等也成为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动力。 2)采用结合偏离份额分析的方差分解方法,将区域差异分解为结构影响和区域(部门内生产率)影响。结构效应在改革开放初期最为显著,约为70%;随后逐步减弱,但直到本世纪初仍然占绝对优势;其后,区域效应开始胜出;到2008年,结构效应对我国区域差异的影响仍约为40%。由此可见,产业结构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区域差异的重要原因。 对全国及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劳动生产率的分解结果显示:1978-1985年全国及各区域的结构效应并不显著,生产率的增长主要可以由区域生产率的增长解释;然而在1985-1992年、1992-2000年和2000-2008年的三个阶段,结构红利假说得到证实。具体到区域层面,北京、上海等地区率先开始产业结构调整,因此结构变迁效应在这些地区最早显现;改革初期后,中部和西部区域内的一些省份,由于在基期具有较高的农业比重,劳动力在部门间的转移因而更为显著,结构变迁效应较大;同时,广东、江苏、浙江、福建等地虽然其初期农业比重不高,但从内陆省份吸收了大量的劳动力,因而同样具有较大的结构效应。研究考虑到了农业部门存在剩余劳动力(隐性就业)的情况,调整后的结果显示,根据传统方法得来的结构变迁效应都有不同程度的低估。 3)使用我国1987年和1997年两张多区域投入产出表,并采用国际上近几十年来使用较多的结构分解技术,将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分解为5个因素。研究发现对于全国、分区域或者分部门来说,单位产出所使用的劳动力的节约和增加值比重的减少是最主要的两个影响因素,最终需求的影响次之,投入结构以及中间产品的区域贸易具有较小但仍明显的影响。相对于部门效应而言,所有要素对区域生产率具有更大的影响效应,这表明了部门组合结构也是区域差异的成因之一。 从区域间的比较来看,各个因素对生产率的影响也有较大差异。例如沿海地区包括的一些区域由于最接近国际市场,也是我国出口的主要所在地,因此它们的增加值系数和劳动节约因素最先受到世界市场的竞争压力,其影响强度明显高于内陆地区。此外,最终需求对几乎所有区域的生产率都有较大影响,表明最终需求是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投入结构对东部、华北、中部和南部的生产率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从部门间的结果来看,商业和交通运输业的表现较差。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121.3;F127;F22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进;杨建文;;区域经济增长中的“结构红利假说”检验[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春济;我国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2 赵宏波;吉林省中部地区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乐燕;技术转移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D];浙江理工大学;2014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鹏;;制造业生产率的地区差距变化及结构效应的影响[J];当代财经;2007年07期
2 魏后凯;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J];中国工业经济;1997年03期
3 刘伟,李绍荣;中国的地区经济结构与平衡发展[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4期
4 刘生龙;胡鞍钢;;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中国区域差距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4期
5 胡鞍钢,熊义志;我国知识发展的地区差距分析:特点、成因及对策[J];管理世界;2000年03期
6 范剑勇,朱国林;中国地区差距演变及其结构分解[J];管理世界;2002年07期
7 袁志刚,范剑勇;1978年以来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及其地区差异分析[J];管理世界;2003年07期
8 庄佳强;徐长生;;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新进展[J];经济学动态;2009年04期
9 张衔,程民选;东西部经济增长差异与收敛条件[J];经济学家;2001年04期
10 林毅夫;;发展战略、自生能力和经济收敛[J];经济学(季刊);2002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刚;贾威;潘浩敏;;地区差异、收敛路径和经济政策[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朱道才;吴信国;;中国各省(市)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分析——基于1990-2006年数据[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3 杨积勇;安徽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及差异分析与政策建议[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4 许传阳;唐永;王巧玲;;基于空间自相关的中国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6期
5 朱玉春;黄增健;;陕西省农村经济发展地区差距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7期
6 贾蕊;陆迁;邵飞;;西部地区吸引FDI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2期
7 周庆元;骆建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自生能力与新农村建设[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3期
8 孙丽萍;;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7期
9 卢君生;万良杰;;IPO融资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影响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6期
10 孙丽萍;;云南省城乡经济差异演变的时空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江;;交易效率、要素积累与技术进步——关于中国经济增长源泉的检验[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邹薇;周浩;;中国省际间收入动态研究:1978-2002——基于反事实条件收入模型[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3 彭国华;;我国地区经济的俱乐部收敛性[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4 王宏涛;王晓芳;;西部大开发中的信息化、经济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1998--2009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年会“西部大开发10年”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杨积勇;荣兆梓;;安徽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及差异分析与政策建议[A];十六大后安徽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范剑勇;;要素聚集与地区差距:来自中国的证据[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范剑勇;;中国产业集聚效应及其省际差异估计[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8 刘义甫;;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及其创新思考[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文雁兵;张旭昆;;制度变迁、政府行为与经济空间聚集:基于Hall and Jones“社会基础设施”的C-P-I空间模型[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Justin Yifu Lin;;Was Is China's Growth Real and Is China's Growth Sustainable?