坝上地区农田休耕与水浇地转旱作的生态补偿分析
发布时间:2022-09-28 16:10
实行旱地休耕与水浇地旱作制度是减轻冀西北坝上地区资源环境压力、增强水源涵养与供给功能,保障下水下风地区生态与资源安全的重要社会需求。本研究于2017~2018年选择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的两个代表性乡镇作为案例区,采用对案例区雨养旱地、水浇地和大棚三种种植类型的农户与企业精细访谈摸底、进田实地检测方式,获得作物生产的数据资料,进一步对雨养旱地、水浇地和大棚进行生产、生态和经济效果分析,并运用机会成本法,估算不同种植类型耕地休耕与转作生产的经济补偿数额。主要结果如下。1、初步明确了不同类型农田主栽作物生产的外部效应量值坝上地区雨养旱地、水浇地和大棚三种种植类型的耕地农作,均伴有起沙扬尘、肥力下降、蒸耗降水、消耗地下水和地膜白色污染等负外部性影响。水浇地作物生产以西兰花抽取地下水量最少,每亩灌水量为36.28m~3,马铃薯、圆白菜次之,分别为每亩44.8m~3、61.42m~3,甜菜的灌水量最大,为每亩72.14m~3;大棚豆角抽取的地下水量最多,为每亩112.29m~3,微型薯棚每亩灌水量为56.47m~3。旱作生产莜麦、亚麻田收益较低,肥料投入少,土壤肥力下降,土壤养分耗亏成本为每亩28...
【文章页数】:9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休耕背景
1.3.2 休耕实施方式
1.3.3 补贴方式和标准
1.3.4 退耕还林
1.3.5 休耕
1.3.6 转作休耕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数据来源
2.3 分析方法
2.4 参数与来源
2.5 定义与来源
2.5.1 休耕
2.5.2 生态补偿
2.5.3 外部效应
2.5.4 机会成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2.5.5 自耕农、兼业农和租地商
2.6 说明
第三章 坝上旱作农田生产效果及休耕补偿分析
3.1 旱作莜麦生产效果及休耕补偿分析
3.1.1 旱作莜麦生产效果分析
3.1.2 旱作莜麦的生态效果分析
3.1.3 旱作莜麦的经济效果分析
3.1.4 旱作莜麦田休耕的经济补偿分析
3.2 旱作亚麻生产效果及休耕补偿分析
3.2.1 旱作亚麻的生产效果分析
3.2.2 旱作亚麻的生态效果分析
3.2.3 旱地亚麻的经济效果分析
3.2.4 旱作亚麻田休耕的经济补偿分析
3.3 旱作马铃薯生产效果及休耕补偿分析
3.3.1 旱作马铃薯的生产效果分析
3.3.2 旱作马铃薯的生态效果分析
3.3.3 旱作马铃薯的经济效果分析
3.3.4 旱作马铃薯田休耕的经济补偿分析
3.4 旱作甜菜生产效果及休耕补偿分析
3.4.1 旱作甜菜的生产效果分析
3.4.2 旱作甜菜的生态效果分析
3.4.3 旱作甜菜的经济效果分析
3.4.4 旱作甜菜休耕的经济补偿分析
3.5 雨养旱地各种作物成本与收益比较
3.5.1 雨养旱地各种作物产量与土壤养分比较
3.5.2 雨养旱地各种作物成本与收益比较
3.6 讨论
3.6.1 坝上旱地人工机会成本特征
3.6.2 坝上旱地土壤养分盈亏与生产收益的关系
3.6.3 坝上钾肥低效
3.7 小结
第四章 坝上水浇地生产效果及休耕与旱作的补偿分析
4.1 水浇地马铃薯生产效果及休耕与旱作补偿分析
4.1.1 水浇地马铃薯生产效果分析
4.1.2 水浇地马铃薯的生态效果分析
4.1.3 水浇地马铃薯的经济效果分析
4.1.4 水浇地马铃薯田休耕的经济补偿分析
4.1.5 水浇地马铃薯田转作的经济补偿分析
4.2 水浇地甜菜生产效果及休耕与旱作补偿分析
4.2.1 甜菜生产效果分析
4.2.2 水浇地种植甜菜的生态效果分析
4.2.3 水浇地甜菜的经济效果分析
4.2.4 水浇地甜菜休耕的经济补偿分析
4.2.5 水浇地甜菜转旱地马铃薯的转作补贴
4.3 水浇地西兰花生产效果及休耕与转作补偿分析
4.3.1 西兰花的生产效果分析
4.3.2 西兰花的生态效果分析
4.3.3 西兰花经济效果分析
4.3.4 西兰花生产田休耕的经济补偿分析
4.3.5 西兰花转旱地马铃薯转作经济补贴分析
4.4 水浇地圆白菜生产效果及休耕与转作补偿分析
4.4.1 圆白菜的生产效果分析
4.4.2 圆白菜的生态效果分析
4.4.3 圆白菜经济效果分析
4.4.4 圆白菜休耕的经济补偿分析
4.4.5 水浇地圆白菜转作旱地马铃薯经济补贴分析
4.5 水浇地各种作物成本与收益比较
4.6 讨论
4.6.1 灌溉水资源生产效果
4.6.2 坝上滴灌“节水不减水”
4.6.3 水改旱后的补贴对象
4.7 小结
第五章 坝上大棚作物生产效果及旱作补偿分析
5.1 大棚豆角生产效果及旱作补偿分析
