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转型时期国有经济最优规模研究——基于省际数据的实证分析
本文关键词: 经济增长 国有经济规模 倒U型关系 广义矩估计 出处:《经济学家》2017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经济转型时期,国有经济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增长拖累效应"和"宏观稳定效应"的双重影响。本文利用1990—2013年的我国省际宏观数据,采用广义矩估计法(GMM)探讨国有经济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随着市场化改革,国有经济规模过大会抑制地区经济增长;(2)加入平方项后,国有经济与地区经济增长呈倒U型关系,即国有经济规模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先正后负;(3)测算出国有经济的最优规模为25.17%,比目前我国国有经济规模24.86%略高。
[Abstract]:During the period of economic transition, the state-owned economy has a dual effect of "growth drag effect" and "macro-stability effect" on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The effect of state-owned economy on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is discussed by using the generalized moment estimation (GMMM). It is found that: 1) with the market-oriented reform, the size of the state-owned economy is too large to restrain the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te-owned economy and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is inversely U-shaped, that is, the influence of the scale of state-owned economy on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is positive first and then negative.) the optimal scale of state-owned economy is 25.17, which is sligh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hina's state-owned economy in 24.86%.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专题研究”(16JJD790028)
【分类号】:F121.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梅;略论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含义和性质[J];高校理论战线;2000年05期
2 许文;弱化国有经济退出障碍的政策选择[J];江苏商论;2000年Z2期
3 宗寒;怎样调整国有经济[J];湖北社会科学;2000年02期
4 刘吉斌;浅析现阶段国有经济的关系态势[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2期
5 许文;试论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退出[J];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2期
6 刘宁;动态认识国有经济的“有进有退”[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7 ;曾培炎说非国有经济将与国有经济享受同等待遇[J];中国石油和化工;2000年10期
8 陈虹,王晓华;资本运营:搞活国有经济的战略选择[J];探索与求是;2000年01期
9 ;私营经济一产生就依附于国有经济[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0年07期
10 张平;从国有经济的特点看我国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的必要性和方向[J];理论与当代;2000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新字;;关于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相融合的理论思考[A];国有经济论丛(2012)——深入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C];2012年
2 张改枝;;试论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A];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全国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1998年
3 张利萍;;浅谈国有经济的进与退[A];论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C];2002年
4 周文斌;;地方政府与国有经济过度依赖于两种浅化[A];国有经济论丛(2012)——深入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C];2012年
5 廖红伟;赵翔实;;外国国有经济的发展演变及对我国的启示[A];国有经济论丛(2012)——深入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C];2012年
6 董小麟;朱淑枝;;广东省国有经济的地位[A];邓小平理论与我国经济学的发展[C];1997年
7 张维达;;正确认识国有经济的“有进有退”[A];面向新世纪的中国经济[C];2000年
8 郑海航;;抓住契机,在国有经济重组中深化改革[A];2009中国国有经济发展论坛——危机与变局中的国有经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刘震伟;张正博;;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的指标构架及其分析——以上海国有经济为例[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8年
10 张国;;深入推进中国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的融合[A];国有经济论丛(2012)——深入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方素梅;正确认识国有经济的存在[N];陕西日报;2007年
2 记者 刘美云;创新思路 提振信心 多措并举 大力发展民营和国有经济[N];忻州日报;2013年
3 记者 廖志慧 通讯员 隋豫军 实习生 马思思;打造湖北国有经济升级版[N];湖北日报;2013年
4 任会君;确保国有经济的“位”与“为”[N];河北经济日报;2001年
5 中共中央党校 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课题组;促进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论坛[N];社会科学报;2003年
6 记者 冯骏;坚持发展壮大国有经济不动摇[N];兵团日报(汉);2007年
7 吴俊琦;促进国有经济又好又快发展[N];宁波日报;2007年
8 本栏撰稿 本报记者 谭江琦;中流砥柱——工业跨越中的国有经济[N];四川日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张立栋;所有制之变:中国经济浓墨重彩的篇章[N];中华工商时报;2007年
10 洪桂;进一步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N];中国改革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高鹤文;准公共产品领域国有经济功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于洋;中国国有经济功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常辉;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有经济的发展与变革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潘永强;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国有经济理论与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5 张行;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6 喻新强;国有经济主导地位与控制力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圣奎;结构、功能与国有经济的存续发展:系统经济学视角[D];吉林大学;2006年
2 翟绪权;论中国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结合[D];吉林大学;2014年
3 张昱;西方国家国有经济功能之演进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D];吉林大学;2008年
4 王冰蓝;产业国际竞争政策框架下的国有经济制度创新[D];吉林大学;2008年
5 廖桂容;建国以来国有经济角色定位:历史回溯与改革前瞻[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6 叶媛媛;私营经济与国有经济的平等竞争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7 曹源;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8 陈满堂;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3年
9 许培栓;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国有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08年
10 高露;国有经济规模的变迁与评价[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5087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1508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