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创新系统绩效评价及创新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本文选题:区域创新绩效 切入点:严业集群 出处:《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博士论文
【摘要】:大力推动创新发展,有利于开创国际竞争新优势,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过去的30多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源在于低廉的劳动力、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较高的环境承载力等具有相对比较优势,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自然资源的瓶颈制约日益显现,环境破坏进一步挤占了生存空间,低成本优势不断丧失,而技术创新不易被模仿、附加值高、环境成本低、人力资本收入高,具有长期的竞争力。大力推动创新发展,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可以说,创新发展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于一个区域、一个创新主体、一个社会系统也具有重要意义。 与此同时,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的阶段,还出现了“两化”深度融合和城镇化加快推进的新背景,对于区域创新系统的建设和完善而言,既面临很多新的机遇,也面临更严峻的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国际国内经济领域创新转型步伐的不断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的高度融合成为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途径。通过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经营领域和管理的关键环节的有效应用,业务流程优化实现再造,产业链协同能力将得到显著增强,企业的研发设计创造能力和生产集约化水平显著提升,进而促进各类产业的创新发展能力和服务水平得以明显提高。信息化创新研发设计手段可以促进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快速提升。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入融合,有利于不断提升各类市场主体的创新能力,推动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同时,区域创新发展有利于激发创新主体信息化需求,推动骨干企业和中小企业加快对信息化技术和手段的使用,为这些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知识体系创新,促进政产学研合作新机制的建立,提高企业、研究机构、教育培训机构、政府部门等主体信息化水平,通过新型中介服务平台,促进行为主体间开展有效合作,并开展地区间创新联系,进而完善区域创新系统,提高地区两化融合水平。 刚刚过去的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有利于推动区域之间的协调有序发展,有利于加快扩大我国内需,有利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技术创新能力成为产业集群创新、提升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通过产业集群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有利于提高骨干企业的创新优势,整合各类主体的创新资源,并开展相互合作、学习与信息交流,集聚创新的行为方式,以获得持续、强大的竞争优势。区域创新系统的建立就是创新要素自由流动、优化配置的过程。地区间开展区域合作,有利于创新人才、创新激活素和资金投入等生产要素和创新要素的跨区域流动,通过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提升区域合作层次。城镇化发展带来的土地制度改革、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的建立、城镇化布局和形态的优化、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等都将为创新破除瓶颈制约,创造更大的内需,为区域创新发展注入强大的发展动力。 基于此,本文将区域创新系统的建设和完善作为提高区域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分析发现我国区域创新系统存在整体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认为区域创新系统(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简称RIS)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动力的积聚具有重要的意义。区域创新系统指的是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如省、地区、市等,经常地、有序地、可持续地与区域内的企业创新投入相互影响,推动创新网络和创新制度的不断完善。构建科学、合理、完善区域创新系统,有利于整合区域内创新要素,搭建创新资源集聚平台,推动区域之间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加快区域内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应用,加强区域之间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的创新,促进区域内各类企业、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创新平台、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科技中介机构、政府机构以及海内外科技平台实现协同创新,进一步加快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体系。 不仅如此,充分考虑区域创新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运行机制对于区域创新系统的运行绩效和能力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区域创新系统的构成,包括创新型企业、产业集群、产业园区、创新孵化体系、公共知识研发机构、中介服务机构和政府,共同推进了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同时,探讨了区域创新系统中政府所能发挥的主要作用,创新文化在区域创新系统构建中也发挥了保障功能。基于此,采用两阶段的DEA分析方法,对我国各区域和各地区的创新系统绩效进行了评价,发现我国各个区域创新系统的技术创新效率和经济效率均有了较大的提高,效率较优的地区占绝大多数,北京、上海、江苏、浙江、重庆、四川等省份和地区科技研发效率较高,但转移转化效率较低,而河北、天津、山西、福建、山东、内蒙古、江西、河南、贵州、云南、陕西等省份的研发效率不高,转移转化效率较高,另外一些省份和地区,如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湖北、湖南等省份的技术创新效率和经济效率均偏低。在此基础上,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测度了区域创新系统能力的动态变迁,专利申请授权量作为衡量创新产出的指标,我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差异非常明显,东部地区明显偏高,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差异不大,但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很明显。从各地区情况看,沿海发达地区和大城市、高校和研究机构密集的地区,研发人员全时当量和研发投入经费普遍较高,这些区域的创新能力较强。考虑到创新资源的投入是由以往投入的累积量和投入的增量共同决定的,且以往投入的累积量更为重要,容易促进地方形成一种“路径依赖”,所以选择特定区域的一个时间段进行创新绩效评价和能力提升的路径研究更具有说服力。