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美国、瑞典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4-12-15 09:31

【摘要】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虽然我国社会面临的主要矛盾,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没有改变,但其表现形式己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与公共服务不到位、基本公共产品短缺之间的矛盾突出。近年来,我国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推进工作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是由于中国是一个超大地域、拥有着超大规模人口的大国,经济基础原本比较薄弱,社会建设方面欠账太多,部分具体的制度设置难以适应社会变革后各方面变化,公共服务制度仍未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还未完全实现。这既影响了作为政府四大基本职能之一的公共服务职能的有效发挥,也加剧了社会不公现象,使得因计划经济时代下造成的老问题和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地区差距、贫富差距等新问题更加凸显出来,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在经济改革已经进行到了一定程度与阶段的今天,社会层面的改革也被提到了国家重要的战略层面,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就是其中主要组成部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推进等相关问题遂成为近年来学术界的热点问题。国外关于公共服务的理论虽然可以说是汗牛充栋,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践在一些国家也成绩显著,但是,由于历史、经济、社会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我国各级政府的关注点主要集中于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对社会层面发展的关注和政府自身责任的认识高度还不够。公共服务是近年来才为国内学界关注的新问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的推进工作也是近来才被政府真正重视起来的。显然,国内关于公共服务的本土化理论是缺乏的,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方式、途径、以及制度建设等实践工作也还处于不完善、不系统的阶段。笔者期望通过该国别比较研究能够为中国公共服务理论的完善提供参考,丰富、完善中国的公共服务理论。国内不仅关于公共服务的理论尚不成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工作的实践也还有很多可待改进之处。美国、瑞典两国虽然公共服务制度(从理念、制度设计到所要实现的目标等)不同,甚至可以说存在迥然差异,但是它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在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的工作做得较好,基本上实现了制度设计的目标。两国的公共服务制度各有优点,可以为中国公共服务制度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本研究以历史制度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有关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思想为理论分析框架,从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重点探讨了美国、瑞典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建立的历史、变迁的原因,并且总结归纳了对中国基本公共服务改革与完善的、可资借鉴的经验教训;认为美国和瑞典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之所以是现在的运行状况,是与其各自的制度环境、价值理念、历史文化传统等因素密切相关的;通过考察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建立、改革的历史过程,结合中国的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制度环境等因素,认为瑞典高福利水平的公共服务制度是中国公共服务制度发展的方向,鉴于中国的制度设计和实际国情,笔者主张中国应当建设介于美国的市场主导型公共服务模式与瑞典的政府主导型模式之间的混合型公共服务模式;在事权、财权配置和监管方面多借鉴美国、瑞典两国的有益经验,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惠及最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基本公共服务之路。基于对公共服务均等化国内外研究状况,特别是国别比较研究的简单梳理,在所选择的理论框架指导之下,笔者在此提出并论证以下两个研究假设:一是中国公共服务制度的建设应当是基于中国既有的历史、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环境之上的;二是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中国应当建设以政府为主导的、在现阶段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的公共服务制度。本文以定性方法为主,主要依赖文献研究,如阅读相关理论著作及文献,分别对美国、瑞典的公共服务制度进行考察、作比较分析,为中国公共服务制度的建设,特别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 基本公共服务; 均等化; 制度; 历史制度主义; 
 
导 论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选题背景与依据
(一)选题背景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虽然我国社会面临的主要矛盾,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没有改变,但其表现形式己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与公共服务不到位、基本公共产品短缺之间的矛盾突出。这既影响了作为政府四大基本职能之一的公共服务职能的有效发挥,也加剧了社会不公现象,使得因计划经济时代下造成的和改革过程中出现的贫富差距、地区差距等新问题更加凸显出来,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在经济改革已经进行到了一定程度与阶段的今天,社会层面的改革也被提到了国家重要的战略层面,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就是其中主要组成部分。2006年 3 月通过的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2006 年,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提出,“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2007 年,中共十七大再次提出,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2010 年 10 月召开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则把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各级政府在未来五年要实现的重要工作任务着重提了出来。在这一大的政治背景下,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研究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应用性。
.................................