5.1.1 豆角生产效果分析
5.1.2 豆角生态效果分析
5.1.3 大棚豆角的经济效果分析
5.1.4 豆角大棚的旱作经济补偿分析
5.2 大棚微型薯生产效果及旱作补偿分析
5.2.1 大棚微型薯生产效果分析
5.2.2 大棚微型薯的生态效果分析
5.2.3 大棚微型薯的经济效果分析
5.2.4 大棚微型薯田旱作的经济补偿分析
5.2.5 大棚微型薯旱作的经济补贴
5.3 大棚作物成本与收益比较
5.4 讨论
5.5 小结
第六章 坝上农田休耕与转作的综合分析
6.1 不同类型农田的投入、产出、收益
6.2 不同类型农田的产量的稳定性分析
6.3 不同类型农田的补贴对象与数额
第七章 全文讨论与结论
7.1 讨论
7.1.1 坝上水浇地肥力变化
7.1.2 休耕及转作休耕补贴主体确定
7.1.3 坝上旱地、水浇地及大棚生产的负外部性分析
7.1.4 休耕农民的就业保障问题
7.2 结论
7.2.1 作物产值与农资投入呈正相关,土壤养分盈亏受作物收益影响
7.2.2 明确了雨养旱作农田休耕的经济补偿数额
7.2.3 明确了水浇地转旱作的经济补偿数额
7.2.4 大棚作物生产既不应休耕也不转作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介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市场的华北高寒区大棚蔬菜生产策略[J]. 杨志会,张继宗,张立峰,彭磊磊. 北方园艺. 2018(21)
[2]“三权分置”与耕地轮作休耕的实现[J]. 吴萍.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18(05)
[3]耕地休耕差别化动态补偿模式构建及其保障措施[J]. 杨文杰,刘丹,巩前文. 农村经济. 2018(09)
[4]耕地轮作休耕制度中美比较分析——基于生态补偿效率的思考[J]. 毕淑娜. 地方财政研究. 2018(09)
[5]膜下滴灌技术推广与应用[J]. 史才德. 农业机械. 2018(09)
[6]世界耕地休耕时空配置的实践及研究进展[J]. 石飞,杨庆媛,王成,陈展图. 农业工程学报. 2018(14)
[7]国内外耕地轮作休耕的实践比较及政策启示[J]. 朱国锋,李秀成,石耀荣,张昱,李再艳.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8(06)
[8]美国、欧盟和日本耕地休耕政策的比较研究[J]. 李娅. 世界农业. 2018(06)
[9]中国农业转型及其动力机制再思考——基于皖南河镇的经验研究[J]. 陈航英. 开放时代. 2018(03)
[10]美国土地休耕计划对中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的启示[J]. 毕淑娜. 南方农业. 2018(11)
博士论文
[1]寒地温室多熟蔬菜耗水规律与土壤水热运移规律及模拟研究[D]. 滕云.东北农业大学 2017
[2]河北省退耕还林工程效益评价研究[D]. 姚清亮.北京林业大学 2010
[3]设施黄瓜不同种植模式的环境效应及其化感作用研究[D]. 由海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
[4]贸易自由化下粮食财政支持政策研究[D]. 叶慧.华中农业大学 2007
[5]统筹城乡发展的财政体制与财政政策[D]. 陈颂东.华中科技大学 2006
[6]北方农牧交错带农用地风蚀影响因子与保护性农作制研究[D]. 何文清.中国农业大学 2004
[7]西北地区退耕还林还草与农业结构调整战略研究[D]. 杨世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贵州省石漠化地区农户休耕行为选择研究[D]. 吴箐.江西财经大学 2018
[2]膜下滴灌条件下甜菜水分代谢特点的研究[D]. 李智.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5
[3]基于机会成本的森林生态补偿标准研究[D]. 薄其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5
[4]坝上地区紫花苜蓿施肥研究及其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体系的初步建立[D]. 谢勇.四川农业大学 2010
[5]北疆地区滴灌春小麦需水规律及产量形成特征研究[D]. 程裕伟.石河子大学 2010
[6]北京市对张家口市开展生态补偿研究[D]. 李文洁.河北大学 2010
[7]长三角地区典型稻作流域农田氮平衡及氮负荷研究[D]. 杜伟.南京农业大学 2010
