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市农村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6 18:50
毕节市地处贵州省西北部,人多地少,土地贫瘠,生态问题严重,是贵州省贫困人口最多的市。本文首先对毕节市农村生态经济发展的优势、限制因素及可开发程度进行分析;再运用相似性Clustering分析法,将研究对象划分为四大区域,最后对各个区域进行农村生态经济模型选择分析,并用案例对模式进行论证,提出毕节市农村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的保障措施及对策。本文借助于2008~2013年这几年相关数据对毕节市4大区域农村发展生态经济模式进行研究,提出符合各区域农村生态经济发展的模式,并用案例论证得出文中模式符合毕节市农村发展生态经济,这为当地政府合理发展农村生态经济提供参考与借鉴。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本文通过对毕节市农村生态经济发展条件分析,得出毕节市生态问题突出、发展农村生态经济颇具优势及各区县可开发程度的详细情况。2)通过相似性Clustering分析,将研究区分成4大区域,并依据区域的地形地貌等特点命名为西部高原中山区、中部中山峡谷区、东南部中低山峰丛谷地丘原区、东北部丘原峡谷区。3)本文通过对4大区域选择模式的依据、模式设计及模式与农村生态经济三方面内容进行分析,得出:①西部高原中山区主要采用...
【文章来源】: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创新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 核心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2 理论基础
2.2.1 生态经济系统结构及其优化原理
2.2.2 生态经济效益理论
2.2.3 生态经济平衡理论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3 毕节市农村生态经济发展条件分析
3.1 区域概况
3.1.1 自然环境概况
3.1.2 社会经济状况
3.1.3 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3.2 农村生态经济发展优势分析
3.2.1 区位优势明显
3.2.2 资源丰富
3.2.3 基础设施较完善
3.3 农村生态经济发展限制因素分析
3.3.1 岩溶地貌范围广
3.3.2 水土流失面积大
3.3.3 石漠化严重
3.3.4 地处自然灾害事件多发区
3.4 毕节市开发程度分析
4 研究区分类
4.1 模型选择
4.1.1 聚类分析模型
4.1.2 变量选择及说明
4.2 聚类结果分析
4.2.1 结果初步分析
4.2.2 结论分析
5 毕节市农村生态经济发展模式设计
5.1 国内外农村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借鉴
5.1.1 国外可借鉴农村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5.1.2 国内可借鉴农村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5.2 毕节市农村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5.2.1 西部高原中山区
5.2.2 中部中山峡谷区
5.2.3 东南部中低山峰丛谷地丘原区
5.2.4 东北部丘原峡谷区
5.3 案例分析
5.3.1 纳雍县生态经济型防护林模式分析
5.3.2 草海村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分析
6 毕节市农村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的保障措施及对策
6.1 加大宣传力度,切实提高村民的生态意识
6.2 拓宽融资渠道,保障发展生态农业的资金支撑
6.3 改善农业发展基础条件,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6.4 加大水利基础建设,有效解决缺水问题
6.5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
6.6 大力提倡发展绿色生态经济
7 结论和展望
7.1 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与农村生态经济的互动效应[J]. 诸葛毅,王小同,吴彬. 安徽农业科学. 2014(03)
[2]农村生物质能源对区域生态经济的影响及有效利用研究[J]. 林学斌,王超,陈彩祥. 生产力研究. 2012(10)
[3]基于C-D生产函数模型的陕北农村土地利用生态经济分析——以延安市赵庄村为例[J]. 李春越,王益,谢永生,任志远,王万忠. 水土保持通报. 2012(05)
[4]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形势分析[J]. 江永清. 鄱阳湖学刊. 2012(05)
[5]我国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 席建峰,高飞,房苏清,王祥会. 中国西部科技. 2012(09)
[6]发展生态经济 主攻生态富民 建设民族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J]. 沈熙. 中国乡镇企业. 2012(09)
[7]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新农村建设发展思路探析[J]. 赵追,程书香. 安徽农业科学. 2012(01)
[8]探究北京农村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基于北京市密云县L村的个案研究[J]. 杨欣泽,赵莉,李明,杨婧文. 科技创新导报. 2011(36)
[9]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主体及功能研究[J]. 甘卫华,黄俊英,苗琬笛. 北方环境. 2011(06)
[10]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点促进农村生态经济发展[J]. 闻竞,刘博典,连艳辉. 农业经济. 2011(06)
博士论文
[1]基于地理环境约束的农村贫困问题研究[D]. 曲玮.兰州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499386
【文章来源】: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创新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 核心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2 理论基础
2.2.1 生态经济系统结构及其优化原理
2.2.2 生态经济效益理论
2.2.3 生态经济平衡理论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3 毕节市农村生态经济发展条件分析
3.1 区域概况
3.1.1 自然环境概况
3.1.2 社会经济状况
3.1.3 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3.2 农村生态经济发展优势分析
3.2.1 区位优势明显
3.2.2 资源丰富
3.2.3 基础设施较完善
3.3 农村生态经济发展限制因素分析
3.3.1 岩溶地貌范围广
3.3.2 水土流失面积大
3.3.3 石漠化严重
3.3.4 地处自然灾害事件多发区
3.4 毕节市开发程度分析
4 研究区分类
4.1 模型选择
4.1.1 聚类分析模型
4.1.2 变量选择及说明
4.2 聚类结果分析
4.2.1 结果初步分析
4.2.2 结论分析
5 毕节市农村生态经济发展模式设计
5.1 国内外农村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借鉴
5.1.1 国外可借鉴农村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5.1.2 国内可借鉴农村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5.2 毕节市农村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5.2.1 西部高原中山区
5.2.2 中部中山峡谷区
5.2.3 东南部中低山峰丛谷地丘原区
5.2.4 东北部丘原峡谷区
5.3 案例分析
5.3.1 纳雍县生态经济型防护林模式分析
5.3.2 草海村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分析
6 毕节市农村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的保障措施及对策
6.1 加大宣传力度,切实提高村民的生态意识
6.2 拓宽融资渠道,保障发展生态农业的资金支撑
6.3 改善农业发展基础条件,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6.4 加大水利基础建设,有效解决缺水问题
6.5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
6.6 大力提倡发展绿色生态经济
7 结论和展望
7.1 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与农村生态经济的互动效应[J]. 诸葛毅,王小同,吴彬. 安徽农业科学. 2014(03)
[2]农村生物质能源对区域生态经济的影响及有效利用研究[J]. 林学斌,王超,陈彩祥. 生产力研究. 2012(10)
[3]基于C-D生产函数模型的陕北农村土地利用生态经济分析——以延安市赵庄村为例[J]. 李春越,王益,谢永生,任志远,王万忠. 水土保持通报. 2012(05)
[4]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形势分析[J]. 江永清. 鄱阳湖学刊. 2012(05)
[5]我国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 席建峰,高飞,房苏清,王祥会. 中国西部科技. 2012(09)
[6]发展生态经济 主攻生态富民 建设民族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J]. 沈熙. 中国乡镇企业. 2012(09)
[7]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新农村建设发展思路探析[J]. 赵追,程书香. 安徽农业科学. 2012(01)
[8]探究北京农村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基于北京市密云县L村的个案研究[J]. 杨欣泽,赵莉,李明,杨婧文. 科技创新导报. 2011(36)
[9]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主体及功能研究[J]. 甘卫华,黄俊英,苗琬笛. 北方环境. 2011(06)
[10]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点促进农村生态经济发展[J]. 闻竞,刘博典,连艳辉. 农业经济. 2011(06)
博士论文
[1]基于地理环境约束的农村贫困问题研究[D]. 曲玮.兰州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4993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3499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