第二节 相关研究综述
一、国外有关公共服务的文献研究综述
(一)公共服务制度与理论创立时期
公共服务理论创立于英国德国法国等早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以社会达尔文主义为基础,在否定传统自由主义、把公共服务作为国家竞争力的背景下产生的。亚当 斯密在论述君主或国家的义务时就提出公平地提供公共服务是国家的义务与职责②。如果从 1834 年英国通过新《济贫法》这一现代公共服务体系建立的萌芽算起,西方国家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已经走过了 170 多年的历史①。资本主义经过 19 世纪在英、法、德、美等国初步且繁荣的发展,其生产社会化与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也在经济社会生活中表露无遗。经济危机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爆发,产业工人和普通民众的生活非常艰难,阶级矛盾尖锐,劳资冲突成为这些国家政治社会生活的常态,启蒙运动中被宣扬的资产阶级那一套美好未来与现实生活差距甚大,社会安全与社会稳定受到严峻挑战。为缓和劳资矛盾、保证工业化进程、维护政府统治,公共服务理论在这些国家首先产生。但这一阶段所提出的公共服务并不是全面性的公共服务,而是一种以教育、医疗、就业、解决贫困等基本公共服务为主要内容的补缺型公共服务。这是由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
这一时期英国的新《济贫法》已经摒弃了 1601 年颁布的旧《济贫法》强迫劳动和福利救济的性质,把保障公民的生存看作政府的义务,认为救济不是消极行动,而是一项积极的福利举措,主张由经过专门训练的社会工作人员从事救济工作。
在德国,以瓦格纳、施穆勒、布伦坦诺等为代表的新历史学派于 19 世纪后半叶初步提出了公共服务的概念。他们从社会改良主义出发,提出政府要实现个人所无法达到的目标,增进社会福利,实行社会改革,主张由国家制定劳动保险法、孤寡救济法等法律,缓和劳资矛盾。这些观点和主张被时任首相俾斯麦采纳,该政府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包括 1883 年的《疾病社会保险法》,1884 年的《工伤事故保险法》和 1889 年颁布的《老年和残障社会保险法》。这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完整的社会保险体系的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由此诞生。
.................................

第一章 基本范畴与基本理论框架

第一节 核心概念辨析与界定
任何一个研究中都必须包含若干个核心的概念,对这些概念内涵与外延的界定决定了研究范围的大小,对它们内涵的界定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研究的科学性与严谨性,以及这个研究与同类研究的可对话性。概念界定的明确与否直接反映了人们对某一现象的认识水平与程度,也会直接影响到相关政策、措施的制定与具体实施。这一节就是要对本文的几个核心概念进行辨析与界定。
一、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的产生归根结底来源于公共需要的出现。即使是作为生物学意义上的人,要想生存下去也会对周围的环境系统产生一定的需要。这种需要首先是个体性的生活需要,如对衣食住行等生活资料的需要,以维持生存、实现劳动力的再生产和物种的繁衍。作为社会中的人,还有社会性需要,如参与社会生活、获得他人尊重的需要等。所谓公共需要是指个人在摒弃个人利害关系后仍然会力图实现的需要或需求。它同个体需要相比,具有整体集合性。它不是全社会个人需要的简单相加,而是一般社会需要的抽象,是维持社会存在和社会正常运行发展的基础条件①。
...................................

第二节 基本理论框架与笔者的批判
一、进行国别比较的理论分析框架——历史制度主义
从公共服务理论及其相关研究的历史演进过程可以看出一个非常明显的知识社会学现象,即任何理论及其变迁都受到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与制约,它的产生、变迁都与它所在社会的历史、经济发展、社会制度、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理念等密切相关。因此,中国要建成什么样的公共服务制度、能建成什么样的公共服务制度、应该建设什么样的公共服务制度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不是简单地搬弄外国的经验、堆砌国外的理论,或者干脆闭门造车就能够成功的。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也需要在仔细比较中外社会、历史、制度、思想等方面的异同的基础上才能决定哪些是可取之处,哪些是必须要摒弃的东西。
理论是人们对自然、社会现象,按照已知的知识或者认知,经由一般化与演绎推理等方法,进行合乎逻辑的推论性总结。它比人们一般的、零散的认识更为系统和全面,正确的理论有助于人们更好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也是人们在进行严谨的科学研究时一般都会以一定的理论作为分析框架的原因。进行公共服务的国别比较研究也需要理论的指导,在一定的理论框架的指导下进行的分析才有可能尽量避免分析的片面和逻辑的混乱的发生。
................................

