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A累积规则的国际经验比较研究
本文关键词:FTA累积规则的国际经验比较研究
【摘要】:经济全球化深刻地改变着整个世界的面貌,作为多边贸易体制的代表,WTO对国际贸易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但由于WTO“多哈回合谈判”步履维艰,为了进一步发展区域经济,全球范围的区域贸易协定数量迅速增长。作为区域贸易协定的主要形式,FTA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由于FTA存在先天性缺陷,为了防止贸易偏转,各FTA内都制定了严格的原产地规则。原产地规则限制了企业对FTA的充分利用,对FTA的实际成效有着显著影响。原产地规则可分为两部分:产品的原产地标准与制度补充规则。产品的原产地标准存在不合理之处,对企业的实际应用形成阻碍。而原产地规则中的制度安排可以对原产地规则的严格程度起到调节作用,产品的原产地规则与制度安排配合使用,能够降低严格的原产地规则对区内企业的负面影响。累积规则作为制度安排中最主要的形式,对FTA的成效有着重要影响。累积规则会对FTA中不同类型成员国产生不同的贸易影响,对累积规则在国际上的应用进行研究,有助于中国在FTA制定与应用中作出战略选择。文章总共分为五章,第一章对研究背景和相关文献综述做了介绍;第二章介绍了FTA与原产地规则的利用现状,并对FTA与原产地规则的使用局限做出说明;第三章讲述了累积规则对原产地规则的影响,累积规则的类型与作用,累积规则的使用现状,并以三组FTA伙伴国间的贸易数据为例分析了累积规则对FTA伙伴国的贸易影响;第四章对累积规则的国际实践作出对比分析;第五章从政府和企业层面作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FTA 原产地规则 累积规则 国际经验比较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744
【目录】:
- 内容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导论10-20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0-12
- 1.1.1 研究背景10-12
- 1.1.2 研究目的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8
- 1.2.1 自由贸易协定的相关研究12-13
- 1.2.2 原产地规则的相关研究13-15
- 1.2.3 累积规则的相关研究15-18
- 1.3 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18-19
- 1.3.1 研究思路18
- 1.3.2 论文结构18-19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19-20
- 1.4.1 研究方法19
- 1.4.2 创新之处19
- 1.4.3 不足之处19-20
- 第2章 FTA与原产地规则的利用现状及使用局限20-34
- 2.1 FTA的分类与作用20-22
- 2.1.1 FTA的分类20-21
- 2.1.2 FTA的作用21-22
- 2.2 原产地规则在FTA中的规定22-28
- 2.2.1 北美模式原产地规则的主要内容23-26
- 2.2.2 泛欧原产地规则的主要内容26-28
- 2.3 FTA与原产地规则的利用28-29
- 2.4 FTA与原产地规则的使用局限29-34
- 2.4.1 FTA的利用局限29-30
- 2.4.2 原产地规则利用局限的原因30-34
- 第3章 累积规则对原产地规则的影响与使用现状34-48
- 3.1 累积规则与原产地规则的自由化倾向34-35
- 3.2 累积规则的类型与作用35-38
- 3.2.1 累积规则的类型35-37
- 3.2.2 累积规则的作用37-38
- 3.3 累积规则的使用现状38-43
- 3.3.1 美国FTA中的累积规则使用现状38-39
- 3.3.2 欧盟FTA中的累积规则使用现状39-42
- 3.3.3 中国FTA中的累积规则使用现状42-43
- 3.4 累积规则对典型FTA伙伴国的贸易影响分析43-48
- 3.4.1 双边累积规则对中国—新西兰的贸易影响43-44
- 3.4.2 斜边累积规则对德国—埃及的贸易影响44-46
- 3.4.3 完全累积规则对美国—墨西哥的贸易影响46-48
- 第4章 累积规则的国际经验对比分析48-56
- 4.1 双边累积条款的国际比较48-50
- 4.1.1 双边累积条款的具体规定48-50
- 4.1.2 双边累积条款的异同点50
- 4.2 斜边累积条款的国际比较50-54
- 4.2.1 斜边累积条款的具体规定50-53
- 4.2.2 斜边累积条款的异同点53-54
- 4.3 完全累积条款的国际比较54-56
- 4.3.1 完全累积条款的具体规定54-55
- 4.3.2 完全累积条款的异同点55-56
- 第5章 政策建议56-58
- 5.1 政府层面建议56-57
- 5.2 企业层面建议57-58
- 附表58-60
- 参考文献60-63
- 后记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宾建成;新一代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比较与借鉴——以日新FTA、欧墨FTA为例[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3年05期
2 ;美韩两国展开FTA第三回合谈判[J];WTO经济导刊;2006年10期
