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宁夏限制开发生态区主体功能细分及其区域发展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30 01:15

  本文选题:限制开发区 切入点:主体功能细分 出处:《西北大学》2014年博士论文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经济整体实力显著提升的同时,国土开发无序、区域发展失衡成为影响我国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主要问题。针对我国部分地区国土空间开发无序性等问题,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国家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按照全国经济合理布局的要求,以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为依据,确定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在此基础上明确区域开发方向,规范区域开发秩序,控制区域开发强度,从而形成可持续的区域发展格局。据此,“十一五”规划中从国家层面按开发方式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四类。继“十一五”规划提出主体功能概念之后,我国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并把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与实施区域发展战略放在等量齐观的位置。 限制开发生态区作为我国主体功能区划下的一种类型区,是指生态环境对社会经济承载能力较弱,不适宜大规模人口和产业集聚,但对全国或较大区域范围生态安全有重要影响的区域。以空间开发为导向的主体功能区划,其划分结果体现的是区域主体功能,但主体功能并不排斥区域其他非主导功能,限制开发区并不意味着全境均限制开发,限制开发也不是限制发展,一些资源环境条件较好的区域可在生态保护优先基础上进行点状开发、适度开发。限制开发生态区往往也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如何在国家生态补偿政策的基础上,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范围内构建区域内生式发展的产业体系和发展模式,是限制开发生态区面临的重要问题。限制开发生态区主要位于地域广阔的西部地区,现有以县(市)级行政区域为基本研究单元的区划,考虑的是县内的同一性,忽视了县内的差异性,势必造成同一类型区内部差异较大,导致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不强,有必要在更小尺度上进行相关细分研究。 论文探讨了限制开发生态区主体功能细分及区域发展的理论与方法,并以宁夏限制开发生态区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在对相关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认为限制开发生态区主体功能细分及区域发展应以地域分异理论、空间结构理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经济理论、景观生态学等理论为基础。(2)从细分原则、细分单元选择、指标体系构建、细分方法选择等方面系统研究了限制开发生态区主体功能细分的理论与方法,按照限制等级将限制开发生态区分为禁止开发区、强限制开发生态区、中限制开发生态区、弱限制开发生态区四类,以宁夏限制开发生态区为例进行了主体功能细分研究的实证分析。为了充分体现区内的相似性和区间的差异性,以乡镇为基本研究单元,分别运用综合指数法和景观格局法对限制开发生态区进行主体功能细分,并结合专家意见及区域发展战略对两种方案进行叠加修正,得到限制开发生态区主体功能细分的最终方案。(3)主体功能细分下宁夏限制开发生态区发展机制分析。在主体功能细分基础上,研究了不同类型区区域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发展动力。(4)基于主体功能细分的宁夏限制开发生态区发展模式选择。根据生态优先、防治结合、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和地域差异原则,构建了四类地区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模式。禁止开发区区域发展的典型模式为生态补偿、生态旅游、生态草畜产业、苗木花卉产业型等;强限制开发区区域发展的典型模式为生态移民、小流域综合治理、高效节水设施农业型等;中限制开发区区域发展的典型模式为劳务移民、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现代农业型发展模式;弱限制开发区区域发展的典型模式为现代农业、生态工业、新型城镇化型发展模式。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米本家;;我国基础设施投资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3期

2 徐广才;康慕谊;赵从举;赵文武;秦艳红;;阜康市生态敏感性评价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3 李滨勇;陈海滨;唐海萍;;基于AHP和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北疆各地州生态脆弱性评价[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4 段学军,陈雯;省域空间开发功能区划方法探讨[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年05期

5 许妍;高俊峰;黄佳聪;;太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06期

6 谷海洪;诸大建;;公共政策视角的欧洲空间一体化规划及其借鉴[J];城市规划;2006年02期

7 刘战慧;;利益相关者理论与主体功能区建设——以韶关、梅州、河源生态发展区为例[J];城市问题;2010年10期

8 许浩;日本三大都市圈规划及其对我国区域规划的借鉴意义[J];城市规划汇刊;2004年05期

9 林家彬;日本国土政策及规划的最新动向及其启示[J];城市规划汇刊;2004年06期

10 安虎森;蒋涛;;一体化还是差别化——有关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解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6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孙鹏;中国大都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传明;省域主体功能区规划理论与方法的系统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丁于思;湖南主体功能区建设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王红征;中国循环经济的运行机理与发展模式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836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16836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b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