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2008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GIS的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化研究——以河南省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部崛起与现代服务业——第二届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2008年
中原城市群的协调发展模式探析
李振东 李颖慧
【摘要】:实现中原城市群的协调发展,要认识到城市群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中原城市群并不是空间上相邻的中原若干城市简单的集合。中原城市群的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中原城市群应结合自身情况处理好城市格局、产业发展、区域利益以及城乡发展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中原城市群对区域经济乃至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
【作者单位】:
【分类号】:F299.27
【正文快照】:
城市群不是空间上相邻的若干城市简单的集聚,而是通过物理网络(公路、铁 路等)和信息网络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从内在联系看,城市群具备发达核心组织 能力(中心城市)、较完整的城镇结构体系、快速便捷的交通运输体系、较发达的 区域经济。从城市和区域经济相互作用上看,城
下载全文更多同类文献
PDF全文下载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迅周,杨延哲,刘爱荣;中原城市群空间整合战略探讨[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年05期
2 张祥建,郭岚,徐晋;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空间特征、发展障碍与对策[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3 冯德显,贾晶,杨延哲,张教平,张丽萍;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战略构想[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年06期
4 张占仓,杨延哲,杨迅周;中原城市群发展特征及空间焦点[J];河南科学;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晓华;叶庆华;;区域空间整合研究:理论演进与研究内容[J];池州师专学报;2006年03期
2 马志强;;论我国城市群的聚集方式和特色[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6年04期
3 乔家君;龚如阁;;区域交通网络空间结构优化及实证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年02期
4 王发曾;郭志富;刘晓丽;赵威;;基于城市群整合发展的中原地区城市体系结构优化[J];地理研究;2007年04期
5 杨迅周,杨延哲,刘爱荣;中原城市群空间整合战略探讨[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年05期
6 阎官法,魏艳,陈一静;河南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年02期
7 陈小素,乔旭宁;基于GIS的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化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年03期
8 冯德显;乔旭宁;杨永菊;;河南省产业联系方向及空间布局模式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年01期
9 杨迅周;魏艳;刘沁武;;河南省城区经济发展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年02期
10 张广海;刘佳;;环渤海地区旅游产业集群构建与区域整合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晓丽;方创琳;王发曾;;中原城市群空间组合特征与整合模式研究[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秋明;集成管理理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2 吴瑞君;上海大都市圈人口发展战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何奕;上海经济发展的区域效应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4 刘静玉;当代城市化背景下的中原城市群经济整合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5 靳景玉;城市联盟的合作动力机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6 吴晓隽;上海大都市圈的结构及功能体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7 卞显红;城市旅游空间结构形成机制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学鑫;基于专业化与多样性分工的城市群经济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9 朱克敏;泛珠三角大都市带发展战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10 徐晓霞;中原城市群城市生态系统分析、评价与城乡一体化调控[D];河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雪梅;渝西地区域镇群发展与特色工业园区布局[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青;城市群的形成与区域经济的发展[D];河北大学;2004年
3 张文娟;郑州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4 洪小燕;长江三角洲大城市近郊小城镇职能与结构的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王丽珍;我国中部地区经济增长极的实证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6 甄延临;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城市群演化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7 李夏;西北内陆城镇密集区空间组织格局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刘晓丽;中原城市群空间整合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9 侯天琛;中原城市群空间一体化的形成机制和发展布局[D];河南大学;2006年
10 何风娟;南通接轨上海的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宁越敏,施倩,查志强;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形成机制与跨区域规划研究[J];城市规划;1998年01期
2 徐清梅,张思锋,牛玲,雍岚;中国城市群几个基本问题的观点述评[J];城市问题;2002年01期
3 诸大建;把长江三角洲建设成为国际性大都市带的思考[J];城市规划汇刊;2003年01期
4 王何,逄爱梅;我国三大都市圈域中心城市功能效应比较[J];城市规划汇刊;2003年02期
5 顾朝林,张敏;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性状特征与形成机制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2001年03期
6 谷人旭,殷为华;论长江三角洲都市经济圈的形成及其核心城市上海的功能定位[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1年01期
7 袁中金;河南省城镇化的目标、道路和对策[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1年01期
8 冯德显,贾晶,杨延哲,张教平,张丽萍;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战略构想[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年06期
9 张占仓;论中原崛起的基本问题[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年06期
10 石忆邵,王克强;长江三角洲地区协调发展的特征及问题探讨[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恩泽;吴开;;中原城市群建设的制度创新研究——基于区域协调发展视角[J];中国集体经济;2009年12期
2 李振东;;中原城市群协调发展模式的经济法思考[J];商业时代;2009年19期
3 娄杰海;;加速中原城市群一体化进程 打造河南经济增长极[J];决策探索;2006年06期
4 覃成林;;基于协调与共享发展的中原城市群建设制度创新[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年06期
5 曹庭珠;;构筑中原城市群的林业生态屏障[J];国土绿化;2006年11期
6 罗士喜;;论城市群的协调能力[J];许昌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7 王其江;;略论中原城市群小城镇的发展问题[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06期
8 张二勋;秦耀辰;;中原城市群发展研究[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9 奚青梅;;中原城市群经济可持续竞争力问题研究[J];当代经济;2008年01期
10 盖微微;;中原城市群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J];科技经济市场;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振东;李颖慧;;中原城市群的协调发展模式探析[A];中部崛起与现代服务业——第二届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黄慧德;;我国热区农村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探讨[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3 陈荣;;关于农村小城镇建设的几点思考[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4)[C];2009年
4 何晓艺;;贵州城乡协调发展浅析[A];“社会学与贵州‘十一五’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5 周劲松;;分享发展成果,共同协调发展[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张敏文;;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水平的差异分析——以江苏省为例[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杨建敏;马晓萱;;关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协调问题的探讨——从空间的角度进行透视[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潘定才;叶复萌;黄卫华;;深圳抽水蓄能电站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A];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文集(2010)[C];2010年
9 袁铖;;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创新[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曹文华;何星;韩崇昭;万百五;;区域科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决策支持的研究[A];1995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2 ;[N];开封日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罗科 宋健;[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4 记者 朱殿勇;[N];河南日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王娜 晨星;[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6 记者 王丽娟;[N];中国改革报;2006年
7 柏晶伟;[N];市场报;2006年
8 柴清玉;[N];郑州日报;2007年
9 张华君;[N];河南日报;2007年
10 施书芳 张峰;[N];中国改革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璇涛;基于协调发展的区域特色经济与区域经济布局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2 刘加顺;都市圈的形成机理及协调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3 罗丽;西北过渡地区城乡协调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4 章志刚;现代物流与城市群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5 王维国;协调发展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1998年
6 岳超俊;中原城市群地质灾害风险区划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7 张二勋;可持续发展系统分析及案例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8 张凯;京津冀地区产业协调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9 蔡平;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研究[D];新疆大学;2004年
10 王威;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协调发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甲羽;河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评价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2 刘昌义;武汉城市圈协调发展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3 孙婧;中国工业园区的贸易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D];青岛大学;2005年
4 欧小媛;现阶段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5 张羽;论国有企业改革中“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协调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樊贵莲;我国现阶段劳动关系与社会保障制度协调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6年
7 孙淮中;苏锡常城市群协调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8 王安洪;哈尔滨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协调发展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薛娜;西北地区道路运输协调发展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10 闫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地方政府职能重塑[D];西北大学;2002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GIS的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化研究——以河南省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748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74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