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调控
本文关键词: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调控
【摘要】:无论是从人均GDP水平还是从农业劳动力在全社会的就业比重来看,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都处于中等收入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中国当前最为严重的宏观问题是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失业率持续攀升,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经济不活跃。产生这一系列问题的原因既有国际经济衰退的影响,也有国内长期内需不足的因素。针对这些问题,中国政府在总量政策、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结合方式、汇率政策、强调需求还是强调供给等宏观经济政策的四个方面作出了一系列的调整。关于中国经济未来的前景,近期主要是反衰退;中期是防滞涨;长期要解决的问题则是发展方式的转变,即科学发展观的落实问题。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宏观调控 科学发展观
【分类号】:F123
【正文快照】: 本文主要研究以下问题:第一,中国经济增长的现状及突出问题。第二,产生中国经济增长突出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这些问题的出现又有什么特点和特殊性。第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的宏观经济政策作出了怎样的调整,这些调整的效果如何?趋势怎么样?有可能发生哪些方面的变化。第四,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嘉;;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应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9期
2 冯志强;;论宏观经济调控要注重经济政策的相互配合[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年01期
3 刘伟;;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调控[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苏国强;;经济增长、流动性过剩与投资过热[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5 苏北;中国GDP正从“黑色”走向“绿色”[J];时代金融;2005年08期
6 杨利娟;;国外宏观调控的流派及其关于宏观调控的观点[J];中国商界(上半月);2009年05期
7 辜胜阻;易文;;论财政政策在我国当前宏观调控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10期
8 李超;;我国宏观财政政策的演变规律及发展趋势[J];华商;2008年18期
9 赵莹;;两难经济形势下的宏观经济政策选择[J];兰州商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10 沈巍;孙跃实;闫爱玲;;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特点比较分析——改革开放30年回顾与总结[J];金融与经济;2010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武堂;;转轨时期中俄经济增长与科学发展观[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2 殷洁;;论我国资本市场结构的宏观调控[A];城市经济与微区位研究——全国城市经济地理与微区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杜文星;綦群高;黄贤金;;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土地宏观调控初探[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4 杜文星;綦群高;黄贤金;;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土地宏观调控初探[A];土地利用的城乡统筹和区域统筹——2007中国科协年会8.3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5 郑新立;;当前经济走势与明年宏观调控政策取向[A];中国生产力学会第十五届年会专辑[C];2009年
6 ;提交中国生产力学会的第十五届年会论文目录[A];中国生产力学会第十五届年会专辑[C];2009年
7 刘志彪;;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制度、技术与市场分析[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2008)[C];2008年
8 王志平;;冷眼审视“又快又好发展”[A];全球化与中国经济 创新·发展·安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6年
9 闫峰;朱孔来;;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经济运行质量的评价研究[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6年
10 吴树青;;贯彻科学发展观 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A];“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周明邋嘉宾 中国社科院世界政治与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 何帆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刘元春;2008年中国经济仍将保持高增长[N];中国证券报;2007年
2 陈刚;联合国报告:到2009年 中国或成世界第一出口大国[N];经济参考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唐玮婕;经济宏观调控走到关键路口[N];文汇报;2008年
4 见习记者 王露;2008宏调即将定调[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5 周荣祥;财政政策还有很大发挥余地[N];证券时报;2007年
6 童芬芬邋徐思佳;2008年中国宏观调控或将转向“从紧”[N];中华工商时报;2007年
7 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 马涛;宏观调控要加强供需两头管理[N];证券时报;2008年
8 黑龙江省行政学院 丁志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宏观调控应注意的几个问题[N];中国信息报;2005年
9 李德水;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实践[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10 证券时报记者 贾壮 郑晓波 张达;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合力保增长[N];证券时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圣君;中国财政货币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2年
2 张龙;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及其配合效应分析[D];西北大学;2010年
3 周玉梅;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4 江武成;货币政策与中国经济发展——以中国通货紧缩时期为例的实证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5 袁国敏;中国扩大内需的财政货币政策效应研究[D];辽宁大学;2003年
6 姜巍;宏观经济内外均衡与我国外贸发展战略调整分析[D];西北大学;2007年
7 陈翠芳;科技异化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7年
8 肖才林;股票市场发展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9 苏瑜;资产价格波动与货币政策[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尹燕海;物价稳定与中国货币政策框架构建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孝勇;当前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2 赖风;宏观调控:目标·模式·价值[D];苏州大学;2007年
3 冯博;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房地产市场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郭岚雪;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5 龙丹;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财政政策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林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D];四川大学;2006年
7 龚文娟;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对货币政策影响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8 陈静;当前形势下,,我国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9 王莹;对宏观调控政策作用效果的一种解析[D];吉林大学;2007年
10 杜江;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成本与收益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242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1024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