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创新与中国技术进步效应
发布时间:2017-12-30 10:33
本文关键词:模仿、创新与中国技术进步效应 出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通常认为自主创新与技术模仿是中国技术进步两大主要途径。本文首先通过将技术模仿能力、技术差距等因素引入中间产品种类扩张的内生技术进步模型中,结果表明:在选择技术发展战略时要符合国家的发展阶段,即当一个发展中国国家技术与发达国家技术差距较大时,这时候应该选择以技术模仿为主;当发展国家与发达国家技术差距很小时,应该转向以自主创新为主。 接着本文利用2001-2012的面板数据对中国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的自主创新不能够有效地改善全要素生产率,具体表现在对技术效率的作用为负,,但是能够促进技术进步指数的改善;而技术模仿是目前我国技术进步的主要来源,不论是通过对技术引进还是对FDI等渠道进行模仿学习都能显著地促进我国技术进步,说明我国能够很好的发挥技术后发优势,通过对国外技术的模仿来促进自身技术的进步,在具体作用上,外国直接投资主要是表现在技术效率的改善,而技术引进对我国的技术进步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还表明模仿能力对技术模仿影响非常大,中国目前人力资本具有较强的学习消化吸收的能力。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124.3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冉;我国中小企业成长的创新模式与机制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6年
2 董少然;模仿创新、自主创新与技术进步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3 夏凡;江苏制造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3545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1354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