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山东省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3 10:44

  本文关键词:山东省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城镇化 产业结构 协调发展 山东省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城镇化的发展水平,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新时期,山东省按照我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要求,把发展新型城镇化作为建设山东经济文化强省的重大战略。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步入新常态,产业结构的内部调整也成为一项重要任务,在当前经济发展不景气的阶段,协调好城镇化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发展至关重要。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发展相互关联、相互依存:城镇化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产业结构是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支撑。本文首先阐述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及研究问题。从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关系两方面梳理国外的研究文献。从城镇化表现形式、产业结构优化、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关系三方面梳理国内的研究文献。同时整理出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相关的发展理论,为后文的实证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其次,以山东省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关性分析与回归分析,得出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发展具有相关性的结论,并构建两者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体系包括城镇化与产业结构两大子系统。通过因子分析法探讨山东省从1995年到2014年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程度,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再次,基于Chenery标准结构城镇化的发展水平与基于三次产值结构、就业结构的产业结构现状的研究分析,比较山东省与江苏省的发展情况,梳理山东省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发展现状。最后,从两个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一方面,从城镇化发展对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角度:促进城乡人口自由流动,打破城乡人口流动限制、加速小城镇的人口与经济聚集,防止大城市的过度城镇化、实现城乡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另一方面,从产业结构升级对城镇化发展的角度:第一产业调整的建议、第二产业调整的建议、第三产业调整的建议。
【关键词】:城镇化 产业结构 协调发展 山东省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127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8
  • 第一章 绪论8-20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8-10
  • 1.1.1 研究背景8
  • 1.1.2 研究意义8-10
  • 1.2 文献综述10-18
  • 1.2.1 国外研究综述10-13
  • 1.2.2 国内研究综述13-18
  • 1.3 研究内容与解决的主要问题18
  • 1.3.1 研究内容18
  • 1.3.2 解决的主要问题18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8-20
  • 1.4.1 研究方法18-19
  • 1.4.2 技术路线19-20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20-30
  • 2.1 城镇化概念及相关理论20-23
  • 2.1.1 城镇化的定义及特征20-21
  • 2.1.2 城镇化水平的测量21
  • 2.1.3 城镇化的相关理论21-23
  • 2.2 产业结构的概念及相关理论23-28
  • 2.2.1 产业结构的概念及演进规律23-24
  • 2.2.2 产业结构的相关理论24-28
  • 2.3 城镇化与产业协调发展理论28-30
  • 2.3.1 协调发展的概念与特征28-29
  • 2.3.2 两者协调发展的相关理论29-30
  • 第三章 山东省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分析30-57
  • 3.1 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实证分析30-53
  • 3.1.1 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相关性分析30-33
  • 3.1.2 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线性回归分析33-37
  • 3.1.3 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度分析评价37-53
  • 3.2 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问题分析53-57
  • 3.2.1 城镇化发展的问题分析53-55
  • 3.2.2 产业结构发展的问题分析55-57
  • 第四章 山东省与江苏省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对比分析57-66
  • 4.1 山东省与江苏省的城镇化现状对比分析57-61
  • 4.1.1 城镇化总体发展水平57-58
  • 4.1.2 基于Chenery标准结构的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现状58-61
  • 4.2 山东省与江苏省的产业结构现状对比分析61-64
  • 4.2.1 基于产值结构的产业结构现状61-62
  • 4.2.2 基于就业结构的产业结构现状62-64
  • 4.3 山东省与江苏省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对比的评价与借鉴64-66
  • 4.3.1 山东省与江苏省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对比的评价64-65
  • 4.3.2 江苏省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借鉴65-66
  • 第五章 促进山东省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66-74
  • 5.1 城镇化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对策66-69
  • 5.1.1 促进城乡人口自由流动,,打破城乡人口流动限制66-67
  • 5.1.2 加速小城镇人口、经济聚集,防止大城市的过度城镇化67-68
  • 5.1.3 实现城乡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均等化68-69
  • 5.2 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城镇化发展的举措69-74
  • 5.2.1 第一产业调整的对策69-70
  • 5.2.2 第二产业调整的对策70-71
  • 5.2.3 第三产业调整的对策71-74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74-76
  • 6.1 结论74
  • 6.2 展望74-76
  • 参考文献76-80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80-81
  • 致谢81-8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兆文,许绍忠;调整产业结构必须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J];经济问题探索;2000年12期

