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2010年中国人口分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时空耦合特征分析
本文关键词:1952年—2010年中国人口分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时空耦合特征分析 出处:《遥感学报》2016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胡焕庸线 人口分布 空间分析 人口经济-致性
【摘要】:人口经济的时空耦合态势是中国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空间均衡过程的重要体现,可有效地指导中国经济布局、民政建设、交通发展和环境管理等相关政策和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支持下,采用人口分布结构指数、人口密度基尼系数、人口经济重心迁移、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对1935年—2010年6期县级行政单元人口普查统计数据进行空间插值,实现人口密度分界线的空间刻画及其变化趋势分析,结合1952年—2010年省级行政单元人口、经济统计数据,从人口与经济重心空间耦合及其空间一致性两个角度来揭示社会经济与人口分布的时空差异,剖析人口分布与社会经济的联系。得出以下结论:(1)由于社会历史、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影响,中国人口空间分布的时空演变特征不尽相同,东西部差异较大,且不均衡态势日益明显。(2)胡焕庸线至今仍能很好的概括中国人口东南地狭人稠、西北地广人稀的空间分布格局,但是甘肃、宁夏、内蒙古地区的人口分布已经在局部范围内突破了胡焕庸线的限制,中国人口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向西部转移的趋势。(3)中国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空间一致性的地域分异特征十分明显,但省际一致性在不断缩小,人口集聚具有较强的经济导向性。(4)全国和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四大区域在1952年—2010年的人口经济一致性程度及其变化趋势各异:全国人口经济空间一致性程度相对较低,东北地区人口经济一致性程度较高且还在改善,东部与中部保持稳定,西部较差且呈减弱趋势特征。
[Abstract]:Time and space coupling situation of population and economy is an important manifestation of regional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China spatial equilibrium process, can effectively guide the layout of economic Chinese civil construction, the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traff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other related policies and measures. In th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under the support of the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structure index, population density the Gini coefficient, population and economy gravity transfer,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nalysis, spatial interpolation of 1935 - 2010 6 county-level census statistics, spatial analysis and trend of population density characterization of demarcation line, combined with the 1952 2010 provincial administrative unit of population, economic statistics, to reveal the social economy and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fferences from two aspects of consistency of population and economic center spatial coupling and spatial analysis,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and social economy Contact. Draw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 because of the social history,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economic conditions,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population spatial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things are quite different, and the unbalanced trend is increasingly evident. (2) the Hu Huanyong line still can be a very good general population China narrow land southeast thick,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northwest of Ningxia, but with much land and few people in Gansu, the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in Inner Mongolia area has exceeded the limit of Hu Huanyong line in the local area, Chinese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trend shift to the west to a certain extent. (3) the consistency of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Chinese spatial regional differentiation characteristics is very obvious however, the provincial consistency in the shrinking population with strong economic orientation. (4) the central and Eastern, Western and northeastern regions on the four degree of consistency in 1952 to 2010 the population economy And its trend of change is different. The degree of consistency of population economic space is relatively low in the whole country, and the degree of population economic coherence is relatively high in Northeast China, and it is still improving.
【作者单位】: 南京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基金】:中国科学院数字地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编号:2014LDE01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41271427,41371014) 江苏省测绘地理信息科研项目(编号:JSCHKY201507)~~
【分类号】:F124;C924.2
【正文快照】: 1弓丨言 人口与经济时空格局、发展趋势及它们间的耦合问题是制约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区域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承载力及发展潜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研究内容(封志明和刘晓娜,2013)。早在1935年,中国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在其《中国人口之分布》一文中就揭示了中国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东安;我国人口分布的现状和特点——人口分布问题研究综述[J];人口研究;1988年05期
2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分布简况[J];中国民族;1991年07期
3 林其宝;略述远古至汉代的人口分布[J];人口研究;1995年04期
4 阿伍;布依族的人口分布[J];贵州民族研究;2003年03期
5 周国胜,郑伟才,张平,沈鸿;兵团人口分布状况对小城镇建设影响问题初探[J];新疆农垦经济;2005年03期
6 黄荣清;1980年代以来北京市城市化过程中人口分布的变化[J];人口研究;2005年05期
7 田京宛;;天津市制订未来城市布局和人口分布规划[J];城市规划通讯;2005年10期
8 张子珩;史云亘;周文芬;梅显凯;;哈尔滨市人口分布问题研究[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9 Md.Nuruzzaman Haque;张广翠;王晓璐;;孟加拉国人口分布研究[J];人口学刊;2007年06期
10 骆为祥;;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及其变动分析[J];南方人口;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连均;张晶;姚长青;侯晓慧;张大鹏;;江苏省人口分布的空间自相关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杨剑;蒲英霞;秦贤宏;何一鸣;;浙江省人口分布的空间格局及其时空演变分析[A];中国测绘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会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9年
3 吴文钰;;基于人口分布的上海人口空间结构研究:1990-2000[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李雨停;丁四保;王荣成;;地理成本视角下我国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一致性探讨[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栾贵勤;齐浩良;;主体功能区划背景下人口分布与流动规律研究[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江波;;中国贫困人口分布特点的研究[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7 温家洪;施敏琦;Jianli Liu;Youqin Huang;孟庆洁;丁金宏;徐慧;;中国的沿海低地及其人口分布[A];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安全学术论文摘要集[C];2012年
8 余明;;基于GIS的福建省人口分布特征成因探讨[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9 刘琳;张宝秀;;北京市流动人口分布与公共设施资源空间配置关系探讨[A];北京学研究文集2009[C];2009年
10 徐军昶;郝慧梅;王永丽;王菁;;陕西省人居环境气候适宜度评价及其与人口分布关系[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第二届研究生年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刘文军;人口分布与城镇化全国学术研讨会召开[N];西藏日报(汉);2013年
2 记者 徐生林;上海人口分布向郊区扩散[N];东方城乡报;2011年
3 记者 王昕;人口分布中间稠密南北稀疏[N];西安日报;2011年
4 记者 周芝敏;国家人口计生委领导来我市调研[N];黑河日报;2011年
5 苏扬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部;中国人口分布合理性研究[N];中国人口报;2011年
6 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美国康州三一学院经济系教授 文贯中;地震、人口分布与土地制度[N];经济观察报;2008年
7 吉强;我省人口分布呈“南增北减”[N];新华日报;2011年
8 记者 李荔;北京人口分布失衡[N];北京科技报;2011年
9 记者 张晓鸣;上海人口分布向郊区扩散[N];文汇报;2011年
10 记者 谢靓;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建议优化流动人口分布[N];人民政协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史学斌;基于熵定律的人口分布与再分布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嘉韵;甘肃省人口分布的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陆燕秋;上海市域人口分布与变动:1990-2010年[D];复旦大学;2014年
3 李琳;城镇化进程中少数民族人口分布趋势及其影响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4 张海霞;基于乡镇尺度的河南省人口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分析(2000-2010年)[D];兰州大学;2016年
5 王亚茹;改革开放以来湖南省人口分布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6 曹丽;中国人口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7 张晚成;人口分布与交通能耗及相关碳排放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8 李坤;吉林省人口分布变动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9 叶舒静;广东地区人口分布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曹媛;吉林省人口分布空间演变与经济发展相关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638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1363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