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研究
本文关键词:长江经济带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研究
【摘要】: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战略选择,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对发展低碳经济也同样高度重视。长江经济带贯穿中国东中西三大地带,聚集我国四成的经济总量,是推动我国经济由东向西转移的重要纽带,但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打破了人与自然之间原有的生态平衡,导致资源与环境无法协调发展。在全球经济发展受气候变化的威胁下,碳循环成为维持生态平衡的关键和重要机理。基于此,本文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区域试点,展开了碳循环平衡视角下长江经济带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研究。首先,文章在详细梳理国内外有关文献基础上,科学界定了低碳经济概念,对低碳经济相关理论、研究方法及长江经济带低碳经济已有的研究现状分别作了介绍。以此为借鉴,选取出符合本文研究思路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并介绍了碳循环平衡视角下低碳经济发展的内在机理,展示了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寻找在碳循环平衡视角下评价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的途径。其次,选取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对象,依据低碳经济相关理论,从经济社会发展、能源消耗及碳排放等角度出发,找出影响长江经济带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因素。根据碳循环平衡视角下低碳经济发展的内在机理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对长江经济带低碳经济系统进行分析,将复杂的动态低碳经济系统划分成经济社会发展子系统、能耗子系统、资源利用子系统、碳源子系统及碳汇子系统五大子系统,在分析五大子系统关系的基础上选取了20个指标来构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对评价方法进行了介绍—主成分分析法。接着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通过SPSS软件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低碳经济发展情况做了实证分析,并进行综合评价,深入挖掘了长江经济带低碳经济发展的优势与不足。最后,总结全文,并结合长江经济带低碳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结果及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提出适合长江经济带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碳汇能力;全面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希望通过上述五方面对策的共同作用,促进长江经济带早日实现经济发展低碳化,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低碳经济 碳循环平衡 长江经济带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124.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第1章 绪论8-17
- 1.1 选题背景8-9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9-10
- 1.2.1 研究目的9
- 1.2.2 研究意义9-10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10-15
- 1.3.1 低碳经济概念10-11
- 1.3.2 低碳经济发展评价11-13
- 1.3.3 碳循环平衡研究进展13-14
- 1.3.4 长江经济带研究进展14-15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5-16
- 1.4.1 研究方法15
- 1.4.2 技术路线15-16
- 1.5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16-17
- 第2章 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理论分析17-25
- 2.1 低碳经济发展的新内涵17-21
- 2.1.1 着眼于“协调”的区域低碳发展17-18
- 2.1.2 着眼于“共享”的区域低碳发展18-19
- 2.1.3 着眼于“绿色”的区域低碳发展19-20
- 2.1.4 着眼于“开放”的区域低碳发展与碳排放脱钩20-21
- 2.2 基于碳循环平衡的区域低碳经济发展21-23
- 2.2.1 碳循环平衡21-22
- 2.2.2 低碳经济发展22-23
- 2.3 低碳经济发展系统的内在机理23-24
- 2.4 本章小结24-25
- 第3章 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体系25-31
- 3.1 评价体系构建原则25-26
- 3.2 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体系构建26-27
- 3.3 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方法27-30
- 3.3.1 主成分分析法的概念27-28
- 3.3.2 主成分分析法的模型28-29
- 3.3.3 主成分分析法操作步骤29-30
- 3.4 本章小结30-31
- 第4章 长江经济带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分析与评价31-45
- 4.1 长江经济带低碳经济发展现状31-37
- 4.1.1 能源消耗现状31-34
- 4.1.2 碳排放现状34-37
- 4.2 长江经济带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实证分析37-42
- 4.2.1 数据的采集及预处理37-38
- 4.2.2 主成分分析及其结果38-42
- 4.3 长江经济带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42-44
- 4.4 本章小结44-45
- 第5章 结论与对策45-49
- 5.1 本文结论45
- 5.2 对策建议45-48
- 5.2.1 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45-46
- 5.2.2 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46
- 5.2.3 提高碳汇能力,加强环境保护46-47
- 5.2.4 缩小区域差距,,全面发展低碳经济47
- 5.2.5 倡导低碳生活,引导公众参与低碳活动47-48
- 5.3 未来展望48-49
