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理念与框架设计

发布时间:2017-08-30 02:27

  本文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理念与框架设计


  更多相关文章: 应用型院校 人才培养 培养方案 课程体系


【摘要】: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途径。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理念必须突出"强化教学"、学术性教育与职业性教育合理均衡、为区域经济社会服务的适用性特点,其构建框架包括理论课程体系、实践课程体系和素质拓展体系。
【作者单位】: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文传系;
【关键词】应用型院校 人才培养 培养方案 课程体系
【基金】:2015年校级青年教师发展基金项目“微舆论环境下大学生信仰教育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项目号:2015QJY006R)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642.0
【正文快照】: 作为一种按照人才培养来区分的高等教育类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具有四个核心议题:应用型的教育类型,服务区域经济的服务方向,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角色定位,体现地方经济支柱产业的发展需要。高校发展目标的实现,说到底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而人才培养方案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实现途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黄彬;陈想平;;地方高校特色发展的理性路径——人才培养模式的视角[J];高校教育管理;2013年05期

2 姜煜林;;外适质量观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08年19期

3 刘俊;陈志丹;;探索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8年Z3期

4 钱国英,王刚,徐立清;本科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及其培养体系的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05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焦小英;;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理念与框架设计[J];大学教育;2016年05期

2 郭思亮;宋廷山;;就业招工两难背景下高等教育改革的系统思考——兼论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02期

3 邓琳;王纯岩;于宁;;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高师理科学刊;2016年03期

4 孙玉军;张强;黄守程;王趁芳;;应用型高校生物科学专业个性拓展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以安徽科技学院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6年09期

5 孟艳双;邢育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数学建模三级教学平台的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6年06期

6 张立群;张玉栋;;土木工程学科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6年03期

7 薛玉香;王占仁;;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年01期

8 童智;;应用型大学职业化需求的教育教学设计[J];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02期

9 郭士清;庄宇;颜兵兵;;基于成果导向与课程地图理念的高校课程规划探究[J];高教论坛;2016年01期

10 王中任;刘海生;秦涛;;基于校企协同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与VISION团队模式[J];文教资料;2016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志义;朱泓;刘志军;;如何正确认识本科教学审核评估[J];中国大学教学;2012年10期

2 王伟廉;;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教育研究;2009年12期

3 王伟廉;;人才培养模式:教育质量的首要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9年08期

4 兰玉杰;;高校办学特色的内涵与建设探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8年12期

5 林永柏;;高等教育质量内适性与外适性的辩证关系[J];辽宁教育研究;2008年04期

6 季桂起;;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构想[J];中国大学教学;2007年09期

7 汤正华;;新办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J];江苏高教;2006年04期

8 李庆军;;关于独立学院办学定位的思考[J];江苏高教;2006年01期

9 杨志坚;中国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研究(之一)——导论[J];辽宁教育研究;2004年05期

10 钱国英,汪财生,朱秋华;生物技术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J];机械职业教育;2000年12期

2 龚志伟;知识经济与人才培养[J];教育与经济;2000年04期

3 刘峗,杨秀军,黄远友;论人才培养与素质教育[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4 安松叶,宁耀斌;大学要不断校正人才培养的方向[J];科技·人才·市场;2000年06期

5 徐天申;小议《关于人才与人才培养的断想》[J];思维与智慧;2000年05期

6 杨晓明,孟繁有;论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J];石油教育;2000年10期

7 施春华;论创新人才培养[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8 王元丰;创新人才培养的几个关键问题[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0年01期

9 ;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10 郑雅萍;;素质教育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J];高教与经济;200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东生;;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铁璐;李学军;;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实施体会[A];第八次全国药理学教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2年

3 周玲;王诗龙;;政府、社会与高校人才培养互动机制构建研究[A];科技支撑 科学发展——2009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暨第五届湖北科技论坛文集[C];2009年

4 欧阳建平;徐绍红;侯志军;;地质类人才培养的思考与探索——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例[A];中国高等地质教育历史经验与科学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郑勇;刘凤然;马秀坤;;大学生科技活动在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作用探索[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6 丰硕;;我国行业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汪一鸣;赵鹤鸣;杨德生;;政府搭桥,校企合作,走出一条人才培养的新路子[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徐平原;;对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潘瑞芳;;浅谈基于“六西格玛”的人才培养质量管理策略[A];第11届海峡两岸信息管理发展策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李慧;;西部开发为云南高校人才培养注入新的活力[A];中国现代化与西部大开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西南政法大学校长 陈彬;稳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N];法制日报;2009年

2 记者 李皓 通讯员 胡文锋;农发行加强重点人才培养工作[N];粮油市场报;2010年

3 淮海工学院教育创新研究院研究员 吴明忠;协同创新必须和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深度融合[N];中国教育报;2013年

4 北京大学研究生院院长 海闻;创新人才培养卡在哪儿[N];光明日报;2013年

5 记者 范珉菲;高层次医卫人才培养考核新模式推出[N];山西日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刘溟;端正对金融衍生品的态度 着力加强人才培养[N];经济日报;2014年

7 记者 柳黎明;加强人才培养师资建设不断提升服务地方能力[N];黑河日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苏雁 本报通讯员 江尧瑞;抓住师资,,就抓住了人才培养的“牛鼻子”[N];光明日报;2014年

9 浙江省台州科技职业学院党委书记 徐亦平;产教融合下的人才培养[N];光明日报;2014年

10 张久雷 记者 一丁;以人才培养促进生产力发展[N];遵义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浩;基于知识联盟的政产学协同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盛欣;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及保障机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张炜;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成本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崔清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成中梅;学习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邓岳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校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的对接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7 李晓军;本科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杨同毅;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生态学解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肖鹏燕;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的非均衡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10 黄水林;和谐社会视阈下的高校人才培养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益东;基于课题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2 郭铭扬;就业视角下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渤海大学;2015年

3 张燕娜;河南省桥牌基地人才培养动力机制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4 巩俊婷;浙江农村职业美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考察与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5 赵欣;基于项目管理理论的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创新工程应用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5年

6 戴敏;GE公司零售高管人才培养体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7 孙会明;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现状调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8 刘昊;我国小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9 王宗成;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管理仪表盘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10 金永存;基于“163模式”的机械加工类一线技术人才培养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7567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7567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3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