3 ;FTA中的海关角色[J];中国海关;2009年07期
4 春日尚雄;邵鸣;;FTA对东盟的影响[J];南洋资料译丛;2010年03期
5 朱幼恩;泰国的双边FTA战略[J];东南亚研究;2005年05期
6 刘夷;;“达成中澳FTA越快越好”——访澳大利亚贸易与投资部长安德鲁·罗布[J];经济;2013年12期
7 龙腾骞;覃逢;;FTA的发展和中国的策略选择——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例[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8 李建军;;东亚区域化的未来发展趋势——基于东亚FTA网络化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对比研究[J];辽宁经济;2007年10期
9 崔志鹰;;韩国:FTA谈判热火朝天[J];世界知识;2008年13期
10 李亚敏;;韩国-智利FTA的实际影响[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明伟;梁国华;;东亚文化圈:东亚 FTA 和中日韩旅游发展[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2 王勇;;故障树分析(FTA)在加热炉系统安全和故障分析中的应用[A];2005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第2卷)[C];2005年
3 杨延浩;;故障树分析(FTA)在加热炉系统安全和故障分析中的应用[A];2012’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安全与健康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管雪;王蔚;胡勇;;治理水平与FTA形成原因的政治经济学及实证分析[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善哲;李奕贤:新加坡、中国寻求高质量的FTA[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2 早报记者 张明扬;日本泰国FTA提前落地[N];东方早报;2005年
3 ;美国和马来西亚结束首轮FTA谈判[N];国际商报;2006年
4 黄一琨;“与主要贸易伙伴都签FTA 使韩国成为强大经济体”[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5 记者 莫莉;中日韩FTA首轮谈判取得进展[N];金融时报;2013年
6 早报记者 姜丽钧;自贸区争取年内开立FTA账户[N];东方早报;2013年
7 张明扬;韩FTA谈判迎来“井喷”[N];东方早报;2005年
8 袁波;东盟灾难管理与紧急应变协议生效新加坡与欧盟将启动FTA谈判[N];国际商报;2009年
9 记者 冯迪凡;中澳FTA谈判亟须破局 农业拉锯是主要障碍[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栾鹤;智利农产品借FTA深耕中国市场[N];中国贸易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曾霞;日本FTA战略研究[D];南开大学;2014年
2 柴非;双边FTA谈判中的经济分析方法和工具[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3 金成勋;韩中产业分工结构及自由贸易协定(FTA)经济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李建平;自由贸易协定(FTA)下的中国—东盟及中国—智利农产品贸易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5 王珊珊;中国双边FTA的利益分析及战略构想[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晓坤;基于内部FTA视角的APEC发展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2 金笑娟;韩国的FTA战略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3 畅江澎;FTA累积规则的国际经验比较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4 陈艾莹;韩国FTA战略研究[D];延边大学;2014年
5 刘志成;韩国FTA战略发展历程及其意义[D];青岛大学;2014年
6 刘刚;澳大利亚对华FTA策略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7 鲁青;基于FTA的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6年
8 罗炫秀;韩中FTA的预期效应和韩国的对策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9 车舵;中国FTA环境条款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5年
10 赵济逸;建立韩·中FTA对韩国空运市场的影响[D];复旦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921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792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