[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经济学视角下的文化繁荣与交流”经济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艳秋;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杨博琼;FDI对东道国环境污染的影响[D];南开大学;2010年
3 何力武;转移支付、一体化与区域协调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李树培;我国的加速工业化战略与内需不足[D];南开大学;2010年
5 周兴;中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流动、收入差距与社会福利[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杨光;哈罗德模型难题的破解及其对中国内需结构演变规律的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7 易振华;垂直专业化所有权选择探析[D];南开大学;2010年
8 吴建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政策效果和经济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魏下海;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人力资本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燕安;我国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趋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学印;产业转型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陈伟;比较优势理论与我国出口制造业发展及产业结构升级策略新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和强;新泰市城镇化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4 高玉东;区域行政垄断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效率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金景仲;出口贸易结构升级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宋晓露;环渤海经济圈FDI空间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蒋春娟;山东省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迁移行为及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于波强;我国劳动力要素价格扭曲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童芳;FDI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间收入差距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10 李政;湖南农民区域收入差距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薇;陆林;;山西省国际旅游产业结构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2 禹朴家;徐海量;刘世薇;张青青;安红燕;王炜;;玛纳斯河流域绿洲区域经济差异分解研究[J];冰川冻土;2011年05期
3 刘蔚;;基于价值链(网络)理论的旅游产业竞争力分析[J];北方经济;2006年17期
4 葛新元,王大辉,袁强,方福康;中国经济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的计量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5 盛洪昌;李爽;;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J];长春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6 张小利;;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比较优势悖论——基于东西部地区旅游收入效应的比较分析[J];财经科学;2007年02期
7 王相林;转轨时期所有制结构对市场结构和绩效的影响——以制造业为例[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8 敖荣军;;中国地区经济差距及其演化的产业变动因素[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年04期
9 林毅夫,董先安,殷韦;技术选择、技术扩散与经济收敛[J];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06期
10 曹晋文;我国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余军华;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王兆峰;基于产业集群的旅游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3 张泽一;产业政策有效性问题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4 张彻;区域经济差异识别及预警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5 张宇;成渝经济区协调发展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6 姜晓丽;辽宁沿海经济带空间管治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3年
7 魏冶;流空间视角的沈阳市空间结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旭;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后凯;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J];中国工业经济;1997年03期
2 刘伟,李绍荣;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5期
3 刘伟,李绍荣,黄桂田,盖文启;北京市经济结构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01期
4 刘伟,李绍荣,黄桂田,盖文启;北京市发展现代制造业的经济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03期
5 刘伟,李绍荣;市场制度的价值取向与经济结构的市场调整[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06期
6 刘伟,李绍荣;中国的地区经济结构与平衡发展[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4期
