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对中国对外开放和参与全球治理的理论阐释力
本文选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切入点:对外开放 出处:《政治经济学评论》2017年02期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逐步融入了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并实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对外开放和参与经济全球化不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场景,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表现,因此,对这一伟大的历史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阐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部分。在关于中国特色对外开放的研究中,我们系统地讨论了经济全球化、对外经济关系以及全球经济治理等问题,梳理了中国特色对外开放以及参与全球治理的基本经验及其理论和实践意义。
[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basic national policy of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and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gradually integrate into the world economy and achieve a rapid development, and achieved great success. Opening up and participation in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s not only the socialist construction China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orld scene, but also the inherent requiremen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of Chinese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is the concrete manifestation, the superiority of the socialist system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refore, for this great historical practice experience and theor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ocialist political economy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research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opening, we discuss the system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as well as global economic governance, combing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basic Chinese opening through participation in global governance The test and its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分类号】:F0-0;F1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高峰;;20世纪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演变[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张晨;卢江;周端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对中国对外开放和参与全球治理的理论阐释力[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7年02期
2 鲁保林;;结构性产能过剩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教学与研究;2016年12期
3 吴茜;;新自由主义资本积累方式与金融垄断帝国主义[J];国外社会科学;2016年05期
4 鲁保林;;资本积累、新自由主义与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全球经济失衡[J];教学与研究;2015年10期
5 邱海平;李民圣;;近年来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若干重大问题研究新进展[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6 何自力;马锦生;;发达国家经济高度金融化的内涵及本质[J];经济纵横;2013年05期
7 张宇;;危机与当代资本主义历史走向——中国政治经济学年度发展报告(2012年)(上)[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3年02期
8 张宇;;中国政治经济学发展报告(2010年)[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1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晓莉;“全球治理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纪要[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07期
2 易文彬;全球治理模式述评[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5年04期
3 王越乙;;关于中国融入全球治理的思考[J];理论观察;2010年02期
4 姚会彦;;全球治理时代海洋危机的思考与对策分析[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0年11期
5 毛德松;;峰会外交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2年05期
6 钟扬;;从全球治理模式看中国的“和谐世界”主张[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年14期
7 余博闻;;“后危机时代”的全球治理[J];新产经;2014年02期
8 罗丽娟;全球治理的现状[J];国际观察;2002年06期
9 德克·梅斯纳;约翰·汉弗莱;赵景芳;;全球治理舞台上的中国和印度[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年06期
10 袁胜育;余华川;;“联合国改革与全球治理:亚欧视角”国际会议综述[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天祥;;地区间主义参与全球治理:霸权如何起作用[A];国际关系研究:探索与创新——2009年博士论坛[C];2009年
2 卢静;;发展中国家与全球治理[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赵隆;;全球治理的理念认知与模式更新[A];全球治理:新认识与新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12年
4 王明国;;全球治理机制复杂性的兴起:挑战与反应[A];全球治理:新认识与新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12年
5 吴永辉;;全球治理中国际标准的勃兴[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6 贾庆国;;中国与全球治理:挑战者还是改革者?(英文)[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全球治理与中国作用”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7 Byung-Hee Soh;;中国在设计新的与和谐的全球治理中的作用(英文)[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全球治理与中国作用”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8 许涛;;全球治理与中国战略的路径选择[A];全球治理:新认识与新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12年
9 王义桅;;身份的冲突:为何中欧在全球治理中不够和谐[A];全球治理:新认识与新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12年
10 郑玲丽;;国际贸易关系的法治与全球治理[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七)[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俞可平;全球治理的兴起[N];学习时报;2002年
2 李丽纯;全球治理:全球化时代的重要政治议题[N];学习时报;2009年
3 张严冰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崛起的中国与全球治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 张伯里;把握全球治理态势 增强全球治理观念[N];人民日报;2010年
5 周弘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全球治理的前提是不带任何成见的平等对话[N];中国社会报;2010年
6 张胜军;全球治理的三个特点[N];学习时报;2012年
7 高奇琦 杜欢 整理;全球治理的中国责任[N];社会科学报;2012年
8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金砖五国研究中心主任 G20研究中心主任 约翰·柯顿;全球治理中的中国契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
9 南方周末记者 张哲 南方周末实习生 夏以华;“除了全球治理,,没有其他方法”[N];南方周末;2012年
10 本报记者 陈博;积极推进构建新型全球治理体系[N];经济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奇才;全球治理、善治与法治[D];吉林大学;2009年
2 段小平;全球治理民主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3 许健;全球治理中的经合组织及中国与其合作的法律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5年
4 唐颖;全球治理中的发达国家与新兴国家[D];外交学院;2010年
5 涂用凯;社会民主主义的全球治理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6 甘锋;全球治理视野中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的作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7 周俊;全球公民社会与国家[D];浙江大学;2007年
8 张农寿;多元责任与制度秩序[D];吉林大学;2006年
9 周树春;全球治理和目标建构的新范式[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10 李世财;全球治理视野下的G20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艳;论非政府组织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2 刘忠平;全球治理中的非政府组织角色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孙琪煜;论全球治理的困境与出路[D];山东大学;2013年
4 晋佳丽;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软实力策略[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5 赵蓓蓓;全球治理困境与G20治理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6 舒飞洋;《中国走向世界:不完全大国》(第四章)翻译报告[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5年
7 唐立辛;“全球智库”的发展对及其对全球治理的影响与作用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6年
8 彭琴;全球治理下的跨国城市网络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9 谭甜甜;基于全球治理视角下的核恐怖主义防治研究[D];南华大学;2016年
10 江睿;我国非政府组织(NGO)参与全球治理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7034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1703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