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城市技术空间扩散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以海峡西岸经济区为例
本文选题:海峡西岸经济区 切入点:技术扩散 出处:《经济地理》2017年10期
【摘要】:依据经典的增长极理论,区域经济发展首先应把少数优区位地区培育成经济增长中心。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厦门、福州及温州成为经济增长的三大增长极,在TP模型理论框架下,利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对海峡西岸经济区三大中心城市技术扩散空间效应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心城市厦门、福州及温州的技术扩散对区域经济增长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建议在加强区域金融合作的基础上促进资本流动与融合,继续加大研发资金投入,实行外商直接投资的差别化战略来提高中心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及技术扩散效应从而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快速发展。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classical growth pole theory, th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should first cultivate a few superior regional areas into economic growth centers. Xiamen, Fuzhou and Wenzhou, the central cities of the economic zone on the west side of the strait, are the three growth poles of economic growth. Under the framework of TP model theory, the spatial effects of technology diffusion in three central cities in the West Coast Economic Zone of the Straits a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spatial panel Dobbin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Xiamen, the central city, is the central city. The diffusion of technology in Fuzhou and Wenzhou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It is suggested that capital flows and integration be promoted on the basis of strengthening regional financial cooperation, and that investment in R & D continue to be increased. The differential strategy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s adopted to improve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and technology diffusion effect of the central cities, thus promoting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ic zone on the west side of the Straits.
【作者单位】: 华侨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闽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城市圈研究院;
【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FJ2016C140) 福建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2015R0068) 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JAS150354)
【分类号】:F1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鹏新;农牧民众要增收 市县财政要增长——在海西东部经济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J];柴达木开发研究;2002年06期
2 杨忠礼;围水建小经济区意义重大[J];水利天地;2002年11期
3 唐永红;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特殊经济区规范性问题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3年05期
4 张继华;姜旭朝;;国际海洋经济区建设中的金融支持[J];山东社会科学;2012年02期
5 钟吕恩;;我国经济区和经济区划问题初探[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1期
6 张全景;论鲁南经济区形成的客观基础[J];人文地理;1996年S2期
7 秦尊文;长江中游经济区的建立与发展[J];江汉论坛;2003年12期
8 杨雪锋;对三峡经济区区域创新存在的问题及政府职能的思考[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3年02期
9 李鹏新;规划海西东部经济区发展的思考[J];柴达木开发研究;2004年06期
10 何洪华;;把渝西经济区建设成为川渝合作的示范区[J];探索;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白永平;周亮;王世金;;低碳经济与水资源短缺背景下关中-天水经济区区域整合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2 杨波;;关中-天水经济区区域社会发展研究报告[A];道路 创新 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暨陕西省社会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社会保障与就业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梁鑫;周宏;;统筹城乡发展 稳固“关天”经济区建设的社会经济基础[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暨商洛率先突破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冀源溪;;推动黔中经济区发展的体制创新研究[A];西部省区市社科联第四次协作会议暨西部发展能力建设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王宏波;;论关中—天水经济区地方政府间跨区域合作的障碍及合作机制的建构[A];宝天论坛论集[C];2013年
6 霍卫平;;抢抓《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机遇促进规划经济区跨越式科学发展的建议——民革天水市委会关于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A];第二届宝鸡天水发展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7 樊卫宾;;天水及陇东南地区经济融入关中——天水经济区的路径选择[A];第二届宝鸡天水发展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8 彭国斌;李冠中;;试论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进程中宝鸡天水人力资源开发合作一体化建设[A];第二届宝鸡天水发展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9 王宏波;;论关中——天水经济区地方政府间跨区域合作的障碍及合作机制的建构[A];第二届宝鸡天水发展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10 巨拴科;;承接关天经济辐射 推动区域合作发展——关于加强安康富硒食品产业与关天经济区合作的思考[A];大关中发展研究(第四辑)[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文章;支持海峡两岸经济区经济[N];中国消费者报;2007年
2 记者 尹婷婷;上半年成都经济区经济总量增长15.3%[N];成都日报;2011年
3 记者 李欣瑶;全省高校支持关天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举行[N];甘肃日报;2011年
4 记者 吕晟君 邵其珍;打破行政“壁垒”推进兰西经济区建设[N];兰州日报;2012年
5 时报记者 张维维;空港经济区变身宜居现代新城[N];滨海时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杨宁筠;北部湾经济区交上一份“优异”答卷[N];南宁日报;2009年
7 孙连山;辽滨经济区经济建设实现首月开门红[N];盘锦日报;2009年
8 记者 刘志良 雷和平 通讯员 李丹;人行西安分行 多措并举支持经济区发展[N];金融时报;2010年
9 首席记者胡爽;把经济区建成产业聚集的新高地城市发展的新引擎[N];盘锦日报;2011年
10 首席记者 郭春华;转型支撑:多点多元“争艳”增速[N];盘锦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航欣;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法治建设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2 张瑞萍;西部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肖锋;文化软投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4 甘南(Tsambaa Gantulga);蒙古国劳动力与经济增长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5 余尊宝;可持续经济福利视角下的真实经济增长评价与实证[D];重庆大学;2015年
6 李传超;全球化分工背景下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超越路径[D];山东大学;2016年
7 乌仁格日乐;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积极效应[D];中央财经大学;2015年
8 KAPTCHOUANG NGUEPDJOP REVE TARDIVEL(孟翔);教育对低收入国家的经济增长的影响[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年
9 孙硕;普惠金融与经济增长[D];中央财经大学;2015年
10 丁琳;中国贸易开放水平测度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中央财经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秉瑞;《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效果评估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宋帅邦;新疆乌昌经济区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的关系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5年
3 张朱峰;成都经济区地方政府间科技创新合作结构与动机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4 张小娇;基于中心腹地视角的经济区范围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5 魏孟雅;基于SSM模型的东海经济区产业结构合理化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6年
6 段航游;成都经济区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7 韦娜;中国—东盟南宁空港经济区开发风险管理研究[D];广西大学;2016年
8 张晓路;红岛经济区产业集群发展竞争力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7年
9 张小丽;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中地方政府合作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俞淮深;中国经济区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6716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1671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