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08-19 15:27

  本文关键词:区域经济增长中地方政府企业化行为的检验:1998-2007年——基于30个省会城市数据的实证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辽宁师范大学》 2009年

海岛县主体功能区划分研究

刘桓  

【摘要】: 本文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划总体框架思路,结合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县经济、社会、环境的实际情况,对现有的经验和理论综合加工提炼,以海岛县(包括陆域区划和海域区划)主体功能区规划作为研究重点,细化到乡镇的开发和产业的布局,提出一套针对海岛县主体功能区划分的方法,并进行了划分实践。 浙江省洞头县作为一个海岛县,兼备陆域和海域的特点,其广阔的海域是非海岛县所不具有的,因此,海岛县的主体功能区规划必然要有别于陆域县的主体功能区划。本论文在贯彻主体功能区理论的同时,陆域要素与海域要素并行考虑,在已有的主体功能区理论、海洋功能区理论等理论的基础上,把地理空间思想融入分析框架中,以计量地理学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为工具,走出一条具有海岛特色、符合海岛实际的主体功能区规划道路,为海岛县的主体功能区划分工作提供借鉴。 全文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主要阐述本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及技术路线等。第二部分为主体功能区理论的综述。对主体功能区理论进行梳理,主要包括开展背景、内涵与类型、理论基础、划分原则、与其他区划规划的关系及国内外研究重点等,以达到提取对洞头县可以借鉴的经验和教训的目的。第三部分分析洞头县概况及空间开发现状。主要包括全县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概况,并着重分析了三次产业的发展情况和空间布局,及“半岛工程”对全县发展的重要意义。第四部分是洞头县主体功能区划分的研究。分为陆域主体功能区划分和海洋主体功能区划分。陆域主体功能区划分首先构建指标体系,分为目标层(1个指标)、支持层(3个指标)、因素层(10个指标)、因子层(21个指标)4个层次,其中前三个层次的指标选取充分考虑主体功能区的要求,因子层指标的选取充分考虑洞头县自身特点以及数据的可获取性。分别以因素层和支持层为目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并得出综合得分,再对综合得分进行聚类分析,得出主体功能区分区初步结果,并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手段落实到空间上。对4种结果进行分析,得出最终的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划分方案,并结合禁止开发区的方案(参考已有的生态功能分区),得出洞头县主体功能区划分方案(陆域)。海洋主体功能区划分首先进行洞头县海域概述和海洋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现状评价,然后以洞头县海洋功能区划为蓝本,遵循海洋主体功能区划的原则,对洞头县进行海洋主体功能区的划分,最后得出洞头县海洋主体功能区划方案。最后得出洞头县主体功能区陆域海域综合划分方案。第五部分对洞头县主体功能区划进行总结。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12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1 引言10-13
  • 1.1 选题背景10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0-11
  • 1.2.1 研究目的10-11
  • 1.2.2 研究意义11
  • 1.3 论文的框架及内容简介11-12
  • 1.4 技术路线12-13
  • 2 理论综述13-37
  • 2.1 主体功能区划的开展背景及原因分析13-16
  • 2.1.1 我国主体功能区划的开展背景13-15
  • 2.1.2 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15-16
  • 2.2 主体功能区的内涵16-18
  • 2.2.1 主体功能区的提出16-17
  • 2.2.2 主体功能区的基本内涵17
  • 2.2.3 主体功能区的内涵解读17-18
  • 2.3 主体功能区划的类型与发展方向18-20
  • 2.3.1 优化开发区域19
  • 2.3.2 重点开发区域19
  • 2.3.3 限制开发区域19-20
  • 2.3.4 禁止开发区域20
  • 2.4 主体功能区划分的理论基础20-25
  • 2.4.1 地域分异理论21-22
  • 2.4.2 生态经济学理论22-23
  • 2.4.3 区域空间结构理论23-24
  • 2.4.4 可持续发展理论24-25
  • 2.5 主体功能区划分的原则25-27
  • 2.5.1 以人为本与尊重自然原则25-26
  • 2.5.2 合理开发与有序发展原则26
  • 2.5.3 现状与远景结合原则26
  • 2.5.4 科学客观合理原则26
  • 2.5.5 国土部分覆盖原则26-27
  • 2.6 主体功能区划与其他相关规划和区划的关系27-32
  • 2.6.1 主体功能区划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关系27
  • 2.6.2 主体功能区划与其他地理区划的关系27-31
  • 2.6.3 海洋主体功能区划与海洋功能区划的关系31-32
  • 2.7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32-37
  • 2.2.1 国外研究现状32-34
  • 2.7.2 国内研究现状34-37
  • 3 洞头县概况及空间开发现状37-56
  • 3.1 自然环境概况37-38
  • 3.1.1 地理位置37
  • 3.1.2 地质地貌37
  • 3.1.3 气候特征37-38
  • 3.1.4 水文状况38
  • 3.2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38-42
  • 3.2.1 历史沿革与行政区划38-40
  • 3.2.2 人口及城市化率40-41
  • 3.2.3 经济发展现状41-42
  • 3.3 三次产业开发基本格局42-54
  • 3.3.1 第一产业42-50
  • 3.3.2 第二产业50-52
  • 3.3.3 第三产业52-54
  • 3.4 温州市(洞头)"半岛工程"概况54-56
  • 4 洞头县主体功能区划分研究56-87
  • 4.1 洞头县主体功能区(陆域)划分研究56-74
  • 4.1.1 洞头县主体功能区划分遵循的原则56
  • 4.1.2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56-57
  • 4.1.3 洞头县主体功能区划分的指标体系及说明57-59
  • 4.1.4 生态环境功能要素评价59-67
  • 4.1.5 洞头县主体功能区(陆域)划分67-74
  • 4.2 洞头县主体功能区(海域)划分研究74-83
  • 4.2.1 洞头县海域基本概况74-75
  • 4.2.2 海洋资源评价75-76
  • 4.2.3 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76-77
  • 4.2.4 洞头海洋资源开发条件评述77-78
  • 4.2.5 洞头县主体功能区划分方案(海域)78-83
  • 4.3 推进实施洞头县主体功能区划的建议83-87
  • 4.3.1 优化开发区83
  • 4.3.2 重点开发区83-84
  • 4.3.3 限制开发区84-85
  • 4.3.4 禁止开发区85
  • 4.3.5 特殊功能区85-87
  • 5 总结87-89
  • 参考文献89-94
  • 致谢94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佟志斌;;淡化行政区划 强化经济区划[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6年05期