通过对湖北省2006-2011年区域创新系统能力的路径研究,发现区域创新系统资源投入的角度看,财力投入和人力投入对于区域创新系统资源配置效率的作用是交替出现的,区域创新系统的发展阶段对于基础性研究和突破性研究的需求会有所不同,在这个过程中,区域创新系统生产新技术的能力和对新技术的吸收能力对区域资源配置效率均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新技术的研发和转化与一般商品不同,存在规模收益递减规律,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同时推动基础研究的发展。 区域创新系统的建设和完善是一个渐近的过程,我国总体上存在不平衡,中西部地区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对某些环节的重视程度超过了对系统和网络完善的重视。因此,研究发达国家和地区各类组织机制对于我国区域创新系统能力提升路径的分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对芬兰、日本和印度的政府作用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政府主导、研发驱动、园区引钡仕区域创新系统中的侧重点,并以美国杜邦公司的技术创新战略为例,分析了推动企业建立创新联盟,实现交互式学习的重要性。对美国和英国的高校、科研机构对于创新系统作用的机制进行了分析。发现,区域创新系统绩效和能力的提升必须充分发挥政府、企业、产业研合作机制、科技园区、高等学校和研发机构的积极作用。最后,针对前文的分析,对我国区域创新系统绩效和能力提升的路径提出相关对策建议,认为必须强化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通过培育创新型企业家,壮大市场为导向的创新型企业,加快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提高创新主体自主创新能力的水平;加速放大区域创新网络效应,推动科技园区创新支撑体系的不断完善;加大地方政府支持力度。 本文研究采用理论演绎与实证探讨、定性分析与定量佐证、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在以下三个方面体现了创新: (1)建立了区域创新系统构成及运行机制的分析框架。区域创新系统分析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主要考虑到高技术企业、孵化器、加速器、政府等各类创新主体或者创新要素对创新系统绩效有不同的影响,职能通过不同类型的创新方式来实现,即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协同创新等方式。这种分析框架,结合了国家创新体系规划,并具有各区域和各地区的特点,研究的结论将更具现实意义。 (2)对区域创新系统的绩效和能力进行静态、动态两方面的分析。采用DEA数据包络分析方法,采用两阶段模型,对我国各地区2006年-2011年的创新绩效进行分析评价和比较研究;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我国2006年-2011年的创新能力动态变迁规律进行分析,发现投入指标、产出指标和创新效率指标对于创新能力的作用均有不同。 (3)采用湖北省的数据对特定区域创新系统绩效和创新能力提升路径进行分析。创新资源的投入是由以往投入的累积量和投入的增量共同决定的,且以往投入的累积量更为重要,容易促进地方形成一种“路径依赖”,所以,通过横向的比较创新体系的优劣,存在技术上的风险和挑战。本文选择湖北省进行分析,湖北是科教大省,科技园区层次较高,但总体来看创新绩效和能力在全国范围内并不高,通过分析,发现创新型企业集聚度和科研成果转移转化率不高是湖北省创新系统绩效较低的重要原因。
[Abstract]:Compared with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regions , China ' 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characterized by low labor force , abundant natural resources and high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
At the same time , in the new stage of our country ' s economic development , there is also a new background of " two aspects " deep integration and urbanization , which is an important way to build modern industry system , promote reg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 and realize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urbanization is the only way for the modernization of our country . It is beneficial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and orderly development between regions . It is beneficial to accelerate the expansion of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 With the increasing market competition ,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becomes the key factor of innovation of industry cluster . The establishment of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 is beneficial to innovation talents , innovation activin and capital investment .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 ( RIS ) is the core component of the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 It is believed that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 ( RIS ) is the core component of the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 and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promotion of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 and the accumul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ower .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ructure of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 , including innovative enterprise , industrial cluster , industrial park area , innovation incubation system , public knowledge R & D institution , intermediary service organization and government . On this basis , the dynamic change of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 ' s ability is measured by stochastic 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 model , which is the indicator of innovation output .