[8]糖蜜发酵选育高产蛋白酵母及发酵条件优化研究[D]. 张素青.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9
[9]退耕还林(草)区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 蒋宏飞.河北农业大学 2008
[10]波涌灌溉对河西内陆河灌区西兰花灌水效果及产量的影响[D]. 刘兴荣.甘肃农业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81973
【文章页数】:9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休耕背景
1.3.2 休耕实施方式
1.3.3 补贴方式和标准
1.3.4 退耕还林
1.3.5 休耕
1.3.6 转作休耕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数据来源
2.3 分析方法
2.4 参数与来源
2.5 定义与来源
2.5.1 休耕
2.5.2 生态补偿
2.5.3 外部效应
2.5.4 机会成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2.5.5 自耕农、兼业农和租地商
2.6 说明
第三章 坝上旱作农田生产效果及休耕补偿分析
3.1 旱作莜麦生产效果及休耕补偿分析
3.1.1 旱作莜麦生产效果分析
3.1.2 旱作莜麦的生态效果分析
3.1.3 旱作莜麦的经济效果分析
3.1.4 旱作莜麦田休耕的经济补偿分析
3.2 旱作亚麻生产效果及休耕补偿分析
3.2.1 旱作亚麻的生产效果分析
3.2.2 旱作亚麻的生态效果分析
3.2.3 旱地亚麻的经济效果分析
3.2.4 旱作亚麻田休耕的经济补偿分析
3.3 旱作马铃薯生产效果及休耕补偿分析
3.3.1 旱作马铃薯的生产效果分析
3.3.2 旱作马铃薯的生态效果分析
3.3.3 旱作马铃薯的经济效果分析
3.3.4 旱作马铃薯田休耕的经济补偿分析
3.4 旱作甜菜生产效果及休耕补偿分析
3.4.1 旱作甜菜的生产效果分析
3.4.2 旱作甜菜的生态效果分析
3.4.3 旱作甜菜的经济效果分析
3.4.4 旱作甜菜休耕的经济补偿分析
3.5 雨养旱地各种作物成本与收益比较
3.5.1 雨养旱地各种作物产量与土壤养分比较
3.5.2 雨养旱地各种作物成本与收益比较
3.6 讨论
3.6.1 坝上旱地人工机会成本特征
3.6.2 坝上旱地土壤养分盈亏与生产收益的关系
3.6.3 坝上钾肥低效
3.7 小结
第四章 坝上水浇地生产效果及休耕与旱作的补偿分析
4.1 水浇地马铃薯生产效果及休耕与旱作补偿分析
4.1.1 水浇地马铃薯生产效果分析
4.1.2 水浇地马铃薯的生态效果分析
4.1.3 水浇地马铃薯的经济效果分析
4.1.4 水浇地马铃薯田休耕的经济补偿分析
4.1.5 水浇地马铃薯田转作的经济补偿分析
4.2 水浇地甜菜生产效果及休耕与旱作补偿分析
4.2.1 甜菜生产效果分析
4.2.2 水浇地种植甜菜的生态效果分析
4.2.3 水浇地甜菜的经济效果分析
4.2.4 水浇地甜菜休耕的经济补偿分析
4.2.5 水浇地甜菜转旱地马铃薯的转作补贴
4.3 水浇地西兰花生产效果及休耕与转作补偿分析
4.3.1 西兰花的生产效果分析
4.3.2 西兰花的生态效果分析
4.3.3 西兰花经济效果分析
4.3.4 西兰花生产田休耕的经济补偿分析
4.3.5 西兰花转旱地马铃薯转作经济补贴分析
4.4 水浇地圆白菜生产效果及休耕与转作补偿分析
4.4.1 圆白菜的生产效果分析
4.4.2 圆白菜的生态效果分析
4.4.3 圆白菜经济效果分析
4.4.4 圆白菜休耕的经济补偿分析
4.4.5 水浇地圆白菜转作旱地马铃薯经济补贴分析
4.5 水浇地各种作物成本与收益比较
4.6 讨论
4.6.1 灌溉水资源生产效果
4.6.2 坝上滴灌“节水不减水”
4.6.3 水改旱后的补贴对象
4.7 小结
第五章 坝上大棚作物生产效果及旱作补偿分析
5.1 大棚豆角生产效果及旱作补偿分析
5.1.1 豆角生产效果分析
5.1.2 豆角生态效果分析
5.1.3 大棚豆角的经济效果分析
5.1.4 豆角大棚的旱作经济补偿分析
5.2 大棚微型薯生产效果及旱作补偿分析
5.2.1 大棚微型薯生产效果分析
5.2.2 大棚微型薯的生态效果分析
5.2.3 大棚微型薯的经济效果分析
5.2.4 大棚微型薯田旱作的经济补偿分析
5.2.5 大棚微型薯旱作的经济补贴
5.3 大棚作物成本与收益比较
5.4 讨论
5.5 小结
第六章 坝上农田休耕与转作的综合分析
6.1 不同类型农田的投入、产出、收益
6.2 不同类型农田的产量的稳定性分析
6.3 不同类型农田的补贴对象与数额
第七章 全文讨论与结论
7.1 讨论
7.1.1 坝上水浇地肥力变化
7.1.2 休耕及转作休耕补贴主体确定