    2 毛汉英;日本第五次全国综合开发规划的基本思路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世界地理研究;2000年01期

    3 叶双峰;关于主成分分析做综合评价的改进[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1年02期

    4 王晓东;;水利改革与管理实现新突破[J];中国水利;2006年08期

    5 杜黎明;;在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中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J];生态经济;2006年05期

    6 严汉平;王威;;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理论模型研究[J];生态经济;2007年03期

    7 贺思源;郭继;;主体功能区划背景下生态补偿制度的构建和完善[J];特区经济;2006年11期

    8 张文霖;;主成分分析在SPSS中的操作应用[J];市场研究;2005年12期

    9 徐伟金;;关于主体功能区划有关问题探讨[J];浙江经济;2006年10期

    10 王东祥;;搞好主体功能区划 优化区域开发格局[J];浙江经济;2006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志卫;丰爱平;刘大海;;海洋主体功能区划与海洋功能区划的比较研究——基于海洋区域管理的新视角[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肖金成 王青云 高国力;[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丽;生态经济区划理论与实践初步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2 宋欣茹;庄河市海洋产业空间布局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继红;福州市主体功能区划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波;;青海省工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评价方法选择[J];攀登;2006年06期

    2 陈四龙;李玉荣;程增书;徐桂真;;花生品种(系)生物学性状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J];花生学报;2007年02期