第二章 美国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市场主导型模式 ...................42-88 
第一节 美国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的建立与历史变迁 ...................42-68 
一、 制度的萌芽时期:殖民地时期的社会救济................... 42-45  
二、 制度的初创时期:建国初期-20 世纪初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建设 ...................45-58 
三、 制度的建立时期:以社会保障为主体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的建立 ..................58-62 
四、 制度的改革时期:当代对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的改革 ..............62-68 
第二节 美国基本公共服务的具体内容 ..................68-72 
一、 社会保障 .................68-69 
二、 基础教育 ................69-70 
三、 基本医疗卫生 .................70 
四、 就业服务............................... 70-72 
第三节 美国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的成因 ........72-88 
一、 环境因素 .......................................73-75 
二、 支撑美国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的价值理念 ................75-83 
三、 民主政治制度因素................... 83-87 
四、 制度惯性与变迁的路径依赖................. 87-88 
第三章 瑞典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政府主导型模式.............. 88-110 
第一节 瑞典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建立和发展的沿革 ..........88-93 
一、 制度的萌芽时期:19 世纪中期以前 .....................88 
二、 制度的基本形成时期:19 世纪中期到 20 世纪 20 年代 ...........88-90 
三、 制度的初步发展时期:20 世纪 30 年代到二战结束 ..............90-91 
四、 制度的全面确立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 20 世纪 70 年代初 .....................91-92 
五、 制度的改革调整时期: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至今 ..................92-93 
第二节 瑞典基本公共服务主要内容 ......................93-99 
一、 实施积极充分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努力实现全面就业................ 93-95 
二、 重视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95-97 
三、 大力发展国民教育事业,提供免费教育服务 .......................97-98 
四、 重视住房保障,提供住房公共服务 ..........................98-99 
第三节 瑞典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的成因 ........................99-110 
一、 环境因素.......................... 99-102 
二、 支撑瑞典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的价值理念 ....................102-107 
三、 民主政治制度因素............................. 107-109 
四、 制度惯性与变迁的路径依赖 ..............................109-110

第四章 美国、瑞典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比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第一节 美国、瑞典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的共同点
作为比较成熟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对美国和瑞典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总结归纳出其有益的经验、可资借鉴的教训,有助于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的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的推进。
一、两国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都是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才逐渐成型的
(一)都经历了较为漫长的发展历程
通过前文对美国、瑞典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的介绍可以看到,无论是市场在其中发挥很大作用的美国,还是高福利水平的瑞典,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的建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必须经历较为漫长的发展历程,才逐步走到今天这样的状态。追根溯源,两国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都是从 19 世纪之前的前工业社会就已经出现萌芽,即宗教组织的济贫行为和行会组织对其成员与家庭的保护行为。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中,政府的角色是从无到有的,角色的重要性也是从轻到重要的。最初政府几乎是缺位的。这是由社会发展阶段和社会成员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决定的。随着 19 世纪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开启,传统的家庭关系、社会关系逐渐解体,原有社会支持网络发生了重要变化,难以支撑社会成员的公共需求。与此同时,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诸如贫困、失业等诸多社会问题也严重威胁着社会的稳定与安全。严峻的现实要求政府采取新的措施应对危机与挑战,以维护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长治久安。于是,现代意义上的公共服务开始出现,政府在其中也逐渐扮演起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的真正建立则是以 1929-1933 年的世界性经济大危机为契机的。
.....................................

结论

国别比较的意义就在于通过对他国经验教训的总结,为本国的制度建设提供参考,少走弯路。通过对美国、瑞典两国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建立、发展及未来趋势的历史沿革的考察可以发现,就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来说,不同阶段的改革总是在在市场和政府这个连续统的两极之间摆动的,具体更倾向于哪一极既与该国的国家性质、政权性质、历史文化传统、价值理念有关,也与制度环境有着莫大的关系。就中国来说,政府应当在公共服务,特别是涉及民生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上承担主要责任。在这个前提下,可以适当借鉴市场的优势,弥补政府的不足。就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的运转来说,合理划分事权、财权,保障各级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有一定的财力,确保可以向社会成员提供充分、及时、均等的公共服务。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建设的重点之一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顺利推进就意味着制度建设的阶段性完成。
.......................................
参考文献:

[1] 李军鹏.  国外公共服务改革的做法与启示[J]. 行政管理改革. 2010(10)
[2]   各国如何解决住房难[J]. 品牌与标准化. 2010(18)
[3] 刘厚金.  国外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实践与启示[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5)
[4] 袁兆霆.  美国联邦制的形成及其演变[J]. 沧桑. 2010(04)
[5] 徐彤武.  奥巴马政府的医疗改革及其前景[J]. 美国研究. 2010(01)
[6] 范进学.  论《“五月花号”公约》对美国宪政之可能贡献[J].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7] 王德平.  美国就业促进与服务模式的几点启示[J]. 四川劳动保障. 2009(Z3)
[8] 贺蕊玲.  多数制、比例制和混合制三种选举制度的比较[J].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9(06)
[9] 吴旭.  透视美国的“游说政治”[J]. 对外传播. 2009(11)
[10] 高敏丽.  美国基础教育推进教育公平的举措[J]. 中国民族教育. 2009(Z1)



本文编号:102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102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a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