- 参考文献49-52
- 附录52-56
- 致谢56-57
- 在学期间科研情况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靖,谷人旭;长江经济带合作发展探讨[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年01期
2 徐长乐;殷为华;;推进“长江战略”实现长江经济带统筹发展[J];中国城市经济;2004年01期
3 张明修;;壮大“长江经济带” 促进湖北振兴崛起[J];世纪行;2005年04期
4 杨洁;张霄飞;;坚持科学发展观 构建富有活力的长江经济带[J];宏观经济管理;2006年07期
5 王茂林;;聚焦长江经济带[J];中国报道;2006年11期
6 蒋正华;;增强长江健康生命 保护长江黄金水道 发展长江经济带生产力[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把赤壁建成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J];政策;2010年02期
8 阿达;;重庆:长江的崛起之力[J];西部广播电视;2010年Z3期
9 戴雄武;蔡述明;;建设长江经济带密集产业区的构想[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2期
10 柯有美;;长江经济带的建“带”之管窥[J];理论月刊;199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华东师范大学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课题组;;以三通为突破口加快长江经济带的形成与发展[A];长江流域经济文化初探[C];1997年
2 蒋正华;;增强长江健康生命 保护长江黄金水道 发展长江经济带生产力——在2006长江经济带生产力发展(南京)论坛上的讲话[A];2005—2006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下)[C];2006年
3 金学洙;;建设一个更加和谐和繁荣的长江经济带——在2006长江经济带生产力发展(南京)论坛上的致辞[A];2005—2006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下)[C];2006年
4 杨泰波;;深化协作 共创未来——在2006长江经济带生产力发展(南京)论坛上的演讲[A];2005—2006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下)[C];2006年
5 郑柏林;;充分发挥金融作用 支持长江经济带生产力发展——在2006长江经济带生产力发展(南京)论坛上讲话[A];2005—2006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下)[C];2006年
6 唐路元;;长江经济带中西部地区合作问题研究[A];长江上游经济发展与长江流域经济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顾传训;;发展与繁荣:走向21世纪的长江经济带[A];长江流域经济文化初探[C];1997年
8 雷亨顺;;建设长江经济带具有重大战略意义[A];长江流域经济文化初探[C];1997年
9 张学恕;;迈向21世纪的长江经济带[A];长江流域经济文化初探[C];1997年
10 唐建荣;;南京是一座开明开放的城市和欣欣向荣的投资热土——在2006长江经济带生产力发展(南京)论坛上的讲话[A];2005—2006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下)[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涛;长江经济带石化产能占全国一半[N];中国化工报;2006年
2 记者 梅云雄;加快沿江开发 打造长江经济带[N];三峡日报;2009年
3 记者 张爱虎 通讯员 杨明杏;我省将完善加快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战略[N];湖北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吴芳兰;“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发再掀高潮[N];上海证券报;2009年
5 朱旭东 徐旭忠 田建军;长江经济带:“龙头龙身龙尾”有待协调舞动[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0年
6 记者 吴生锋;共同抢抓长江经济带发展机遇[N];扬州日报;2012年
7 首席记者 沈念;舞活湖南长江经济带“龙头”[N];岳阳日报;2013年
8 记者 黄俊华 张磊 张爱虎;专家在汉纵论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N];湖北日报;2013年
9 杨洁 国家发改委政研室;创新驱动美丽长江经济带[N];人民长江报;2013年
10 记者 黄俊华 张进;推动壮腰工程和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N];湖北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熊伟;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2 李小帆;长江经济带城镇化空间效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琳;长江经济带经济演进的时空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顾娜娜;长江经济带装备制造业产学研创新网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3 周志达;“长江经济带”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区域性传递研究[D];集美大学;2015年
4 汪静;长江经济带FDI与环境污染的关系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5年
5 肖城;长江经济带航运中心建设对开放型经济的层次推进作用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6 李婷婷;长江经济带汽车产业创新合作网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7 朱文霞;基于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协同集聚效应研究[D];安徽大学;2016年
8 姚瑶;长江经济带现代物流业投入产出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D];安徽大学;2016年
9 罗丹;创新驱动与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升级研究[D];安徽大学;2016年
10 杨基婷;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效率评价研究[D];安徽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0989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1098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