    3 黄新华;;区域经济增长中地方政府企业化行为的检验:1998-2007年——基于30个省会城市数据的实证分析[J];政治学研究;2011年01期

    4 王中华;;AHP法在旅游资源综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初探——以徐州市为例[J];品牌(理论月刊);2011年Z2期

    5 钟冬庆;饶美香;;江河水质的综合定量评价[J];江西化工;2006年01期

    6 陈香;;福建台风灾害脆弱性时空趋势评价[J];莆田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7 蔡朝双;;福建省国内旅游收入与国民经济关联性分析[J];莆田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蓝英;徐邓耀;;南充市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9 段七零;;江苏省主体功能区的粗略划分[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12期

    10 冯光庭;金星任;;一类捕食与被捕食系统的最优可持续收获策略[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文锋;;区域文化产业与城市协调发展的实证分析——以北京市为例[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常洁;何鹏;林正雨;;浅议人居环境视角下乡村旅游地空间结构的优化——以雅安雨城区三里乡村旅游地为例[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杨玉建;张秀兰;朱建华;季明川;;黄河三角洲地区农业产业结构的空间优化和模式分析[A];2011年中国农业系统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海峡两岸农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长沙市第五届自然科学学术年会农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毛雪艳;;天水——宝鸡区域经济发展对比与天水发展对策研究[A];第二届宝鸡天水发展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5 杨维;郭亚伟;;河流水质对底泥重金属污染响应程度研究——以辽宁省千山河为例[A];创新沈阳文集(A)[C];2009年

    6 熊林金;周子英;徐邹华;杨君;朱玲瑶;;基于能值分析的株洲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综合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陈唐江;王艳慧;刘翠玲;;主体功能区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协调途径浅探[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8 沈镭;刘立涛;;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功能分区方法与区划方案[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9 贾刘强;彭代明;;基于主体功能区视角的四川省城镇空间结构[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潘斌;陆嘉;;杭州湾北岸地区空间发展协调机制的构建[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佳;中国滨海旅游功能分区及其空间布局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李华;基于系统仿真和情景模拟的崇明生态安全评估[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底偃鹏;发展中国家财政分权对减贫的作用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姜宏瑶;中国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樊敏;城市群物流产业效率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吕大忠;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反垄断和市场化[D];南开大学;2010年

    7 孙起生;基于低碳经济的县域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8 文红;欠发达地区森林旅游开发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9 唐志军;地方政府竞争下中国之“谜”的若干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孙圣勇;税费改革后的乡(镇)政府结构变革分析[D];武汉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芳;基于利益相关者的湖北省风景名胜区风景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胡小伟;我国农业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李书敏;土地生态承载力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王旭;资源型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由明远;县域城镇体系发展演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广宇;广西区域旅游发展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徐伟;广西地理标志产品开发及其特色产业培植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王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农业产业化及特色空间布局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陈德荣;广西区河池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互动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宋学印;产业转型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佟志斌;;淡化行政区划 强化经济区划[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6年05期

    2 王炳庆,齐延生;区域经济均衡、非均衡、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区域经济思想比较[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3 匡耀求,乔玉楼;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方法与理论模型研究述评[J];热带地理;2000年04期

    4 李赶顺;浅析日本“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及其方策[J];日本学刊;2002年06期

    5 郑伟民;福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J];人文地理;2001年04期

    6 韩增林,张耀光,栾维新;关于海洋经济地理学发展与展望[J];人文地理;2001年05期

    7 李悦铮;发挥海洋旅游资源优势,加快大连旅游业发展[J];人文地理;2001年05期

    8 张耀光,胡新华,高辛萍;我国海洋经济高新技术的“瓶颈”制约及对策[J];人文地理;2002年03期

    9 栾维新;海洋规划的区域类型与特征研究[J];人文地理;2005年01期

    10 韩传峰,段爱华,刘福兴;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与外部协调性分析[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宋薇;海洋产业与陆域产业的关联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2 董丽晶;浙江乐清湾海岸带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及驱动力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知网广告投放

    《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区域经济增长中地方政府企业化行为的检验:1998-2007年——基于30个省会城市数据的实证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981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981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5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