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凤泉区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6 00:45
目前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农业由传统粗放型向现代农业转型,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然而,我国在发展经济和现代农业的过程中过于追求经济效益和农业产出的增长,忽视生态效益,导致生态环境破坏、自然资源紧缺、环境污染严重以及农产品质量不合格等问题日益严重。在此形势下,要想解决农业发展中不断遇到的难题,我国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待农业发展,因此,发展生态农业是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化的必然选择。由于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是生态农业的具体实施手段和发展形式,建立合适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对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显得至关重要。生态农业系统发展的技术手段是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探索和实施不同的生态农业模式。探索和发展生态农业模式是为了将农业生产的各种要素以最佳方式组合,以实现资源的循环永续利用,促进农业的发展。本文以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相关理论为指导,参考国内外生态农业及其典型地区模式的相关研究,以新乡市凤泉区为研究对象,从凤泉区生态农业发展条件、优势、潜力及存在的问题方面阐述其发展的现状,并结合实际案例对其生态农业发展模式进行分析,寻找出适合凤泉区生态农业发展的模式,提出凤泉区当前生态农业模式发展仍需解决的问题,为保障...
【文章来源】:中南民族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1新乡市凤泉区区位图
-1凤泉区生态农业生产流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态农业和产业化发展模式的分析——以湖北省某县为例[J]. 姜安心,周桃英,刘东山. 农业与技术. 2015(16)
[2]山东省生态农业的模式、布局与发展对策[J]. 徐亚楠,张绪良,张荣华,王晓元,王子若,张朝晖. 中国农学通报. 2014(14)
[3]台湾生态农业发展及其借鉴[J]. 单玉丽.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12)
[4]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激励机制研究[J]. 张莉敏,刘合光,罗良国.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11(06)
[5]襄阳市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研究[J]. 孙艳.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1(10)
[6]我国生态农业经营模式及其发展趋势分析[J]. 何艳桃. 湖北农业科学. 2011(14)
[7]论我国生态农业的模式分析[J]. 张晓丽. 未来与发展. 2010(09)
[8]中国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及展望[J]. 闫玲,单德鑫. 山西农业科学. 2008(12)
[9]山西发展生态农业的模式与实践设计[J]. 李英姿,胡玉姝.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08(05)
[10]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理论分析[J]. 宋敏,耿荣海,史海军,邓红兵. 理论界. 2008(05)
博士论文
[1]循环经济视野下的生态环境政策研究与案例分析[D]. 王玉涛.山东大学 2011
[2]我国循环农业理论与发展模式研究[D]. 白金明.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8
硕士论文
[1]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状况与对策研究[D]. 焦佳美.河北师范大学 2015
[2]襄阳生态农业旅游发展模式研究[D]. 严永军.昆明理工大学 2015
[3]贵阳生态农业发展研究[D]. 宋宗泽.华中师范大学 2014
[4]低碳经济视角下龙岩市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优化研究[D]. 苏文哲.福建农林大学 2014
[5]景德镇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研究[D]. 肖俊杰.景德镇陶瓷学院 2012
[6]河南省生态农业建设综合效益评价[D]. 拜婷.中央民族大学 2012
[7]吉林省生态农业发展问题研究[D]. 张倩.长春理工大学 2012
[8]贵州省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D]. 张小明.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
[9]黑龙江省生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何文秀.吉林大学 2010
[10]莱芜北部山区生态农业综合开发与模式研究[D]. 邵勇.中国海洋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497840
【文章来源】:中南民族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1新乡市凤泉区区位图
-1凤泉区生态农业生产流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态农业和产业化发展模式的分析——以湖北省某县为例[J]. 姜安心,周桃英,刘东山. 农业与技术. 2015(16)
[2]山东省生态农业的模式、布局与发展对策[J]. 徐亚楠,张绪良,张荣华,王晓元,王子若,张朝晖. 中国农学通报. 2014(14)
[3]台湾生态农业发展及其借鉴[J]. 单玉丽.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12)
[4]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激励机制研究[J]. 张莉敏,刘合光,罗良国.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11(06)
[5]襄阳市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研究[J]. 孙艳.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1(10)
[6]我国生态农业经营模式及其发展趋势分析[J]. 何艳桃. 湖北农业科学. 2011(14)
[7]论我国生态农业的模式分析[J]. 张晓丽. 未来与发展. 2010(09)
[8]中国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及展望[J]. 闫玲,单德鑫. 山西农业科学. 2008(12)
[9]山西发展生态农业的模式与实践设计[J]. 李英姿,胡玉姝.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08(05)
[10]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理论分析[J]. 宋敏,耿荣海,史海军,邓红兵. 理论界. 2008(05)
博士论文
[1]循环经济视野下的生态环境政策研究与案例分析[D]. 王玉涛.山东大学 2011
[2]我国循环农业理论与发展模式研究[D]. 白金明.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8
硕士论文
[1]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状况与对策研究[D]. 焦佳美.河北师范大学 2015
[2]襄阳生态农业旅游发展模式研究[D]. 严永军.昆明理工大学 2015
[3]贵阳生态农业发展研究[D]. 宋宗泽.华中师范大学 2014
[4]低碳经济视角下龙岩市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优化研究[D]. 苏文哲.福建农林大学 2014
[5]景德镇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研究[D]. 肖俊杰.景德镇陶瓷学院 2012
[6]河南省生态农业建设综合效益评价[D]. 拜婷.中央民族大学 2012
[7]吉林省生态农业发展问题研究[D]. 张倩.长春理工大学 2012
[8]贵州省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D]. 张小明.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
[9]黑龙江省生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何文秀.吉林大学 2010
[10]莱芜北部山区生态农业综合开发与模式研究[D]. 邵勇.中国海洋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4978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3497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