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江苏省内制造业产业转移中的承接地行业选择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8 18:40

  本文关键词:江苏省内制造业产业转移中的承接地行业选择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产业转移 产业承接能力 流强度模型 行业选择


【摘要】: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种客观现象,且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产业发展层面的不平衡。江苏省内地区间的产业发展差异日益制约着江苏省的协调发展,需要进一步推动苏中、苏北地区做好苏南产业转移的承接工作。文章基于江苏省十三个地级市产业转移、承接和发展现状,主要将苏南地区作为产业转出地,苏中、苏北地区作为产业承接地,单方面研究苏中、苏北地区承接苏南产业转移的行业选择问题。本文首先根据产业转移和行业选择的相关理论分析了行业选择影响因素,从承接地角度处出发,构建产业转移承接能力指标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行业选择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再进一步考虑转出地和承接地的经济联系,将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纳入引力模型,从而进一步将苏南5市—苏中、苏北8个城市两两之间的产业转移流强度进行测度,最终根据各对应城市的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特点对承接地的行业选择问题提出建议。结果发现,苏中、苏北地区适宜承接的产业都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但苏中和苏北地区也具有明显差异:苏中地区选择承接较多的是劳动密集型初级制造加工业;苏北地区承接资本密集型行业比重较大而且产业资源导向性更明显。江苏省制造业转移不是简单的产业搬迁,而是更大范围内产业调整和结构升级的过程。苏南地区需要将更多产业转移出去,扩大承接地地区的产业承接选择空间。苏中、苏北地区需要有选择的承接产业,避免产业承接同构化和恶性竞争问题。另外,从要素流动角度来看,江苏省应建立要素自由流动的平台,降低要素流动成本,推动产业要素向承接地流动。
【关键词】:产业转移 产业承接能力 流强度模型 行业选择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42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2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9-10
  • 1.1.1 选题背景9
  • 1.1.2 选题意义9-10
  • 1.2 研究内容与目标10
  • 1.2.1 研究内容10
  • 1.2.2 研究目标10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10-11
  • 1.3.1 研究方法10-11
  • 1.3.2 研究框架11
  • 1.4 技术路线图11-12
  • 第二章 文献综述12-17
  • 2.1 关键概念界定12-13
  • 2.1.1 产业转移12
  • 2.1.2 行业选择12
  • 2.1.3 产业承接能力12-13
  • 2.2 产业转移理论研究综述13-14
  • 2.2.1 宏观层面的产业转移理论13
  • 2.2.2 微观层面产业转移理论13-14
  • 2.3 产业转移实证研究综述14-15
  • 2.3.1 产业转移的驱动力及影响因素14
  • 2.3.2 产业转移度量指标14-15
  • 2.3.3 产业转移的经济效应15
  • 2.4 行业选择研究综述15-17
  • 2.4.1 行业选择标准15-16
  • 2.4.2 行业选择测度指标16-17
  • 第三章 苏中、苏北承接制造业转移现状17-26
  • 3.1 江苏省制造业发展现状17-19
  • 3.1.1 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差异17-18
  • 3.1.2 江苏省制造业发展水平差异18-19
  • 3.2 苏中、苏北承接制造业现状19-25
  • 3.2.1 承接制造业转移现状19-20
  • 3.2.2 承接制造业转移行业现状20-23
  • 3.2.3 苏中、苏北承接行业构成现状23-25
  • 3.3 承接地行业选择存在的问题25-26
  • 3.3.1 承接行业同构化问题25
  • 3.3.2 承接行业沦为“污染天堂”25
  • 3.3.3 承接行业的技术空心化25-26
  • 第四章 承接地行业选择理论和影响因素分析26-32
  • 4.1 承接地行业选择理论分析26-28
  • 4.1.1 产业转移相关理论26-27
  • 4.1.2 行业选择相关理论分析27-28
  • 4.2 行业选择影响因素分析28-32
  • 4.2.1 生产要素因素28-29
  • 4.2.2 市场因素29-30
  • 4.2.3 基础设施因素30
  • 4.2.4 技术研发水平因素30
  • 4.2.5 经济效益因素30-31
  • 4.2.6 环境和政策因素31-32
  • 第五章 苏中、苏北行业选择实证分析32-45
  • 5.1 实证分析相关方法32-35
  • 5.1.1 产业转移承接能力指标体系32-33
  • 5.1.2 产业转移流强度模型33-34
  • 5.1.3 熵值法34
  • 5.1.4 优势行业测度方法34-35
  • 5.2 实证分析35-38
  • 5.2.1 苏中、苏北地区产业转移承载力系数35-36
  • 5.2.2 苏南——苏中、苏北城市间产业转移承载力系数势差36-37
  • 5.2.3 苏南——苏中、苏北城市产业转移流强度37-38
  • 5.3 苏中、苏北各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的行业选择分析38-45
  • 5.3.1 苏中、苏北各城市制造业优势行业分析38-41
  • 5.3.2 苏中、苏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行业选择机制41-43
  • 5.3.3 行业选择结果43-45
  • 第六章 政策建议45-48
  • 6.1 苏南促进制造业转移政策45-46
  • 6.2 苏中、苏北承接制造业行业转移政策46
  • 6.3 促进生产要素向承接地流动,提高产业转移流强度46-48
  • 参考文献48-50
  • 附录50-55
  • 致谢55-56
  • 作者简介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行业竞争压力——行业选择的“参照系”[J];科技创业;2004年10期

2 ;国家产业政策——行业选择的“风向标”[J];科技创业;2004年10期

3 李智彪;;投资非洲的行业选择[J];当代经理人;2006年12期

4 周燕华;李季鹏;;新疆中小企业创业行业选择的理论和实践探索[J];新疆财经;2009年04期

5 ;行业进入与退出壁垒——行业选择的“门槛”[J];科技创业;2004年10期

6 聂名华;;我国境外投资行业选择的特征分析[J];改革与开放;2000年03期

7 杨思卓;创业者的个性与行业选择[J];中外企业文化;2001年22期

8 ;行业选择的方向——企业成长的方向和边界[J];科技创业;2004年10期

9 史鱼海;多元化行业选择的实证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年17期

10 王顺;王毅捷;;乡镇企业多元化进程中行业选择策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聂名华;;中国境外投资行业选择的决定因素研究[A];面向新世纪的中国经济[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杨卢义;内忧外患或令尿素行业选择降产[N];新农村商报;2013年

2 ;以价值链为工具进行战略选择[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3年

3 吴勇毅;年关难过 CIO何去何从?[N];经理日报;2008年

4 本报实习记者  谢隽;行业选择多样化 “TMT”点击率最高[N];中国证券报;2006年

5 吴志红 杨朝英 (本报记者 吴志红);新华联:决战多元化[N];人民政协报;2009年

6 马静如 田辉 何翔 张铁鹏;制度变革将奠定市场的中长期底部[N];上海证券报;2005年

7 记者 朱卉 通讯员 俞延丰;寻找嘉兴服务业发展的明星企业[N];嘉兴日报;2011年

8 岳霞 邓美;企业家会诊大学生“创业病”[N];经理日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唐晓驰;江苏省内制造业产业转移中的承接地行业选择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2 张作夷;基于核心竞争力的行业选择战略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3 帅红坡;企业行业选择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4年

4 杨镓竹;浙江台州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行业选择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5 刘晓佳;贵州省承接产业转移的行业选择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956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9956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a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