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共享发展视野的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发布时间:2018-01-05 09:55

  本文关键词:共享发展视野的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出处:《改革》2016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中等收入陷阱 经济发展方式 共享发展


【摘要】:"中等收入陷阱"是一种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迟迟不能进入高收入国家且伴随社会动荡的现象,它是一个经济、政治、社会、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用人类发展指数来测度"中等收入陷阱"是对人均GDP量化标准的修正和完善。"中等收入陷阱"概念的合理性,不仅存在于特定的历史语境之中,而且得到了经济学理论的诠释。未能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经济发展方式和动力机制的转变,是一个国家或经济体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本原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与经济发展相关联的制度匹配,是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
[Abstract]:The "middle-income trap" is a phenomenon of slow or even stagnant economic growth, delayed entry into high-income countries and accompanied by social unrest. It is an economic, political, social phenomenon. The problem of harmoniou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etween natural resources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Using the human development index to measure the "middle-income trap" is a revision and perfection of the per capita GDP quantification standard. The rationality of the concept. It not only exists in the specific historical context, but also has been interpreted by economic theory. It has failed to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strategy,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and dynamic mechanism. It is the fundamental reason for a country or economy to fall into the "middle income trap". Changing the 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erfecting the institutional matching related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re the key points for our country to cross the "middle income trap".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分类号】:F124.7
【正文快照】: “中等收入陷阱”是世界银行在2007年发布的题为《东亚复兴:关于经济增长的观点》的研究报告中最先明确提出的一个概念。报告在“避免中等收入陷阱”一节中写道:“在缺乏规模经济的情况下,东亚的中等收入国家难以维持历史上令人印象深刻的高速增长。以要素积累为基础的发展战

【参考文献】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曾铮;[N];人民日报;201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田春生;孙盼;郝玉彪;;关于“中等收入陷阱”的文献研究[J];国外社会科学;2012年06期

2 陶双桅;;“中等收入陷阱”研究文献综述[J];管理学刊;2015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速炎;;中国经济面临“中等收入陷阱”挑战[J];观察与思考;2009年05期

2 滕泰;;中国能跨过“中等收入陷阱”吗?[J];全国新书目;2009年05期

3 马文余;;落实科学发展观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J];新远见;2009年07期

4 安宇宏;;中等收入陷阱[J];宏观经济管理;2010年01期

5 邓;乔榛;;“中等收入陷阱”的中国式特征及规避[J];当代社科视野;2010年05期

6 李楠;孙成;;中国规避“中等收入陷阱”的对策探析[J];学习月刊;2010年13期

7 胡鞍钢;;中国会掉进“中等收入陷阱”吗[J];商周刊;2010年15期

8 胡鞍钢;;中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J];当代经济;2010年15期

9 胡鞍钢;;“中等收入陷阱”逼近中国?[J];人民论坛;2010年19期

10 高伟;;中等收入陷阱假说[J];人民论坛;2010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田井泉;;“中等收入陷阱”:现实与跨越[A];第六届中国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古耀杰;;我国规避“中等收入陷阱”风险的路径选择[A];2012-2015年转型期的中国——中国未来研究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张瑾;;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具备四大有利条件[A];中国智库经济观察(2013年第1辑)[C];2013年

4 ;第四十四期 如何避免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A];中国智库经济观察(2013年第1辑)[C];2013年

5 宗良;;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面临的挑战与抉择[A];中国智库经济观察(2013年第1辑)[C];2013年

6 徐长春;;推进国际科技中心建设 破解“中等收入陷阱”[A];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2010-2011)[C];2011年

7 周文;孙懿;;中国面对“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的解构:本质、挑战与对策[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年会暨外国经济学说与国内外经济发展新格局(会议文集)[C];2011年

8 庄巨忠;;超越低成本优势:中国经济如何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A];2012年秋季CMRC中国经济观察(总第31期)[C];2012年

9 卢现祥;罗小芳;;中国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吗——基于利益集团理论视角的分析[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2012):——稳中求进的中国经济[C];2012年

10 左连村;林正静;;广东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思考[A];市场经济与增长质量——2013年岭南经济论坛暨广东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驻京记者 孙佳华;谨防“中等收入陷阱”[N];解放日报;2007年

2 清华大学中国国情研究中心主任 胡鞍钢;中国能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N];北京日报;2010年

3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博士、长策智库全球宏观经济政策特约研究员 曾铮;马来西亚意欲摆脱“中等收入陷阱”[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胡雅君 实习记者 张晓阳;跨越“中等收入陷阱”[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5 李友忠 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博士 采访 李金金;中国是否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N];北京科技报;2011年

6 记者 韩洁 徐蕊;避“中等收入陷阱”,须主动转型[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7 韩洁;如何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N];中国信息报;2011年

8 北京大学副校长 刘伟 本报记者 罗彦 整理;穿越中等收入陷阱[N];人民日报;2011年

9 中央党校教授 陈江生;中国发展不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肖国忠;多方着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N];光明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关丽洁;“中等收入陷阱”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D];吉林大学;2013年

2 柳勇;有效资本积累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D];南开大学;2012年

3 孙琦峰;中国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的路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4 李玲玲;收入差距、有效需求不足与经济增长放缓[D];暨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杰;我国面临中等收入陷阱威胁及规避政策研究[D];青岛大学;2012年

2 姜玉凯;“中等收入陷阱”跨越与中国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3 孙盼;关于“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3年

4 林硕;基于国际经验的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5 高琴琴;论中国规避中等收入陷阱问题[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6 李帅;中国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和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7 马瑜;中国经济雁阵式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8 费晓娟;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4年

9 程雪娇;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10 刘鹏;中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D];兰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3826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13826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e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