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保护:进展、效果与对策
本文关键词: 京津冀区域 生态环境协同保护 联防联控 生态资源资产 出处:《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通过系统梳理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的进展状况,分析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效果不明显的原因,认为要提升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的效果必须一方面形成"自上而下"的推进机制,保障协同保护的战略规划、目标任务、政策措施能够顺利实施,另一方面形成"自下而上"的全民积极主动进行协同保护的参与机制。将两种机制路径紧密结合,有效解决内外部因素导致的协同保护效果不明显问题,合力提升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的效果,尽快改善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Abstract]:By systematically combing the progress of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ordination protection, the paper analyzes the reasons why the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ordination protection effect is not obvious. It is believed that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coordinated protec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etween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top-down" promotion mechanism on the one hand, to ensure the strategic planning, target tasks, and policy measures of coordinated protection to be implemented smoothly. On the other hand, it forms a "bottom-up" participatory mechanism in which the whole people actively take the initiative to carry out collaborative protection. The two mechanisms are closely combined to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 that the synergistic protection effect caused by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is not obvious. To impro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of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as soon as possible.
【作者单位】: 河北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首都经济圈’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的长效机制研究”(14AJL016) 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重大攻关项目“京津冀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一体化研究”(ZD201404)
【分类号】:F1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清明;生态环境资源与人类社会发展[J];发展;2001年S1期
2 邹蓝;发展教育和改善生态环境是西部开发的基本前提[J];开放导报;2001年11期
3 虎陈霞;兰州市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初探[J];青海环境;2001年01期
4 志钢;生态环境与商业利润[J];首都经济;2001年05期
5 石虹;改善生态环境是山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J];水土保持研究;2001年02期
6 王海群;疏勒河流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甘肃科技;2003年03期
7 周兴,童新华,秦成,华璀;广西可持续发展要解决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S1期
8 李毅;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措施[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4年03期
9 赵思义;;发展不应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J];乡镇论坛;2006年08期
10 李中兴;;构建体育市场生态环境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6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阎宏;;陕西省林业及生态环境建设[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2 杨先梁;;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建设应先行[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3 何淑杰;;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环境建设[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4 郭心群;;对攀枝花在西部大开发中生态环境建设的建议[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5 阎宏;何发理;;西北地区林业发展及其生态环境建设策略[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6 李玉明;;秦皇岛车站村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探讨[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7 张发旺;王贵玲;侯新伟;;矿业开发对地质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调控[A];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8 许德芝;;搞好生态环境促进贵州经济发展[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9 黄淑芳;曾从盛;;区域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演化分析——以福州市为例[A];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10 宋文著;曲衍华;崔文科;;关于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调查与对策[A];山东环境科学学会2002年度学术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继中 杨富伟 唐宪;西峡县强力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N];金融时报;2005年
2 北京林业大学 王礼先教授;生态环境建设的实质与区域配置问题[N];科技日报;2002年
3 四川省林业厅党组书记、厅长 曹正其;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搞好生态环境建设[N];中国绿色时报;2001年
4 本报记者 孙友;政府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N];中国绿色时报;2002年
5 农民日报副总编 李文学;人类与生态环境关系的三个阶段[N];农民日报;2001年
6 张宝文;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N];人民日报;2001年
7 刘万富 本报记者 夏光平;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构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N];四川日报;2000年
8 ;生态环境不容再破坏[N];陕西科技报;2001年
9 丹增;保护生态环境 建设美好家园[N];西藏日报;2000年
10 自治区政协委员、民建新疆区委会常委 唐天林;西部大开发中生态环境建设的思路与对策[N];亚洲中心时报(汉);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永林;吉林省生态环境建设中的政府支撑能力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黄建军;陕西生态环境及其与地质构造的耦合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3 卢斌(王莹);基于格网GIS的艾比湖流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效应评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4 雷敏;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与城市化耦合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5 薛占海;生态环境产业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6 张继承;基于RS/GIS的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廖炜;丹江口库区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安全调控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梁海超;重庆松藻煤矿区生态环境经济补偿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9 张远;黄河流域坡高地与河道生态环境需水规律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0 武国胜;福建省生态环境时空格局信息图谱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5328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1532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