7.1.3 坝上旱地、水浇地及大棚生产的负外部性分析
7.1.4 休耕农民的就业保障问题
7.2 结论
7.2.1 作物产值与农资投入呈正相关,土壤养分盈亏受作物收益影响
7.2.2 明确了雨养旱作农田休耕的经济补偿数额
7.2.3 明确了水浇地转旱作的经济补偿数额
7.2.4 大棚作物生产既不应休耕也不转作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介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市场的华北高寒区大棚蔬菜生产策略[J]. 杨志会,张继宗,张立峰,彭磊磊. 北方园艺. 2018(21)
[2]“三权分置”与耕地轮作休耕的实现[J]. 吴萍.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18(05)
[3]耕地休耕差别化动态补偿模式构建及其保障措施[J]. 杨文杰,刘丹,巩前文. 农村经济. 2018(09)
[4]耕地轮作休耕制度中美比较分析——基于生态补偿效率的思考[J]. 毕淑娜. 地方财政研究. 2018(09)
[5]膜下滴灌技术推广与应用[J]. 史才德. 农业机械. 2018(09)
[6]世界耕地休耕时空配置的实践及研究进展[J]. 石飞,杨庆媛,王成,陈展图. 农业工程学报. 2018(14)
[7]国内外耕地轮作休耕的实践比较及政策启示[J]. 朱国锋,李秀成,石耀荣,张昱,李再艳.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8(06)
[8]美国、欧盟和日本耕地休耕政策的比较研究[J]. 李娅. 世界农业. 2018(06)
[9]中国农业转型及其动力机制再思考——基于皖南河镇的经验研究[J]. 陈航英. 开放时代. 2018(03)
[10]美国土地休耕计划对中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的启示[J]. 毕淑娜. 南方农业. 2018(11)
博士论文
[1]寒地温室多熟蔬菜耗水规律与土壤水热运移规律及模拟研究[D]. 滕云.东北农业大学 2017
[2]河北省退耕还林工程效益评价研究[D]. 姚清亮.北京林业大学 2010
[3]设施黄瓜不同种植模式的环境效应及其化感作用研究[D]. 由海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
[4]贸易自由化下粮食财政支持政策研究[D]. 叶慧.华中农业大学 2007
[5]统筹城乡发展的财政体制与财政政策[D]. 陈颂东.华中科技大学 2006
[6]北方农牧交错带农用地风蚀影响因子与保护性农作制研究[D]. 何文清.中国农业大学 2004
[7]西北地区退耕还林还草与农业结构调整战略研究[D]. 杨世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贵州省石漠化地区农户休耕行为选择研究[D]. 吴箐.江西财经大学 2018
[2]膜下滴灌条件下甜菜水分代谢特点的研究[D]. 李智.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5
[3]基于机会成本的森林生态补偿标准研究[D]. 薄其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5
[4]坝上地区紫花苜蓿施肥研究及其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体系的初步建立[D]. 谢勇.四川农业大学 2010
[5]北疆地区滴灌春小麦需水规律及产量形成特征研究[D]. 程裕伟.石河子大学 2010
[6]北京市对张家口市开展生态补偿研究[D]. 李文洁.河北大学 2010
[7]长三角地区典型稻作流域农田氮平衡及氮负荷研究[D]. 杜伟.南京农业大学 2010
[8]糖蜜发酵选育高产蛋白酵母及发酵条件优化研究[D]. 张素青.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9
[9]退耕还林(草)区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 蒋宏飞.河北农业大学 2008
[10]波涌灌溉对河西内陆河灌区西兰花灌水效果及产量的影响[D]. 刘兴荣.甘肃农业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819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3681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