The construction and perfection of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 is an asymptotic process , the overall existence of China is not balanced ,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are still in the initial stage , and the importance of the system and network is emphasized .
Speed up the innovation network effect of the region , promote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innovation support system of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
Increase local government support .
In this paper , the theoretical deduction and empirical research , qualitative analysis and quantitative corroboration , dynamic and static analysis are used to demonstrate innovation in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
( 1 ) The analysis framework of the structure and operation mechanism of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 is established . The focus of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 analysis is different , which mainly takes into account the different kinds of innovative ways , namely , original innovation , integration innovation , introduction of digestive absorption , innovation and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 The analysis framework integrates the planning of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and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gions and regions , and the conclusion of the study will be more realistic .
( 2 ) Static and dynamic analysis of the performance and ability of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 . Using DEA data envelope analysis method , two - stage model is used to analyze and evaluate the innovative performance of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 from 2006 to 2011 .
Based on the stochastic 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 model , the dynamic change law of innovation ability in China from 2006 to 2011 was analyzed , and it was found that the input index , output index and innovation efficiency index had different effects on innovation ability .
( 3 ) Using the data of Hubei province to analyze the performance and innovation ability of the innovation system in a specific region , the input of the innovation resources is determined by the accumulated amount and the increment of the input , and the accumulated amount of the previous input is more important , so it is easy to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a kind of " path dependence " . Therefore , through the analysis , th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and the ability are not high in the whole country . Through the analysis , it is found that th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and the transfer conversion rate of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s are not high .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12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晓龙;宋丽莉;;国外区域创新体系中政府政策的比较与启示[J];北方经济;2008年01期
2 姚小玲;陈萌;;美国高校区域创新能力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马祖琦;孙晋芳;;国外高校与区域的联动发展[J];城市问题;2009年01期
4 唐厚兴,梁威;区域创新系统创新绩效分析与评价[J];科技和产业;2005年07期
5 严正;班加罗尔与印度的软件业[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6 柯健;;基于产业竞争力视角的产业集群研究[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7 王丹阳;张冰;王裕;;区域文化对区域创新系统的影响机制及对策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6年05期
8 曲然;张少杰;;区域创新系统建设与运行系统动力学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8年08期
9 李习保;;中国区域创新能力变迁的实证分析:基于创新系统的观点[J];管理世界;2007年12期
10 陈伟;;区域创新体系的内涵、分类及城市群创新演进趋势[J];当代经济;2012年1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洁;武汉城市圈区域创新体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阳光辉;科技创新市场的国家干预法律机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3 陈蕾;基于创新系统的中国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及提升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4 苌千里;河南省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适宜度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5 李微微;基于演化理论的区域创新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6 江蕾;基于自主创新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7 任晶;我国老工业基地创新系统构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郝陶群;基于仿生学视角的区域创新系统构建理论及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朱晓霞;区域创新系统中中小企业角色定位与成长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10 王举颖;集群环境下科技型中小企业网络化成长与协同进化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032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1703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