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定县棉业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定县棉业问题研究 出处:《河北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虽然定县自然条件很适合发展植棉业,但是棉农缺乏专业方面的指导,致使棉花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种植的棉花无法满足市场要求,面临淘汰的危机。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来到定县,定县农民才开始重视棉作的改良工作。经过中华平民促进会和定县农民的共同努力,终于使改良后的棉花不仅在产量上大大提高,而且质量也满足了市场的要求。定县的棉纺织业历史悠久。其中棉纺织业以南支合村为代表。定县织布业以第四区较为发达,用于销往县外的土布比例最大,定县土布输出主要面向西北地区,其次河北山、西等地也有定县土布的销售。就生产工具的使用而言,定县织户仍大量使用传统的木机,铁机在定县的使用较少。定县作为华北地区首个土布生产中心却始终延续采用家庭制的组织方式进行生产,而其他新兴的土布生产中心如高阳等地却先后采用较为先进的商人雇主制,这不得不令人困惑。笔者就这一问题分别从自然条件、比较利益、生产原料、生产工具、风俗等方面,力求客观分析定县土布业未实行商人雇主制的原因,同时定县土布业在短短几年中经历了兴起、发展、繁荣,然后走向衰落,其背后衰落的原因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究。
[Abstract]:Although the natural conditions of Dingxian are very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tton planting industry, but cotton farmers lack of professional guidance, resulting in cotton input and output is not proportional to the cultivation of cotton can 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market. Faced with the crisis of elimination, the Chinese civilian Education Promotion Association came to Dingxian County, and the farmers in Dingxian County began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improvement work of cotton farming, and through the joint efforts of the Chinese civilian Promotion Association and the Dingxian Farmers. At last, the improved cotton was not only greatly improved in yield. The cotton textile industry in Dingxian County has a long history. The south branch village of cotton textile industry is the representative. The weaving industry in Dingxian County is more developed in area 4th, and the proportion of soil cloth used for sale outside the county is the largest. Dingxian soil cloth export mainly for the northwest region, followed by Hebei Mountain, West and other places have Dingxian soil cloth sales. In terms of the use of production tools, Dingxian weavers still use a large number of traditional wood machines. The use of iron machinery in Dingxian is less. As the first soil cloth production center in North China, Dingxian has always continued to use the family organization to produce. However, other emerging earth cloth production centers such as Gaoyang have adopted more advanced merchant and employer system, which has to be confused. The author respectively from the natural conditions, comparative interests, production of raw materials. Production tools, customs and other aspects, trying to objectively analyze the reasons why the local cloth industry in Dingxian did not implement the merchant employer system,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local cloth industry in Dingxian experienced the rise, development, prosperity and then decline in a few years. The reason behind its decline is worth our further exploration.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129;K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志英;周学熙与华北棉业[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1991年03期
2 孙炳芳;张学军;;直隶商会与近代棉业的发展(1903—1937)[J];河北学刊;2008年04期
3 魏纪侯;;棉业大王穆藕初[J];英才;2009年08期
4 王小欧;;日英在印度棉业市场力量的消长与博弈(1913—1935)[J];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10年04期
5 陈师经;日本棉业近况[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18年00期
6 王小欧;;试从成本角度分析英日棉业力量的消长(1894—1937)[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7 刘晖;;铁路与近代郑州棉业的发展[J];史学月刊;2008年07期
8 李义波;王思明;;民国时期长三角棉业组织研究[J];中国农史;2012年03期
9 刘荣臻;;棉业与近代山西乡村社会(1912-1937)[J];山西档案;2009年06期
10 高王凌;棉业历史与清代农村经济结构[J];清史研究;199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曙峰;;安徽省棉业智能化信息系统研究与应用[A];中国棉花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2 孙天曙;朱永歌;耿元;刘有兄;;盐城棉业结构现状及发展对策[A];中国棉花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3 王富君;;积极发挥金融支持作用 促进中国棉业有效发展[A];2006'中国棉业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宋晓轩;;20世纪30—40年代我国棉产改进工作《棉业月刊》介绍[A];中国棉花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王富君;;市场化改革以来中国棉业的金融政策[A];2004’中国棉业发展高峰论坛文集[C];2004年
6 贾永庆;张连卓;贾艳媛;;施用科技绿色肥推动棉业持续发展[A];中国棉花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杨树存;朱传春;周海峰;;深化棉业结构调整的建议[A];山东省棉花学会第五届代表大会、山东省优质棉基地建设管理协会第三届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8 ;中国棉花棉花学报[A];第十二届全国植物基因组学大会论文集[C];2011年
9 骆琳;;在2014’中国棉业发展高峰论坛上的讲话[A];2014’中国棉业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4年
10 ;改革创新 释放活力 推动中国棉业可持续发展——在2014’中国棉业发展高峰论坛上的主旨演讲[A];2014’中国棉业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谢亚东;专家相聚京城为棉业“会诊”[N];中华合作时报;2002年
2 姬广坡 郭淑华 姚祥 焦辉;美国棉业全国性领导机构[N];期货日报;2004年
3 记者 席萍;美国棉业高级代表团来华摸底棉市供求新走势[N];中国纺织报;2014年
4 本报记者 李秀明;鑫旺棉业让省委书记说出“三个不错”[N];中国纺织报;2014年
5 本报记者 李秀明;鑫旺棉业 把握优势赢得盛世[N];中国纺织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朱先春;科纺棉业:全力重塑新疆棉花产业格局[N];农民日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王玲;华孚集团收购纵横棉业[N];阿克苏日报;2006年
8 沈容平;国家将给予新疆棉业政策倾斜[N];中国纺织报;2006年
9 顶呱呱彩棉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 顼同保;彩棉业发展的机遇[N];经济日报;2006年
10 武义峰;做精做深 棉业成支柱[N];农民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羌建;近代南通棉业发展研究(1895~1938)[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小欧;中印棉业市场上的日英博弈(1894-1937)[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于新娟;长江三角洲棉业外贸及其影响(1912—1936)[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周飞;技术传播体系与社会变迁[D];山东大学;2007年
5 张海森;不同市场协整条件下取消MFA对中国棉业经济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权伟东;近代山西棉花种植与市场变迁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2 冯日昕;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定县棉业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7年
3 秦华杰;明清时期华北棉业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4 王兆宁;湖北省棉业改良与推广研究(1927-1937)[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5 董师嫡;近代东北棉业经济初探[D];吉林大学;2007年
6 程翔宇;民国时期正定棉业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7 靳志雄;不同路径的选择与强化—近代正定与高阳棉业对比研究(清末—1937年)[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3624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1362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