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借鉴国内外经验建设天津市东丽区创新集群

发布时间:2017-09-15 21:53

  本文关键词:借鉴国内外经验建设天津市东丽区创新集群


  更多相关文章: 创新集群 SWOT分析 天津市东丽区 资源分布 产业基础


【摘要】:发展创新集群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国力的重要战略。文章在理解创新集群涵义的基础上,梳理国内外成功创新集群的发展经验,对天津市东丽区创新集群进行SWOT分析,结合东丽区资源分布和产业基础等实际情况,提出建设东丽区创新集群的对策。
【作者单位】: 天津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心;
【关键词】创新集群 SWOT分析 天津市东丽区 资源分布 产业基础
【基金】:2014年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项目《东丽区科技创新集群建设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合同编号:14ZLZLZF00021
【分类号】:F127
【正文快照】: 当前,各国都将发展创新集群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国力的重要战略。世界范围内已经形成若干成功的创新集群,特别是在美国、印度、日本等国家的创新集群各具特色,具有可借鉴的经验。国内的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武汉东湖、深圳等也初具创新集群的雏形。理解创新集群的涵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北伟;董微微;富金鑫;;中国情境下创新集群建设模式探析[J];中国软科学;2012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微微;李北伟;;从创新到创新集群的经济学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4年03期

2 董微微;;中关村创新集群的演化过程剖析及启示——基于复杂网络视角[J];工业技术经济;2014年11期

3 董微微;;创新集群的演化过程研究——基于复杂网络视角[J];管理现代化;2015年02期

4 邹秀萍;徐增让;胥彦玲;;德国风电技术创新集群的空间演化机制分析[J];科研管理;2014年12期

5 董微微;;吉林省科技成果转化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江苏商论;2014年07期

6 刘晓平;;柴达木地区创新型产业集群的灰色关联度评价[J];社科纵横;2015年07期

7 王凯;武彩鸿;王岚;;企业集群协同创新机制研究[J];中国商贸;2013年09期

8 赖俊明;;浙江创意产业组织管理控制实证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4年02期

9 董微微;;论创新集群的形成动因及方式[J];未来与发展;2015年01期

10 纪承;;产业集群的创新生态:组织演化与治理构架[J];学习与实践;2015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朋;熊励;季佳亮;;基于三网融合的数字内容产业协同创新评价体系研究——来自上海42家企业的数据[A];2013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学术年会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董微微;基于复杂网络的创新集群形成与发展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馨然;创新集群中政府的组织过程及策略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2 李晴;区域性新兴产业选择与培育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3 陈联钟;工商大数据服务福建省产业集群建设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4年

4 刘云梅;硅谷创新集群生长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5 王秋颖;黑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创新集群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4年

6 张羽飞;创新集群主体创新协同收益分配研究[D];燕山大学;2014年

7 刘羽涵;基于科技投入产出差异性的区域创新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缉慈;;创新集群 高新区未来之愿景与目标[J];中国高新区;2006年10期

2 解学梅;曾赛星;;创新集群跨区域协同创新网络研究述评[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9年01期

3 龙开元;;创新集群:产业集群的发展方向[J];中国科技论坛;2009年12期

4 肖广岭;创新集群及其政策意义[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年1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宋姣英;区域集群创新系统的配套政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金贵;梁静国;;企业间的技术创新集群及其生命周期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7年11期

2 王福涛;钟书华;;创新集群政策的兴起及其在中国的发展[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07期

3 龙开元;;创新集群:产业集群的发展方向[J];中国科技论坛;2009年12期

4 龙开元;;创新集群的发生模型与演进过程[J];高科技与产业化;2009年12期

5 姜维军;张见超;;产业集群向创新集群演进的动力博弈分析[J];企业家天地;2010年02期

6 王炳富;刘芳;;创新集群内知识转移的模式与特点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年16期

7 李北伟;董微微;富金鑫;;中国情境下创新集群建设模式探析[J];中国软科学;2012年11期

8 陈光华;王建冬;郭明军;;中美俄创新集群建设模式比较研究[J];科技与经济;2013年06期

9 陈剑锋,凌丹,万君康;企业间技术创新集群与知识集成分析[J];科研管理;2001年05期

10 吴琼,郎锡君,吴海西;率先创新与模仿创新[J];科技·人才·市场;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海华;陈松;;创新集群的相关研究及进展[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Ⅰ)[C];2008年

2 王海源;谢洪明;余志良;蓝海林;;整合创新主体研究[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7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3 解学梅;;创新集群跨区域协同创新网络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A];中国梦:道路·精神·力量——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文集(2013年度)[C];2013年

4 黄西川;刘国柱;;基于技术链与产业链交互效应的创新集群构建路径研究[A];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张欣;;哈尔滨市创新能力的成长与提升研究:副省级城市比较[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6 王克群;;发展创新文化,培育创新精神[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6年

7 朱孔来;孙小素;闫峰;;自主创新能力有关理论及其统计监测[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6年

8 张玉明;;中国创新产出的空间分布及空间相关性研究[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9 张向阳;张长生;;广州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驱动”实证调研[A];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10 王钦;;中国企业自主创新与品牌建设:基本理论、实践选择与案例研究[A];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年度报告(2006—2007)——中国企业自主创新与品牌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新区宣统部、科技局联合调查组 张晓平 刘斌 袁学军 恽爽 王靖 周瑜萍 张友平;把打造“创新型高新区”作为第一战略[N];常州日报;2006年

2 北京大学国家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院 张海生 厦门高新区管委会 林芸;国家高新区产业集群向创新集群迈进[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6年

3 杨伟清邋于雷;长春高新区:软件产业带动创新集群发展[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4 杨文利;加强创新载体建设 推动创新集群发展[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5 刘志奇;建设一批创新集群[N];经济日报;2007年

6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经济学教授 辜胜阻;六大对策推进民营企业自主创新[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王志新;民企创新勇立潮头[N];中华工商时报;2010年

8 姜辉 钟林钧 本报记者 丁秀玉;勇攀科技创新高峰[N];科技日报;2013年

9 王国春 徐国志 本报记者 刘湘竹;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 打造创造力产业创新集群[N];大连日报;2013年

10 浙江省委党校课题组;全面提升创新能力 推进创新驱动发展[N];浙江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卫国;创新集群评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丁魁礼;创新集群知识治理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于秀彬;科技创新集群的系统科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王福涛;创新集群成长动力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仵凤清;基于自组织理论与生态学的创新集群形成及演化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6 夏亚民;国家高新区自主创新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7 张克俊;国家高新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园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8 操龙灿;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及模式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9 何山;产品创新平台理论与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10 Hong Yong-Woong;在华韩资中小企业创新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维军;产业集群向创新集群演进的动力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郭丽莎;创新集群的生成机制及其政策选择[D];郑州大学;2011年

3 林秀玉;创新集群的结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王晶晶;创新集群的生命周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余泽民;创新集群模式分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刘国柱;创新集群建构的理论、路径和方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7 陈哲;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创新集群形成机理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8 刘馨然;创新集群中政府的组织过程及策略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9 张羽飞;创新集群主体创新协同收益分配研究[D];燕山大学;2014年

10 彭子晟;我国中小企业创新环境评价理论与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591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8591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3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