2 邹跃权;调动农民 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性的途径[J];创造;2000年11期

3 徐匡迪;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增长[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4 呼格吉勒图;从产业结构的现状找准调整的突破口[J];内蒙古宣传;2000年01期

5 ;调整产业结构要在“准”字上下功夫[J];中国禽业导刊;2000年09期

6 程晔;抓住机遇、加快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J];苏州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院学报(社科版);2000年04期

7 洪春;加快湖北省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J];统计与决策;2001年08期

8 杜传忠,李建标;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作用[J];云南社会科学;2001年04期

9 ;安徽产业结构纵横向比较[J];安徽决策咨询;2001年04期

10 李力;2001年,产业结构的调整要突出抓好三个环节[J];中国中小企业;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如贤;成盛超;王毅;;产业结构优化的动力与机制[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1卷)[C];1991年

2 邹礼瑞;乔海迎;;产业结构转移机制及地区产业结构转移若干问题研究[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3卷)[C];1995年

3 戴锦;;生态化的产业结构[A];黑龙江省生产力学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4 马慧强;;山西省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陈方正;周勤;;江苏和西部产业结构的衔接和互动模式[A];民革全国西部大开发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梁少英;;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与广西产业结构的调整[A];合作与共荣——广西发展生产力和东盟经济合作研究论文集[C];2004年

7 王晶;;一种基于需求的产业结构优化控制模型[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陈树文;袁方;;创新驱动在实现首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应用[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9 孙利杰;;廊坊市加强“两个环境”建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A];基于对接京津的科技创新与环首都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10 王光;李久洲;;对廊坊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思考[A];基于对接京津的科技创新与环首都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杨桂丽;培育产业结构调整主体 从源头上调整优化产业结构[N];鄂尔多斯日报;2008年

2 西江日报记者 袁绫 实习生 白凌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N];西江日报;2012年

3 本报见习记者 张淼;献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N];江淮时报;2014年

4 孙曙英;什么样的产业结构才算合理[N];发展导报;2002年

5 臧斗尔;调整产业结构要多听群众意见[N];保定日报;2006年

6 广西大学商学院 张林;优化我区产业结构[N];广西日报;2007年

7 苗蓓;省政协调研产业结构优化[N];南通日报;2007年

8 孙红源 林静 作者单位:通化市房屋管理处;充分发挥品牌企业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N];通化日报;2007年

9 本报评论员;更新发展理念 调整产业结构[N];渭南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鄢来雄;以节能降耗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N];中国信息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凤波;我国铁矿需求与经济—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2 赵秀娟;低碳转型目标下产业结构优化的机制与政策研究[D];暨南大学;2015年

3 李西江;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4 李玉凤;黑龙江省产业结构优化及仿真[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5 贺丹;基于生态经济的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6 汪朝阳;对外开放与产业结构[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7 江洪;自主创新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8 尚慧丽;服务业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张雪松;利用外资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10 姚德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制度分析[D];复旦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韶华;基于产业结构升级的河北省城镇化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2 张晓倩;我国教育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5年

3 高爽;徐州市产业结构优化与转型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4 刘璐;基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唐山市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5 胡泽明;首都经济圈产业结构升级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6 段春莲;“泛珠三角”区域内云南省产业结构差异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7 陆道芬;八师石河子市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年

8 杨露鑫;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D];兰州财经大学;2015年

9 姜江;东、中、西15省相对劳动生产率及影响因素分析[D];兰州大学;2015年

10 贾明乐;日本ODI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0244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10244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9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