7 张大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首要条件[J];中国工业经济;1996年02期
8 胡鞍钢;知识与发展:中国新的追赶策略——写于建国50周年[J];管理世界;1999年06期
9 胡鞍钢,熊义志;我国知识发展的地区差距分析:特点、成因及对策[J];管理世界;2000年03期
10 吕铁;制造业结构变化对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研究[J];管理世界;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富华,李国平;技术创新、产业结构与劳动生产率[J];科学学研究;2005年04期
2 李睿;吴海滨;;产业结构与我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08年22期
3 郝丛玲;纪汉霖;;新医改对我国制药产业结构的影响[J];当代经济;2009年23期
4 金戈;;产业结构变迁与产业政策选择——以东亚经济体为例[J];经济地理;2010年09期
5 周敏倩;产业结构变迁升级的政府行为透视[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6 向晓梅;;产业结构变迁:我国消费结构升级与拉动分析[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7 刘润生;;能源消耗与产业结构变迁研究综述[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年10期
8 王健;;我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年03期
9 孙燕萍;李辉;王永俊;;新疆兵团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J];市场论坛;2010年11期
10 李广涛;王辉;;山东省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变迁影响研究——以德州市为例的实证分析[J];中国市场;2007年3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启华;戈海军;;技术科学发展与产业结构变迁——二者相关性的统计计量研究[A];“工程科技论坛”暨首届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工程哲学委员会学术年会工程哲学与科学发展观论文集[C];2004年
2 孙力军;胡云祥;;金融发展、市场化改革与产业结构变迁——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3 刘伟;蔡志洲;张辉;;结构高度化、经济效率化与经济增长——中国改革开放30年经验和启示[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2008)[C];2008年
4 罗光强;曾福生;曾伟;;产业结构变迁对湖南经济增长波动的影响[A];湖南省经济学学会年会暨科学发展观与湖南经济协调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郑若谷;干春晖;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研究[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6 杨敏芝;冯世人;;霹雳布袋戏产业链对虎尾地区聚落影响之研究[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宋宇;;发展模式转换的理论支持与基本因素分析[A];“改革30年中国经济学与经济发展研讨会”暨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汪晖;童菊儿;;经济发展阶段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演变趋势——来自台湾的证据[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第38分会场、科学发展与土地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论文集[C];2005年
9 于同奎;曹国华;李红刚;;信贷市场阻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增长[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绍兴文理学院经管学院 李生校;[N];绍兴日报;2008年
2 国信证券 黄茂;[N];上海金融报;2006年
3 课题组组长 杨忠直 课题组成员 杜德军 姚林如 李莉;[N];中国信息报;2007年
4 宋宏;[N];安徽日报;2007年
5 天月;[N];上海金融报;2006年
6 刘洪恩 实习生 金红蕾;[N];深圳商报;2005年
7 国家发改委区域规划咨询专家、华东师大教授 朱荣林;[N];文汇报;2008年
8 国信证券 黄茂;[N];中国工业报;2006年
9 剑鸣;[N];上海证券报;2007年
10 刘云;[N];证券时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杨凌;产业结构变迁对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影响研究[D];西安交通大学;2010年
2 李文;产业结构税收政策:理论与实证分析[D];山东大学;2005年
3 张广斌;产业结构变迁与汇率制度选择[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4 王兆峰;基于产业集群的旅游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5 姜涛;转型时期中国居民消费升级的产业结构效应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6 董金玲;江苏区域金融作用机制及发展差异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7 赵春雨;生产率增长、要素重置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8 刘小瑜;中国产业结构的投入产出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02年
9 陈全国;中部地区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发展相关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金彦;广西产业结构变迁的动力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2 王伟;我国服务业产业结构变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3 王健;产业结构变迁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4 熊建军;论产业结构变迁中的制度因素[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张清良;山东省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兰州商学院;2014年
6 黄晓璐;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7 刘润生;能源消耗与产业结构变迁[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8 王中荣;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发展的定量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9 顾翔;安徽省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10 张冰;港台经济体制、政策及其效果比较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1年
本文关键词:产业结构变迁对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744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74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