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产业政策决策如何迎面“深度不确定性”

发布时间:2018-04-26 09:23

  本文选题:产业政策 + 决策模式 ; 参考:《探索与争鸣》2017年02期


【摘要】:确定性,本质上是产业政策弥补"市场失灵"的信息基础。而当前产业政策问题、政策目标和政策工具之间的不一致性,即产业创新条件下的信息不确定性,导致政策目标精准定位的先天困难。当产业发展的目标从赶超转向创新驱动,决策目标和前景具有巨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在深度不确定性的条件下,需要重新梳理决策主体和政策过程模式。基于产业政策的由来、演变和逻辑的分析,特别是赶超型经济体和权威政府在实施产业政策时的信息条件,产业政策的决策模式可以分为四种类型:渐进调适型、理性设计型、市场协作型、国家战略型。不同的决策参与主体根据其拥有的信息优势,针对不同类型的产业政策进行决策,实行各自的问责方式。如此,转型期的产业政策决策才有可能形成制度化的良性改进,逐渐夯实市场和创新的制度性基础。
[Abstract]:Certainty, in essence, is the information basis of industrial policy to make up for "market failure". However, the inconsistency between policy objectives and policy tools, that is, the uncertainty of information under the condition of industrial innovation, leads to the inherent difficulties of precise positioning of policy objectives. When the goal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hanges from catching up to driving innovation, the decision-making goal and prospect are uncertain. Therefor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deep uncertainty, it is necessary to rearrange the decision-making body and policy process model. Based on the origin, evolution and logical analysis of industrial policy, especially the information condition of catch-up economy and authoritative government in implementing industrial policy, the decision mode of industrial policy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types: gradual adjustment, rational design. Market cooperation type, national strategic type. According to their information advantages, different decision makers make decisions on different types of industrial policies and implement their own ways of accountability. In this way, the industrial policy decision in the transition period is likely to form a benign improvement of institutionalization and gradually consolidate the institutional basis of market and innovation.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
【基金】: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信息与自由裁量:我国公共决策机制的理想模式及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决策研究”(71473144);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若干领域政策实践的中国公共决策模式及其现代化路径研究”(71233005)
【分类号】:F12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越拟订优惠产业政策[J];技术经济信息;1994年08期

2 ;产业政策简介[J];安徽决策咨询;2000年07期

3 ;国家将推出五类产业政策[J];勘察科学技术;2001年04期

4 志文;国家将推出五类产业政策[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01年04期

5 ;我国将推出5种类型产业政策[J];铁道物资科学管理;2001年02期

6 杨鹏;产业政策在中国的境遇——一位基层官员的实践体会[J];战略与管理;2001年02期

7 吕政;产业政策的制订与战略性产业的选择[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8 姚凤阁;;产业政策金融支持研究的新视角——评《产业政策的金融支持:机制、体系与政策》[J];学术交流;2008年03期

9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推动产业政策工作跨上新台阶[J];科技与经济画报;2008年01期

10 谢凤华;孙衍收;;“产业政策:反思与评价”研讨会综述[J];科技管理研究;2008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卢锋;;当前产业政策反思[A];西南汽车信息:2013年第7期(总第328期)[C];2013年

2 李蔚倩;;日本产业政策历程对对淄博产业发展的启示——基于金融危机的分析视角[A];“商业改革与创新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衡水老白干杯”征文颁奖活动论文集[C];2010年

3 陈少强;;全球经济形势及产业政策取向[A];第五届(2012)中国油脂化工行业年会论文集(补充)[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执笔 王元京 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研究所投资调控与产业政策课题组;产业政策并未过时[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2 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 王元京;“扶老携幼”是日本产业政策的两大法宝[N];中国改革报;2007年

3 北京商报记者 张慧敏;林毅夫:产业政策应符合潜在比较优势[N];北京商报;2013年

4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 林毅夫;产业政策的好坏在于是否看准了比较优势[N];中国经济导报;2013年

5 记者 王国锋;研究落实国务院系列产业政策[N];浙江日报;2013年

6 黄小鹏;产业政策泛滥成灾何时休[N];证券时报;2013年

7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顾昕;产业政策易走火入魔[N];经济观察报;2014年

8 新华;我国现行产业政策的评估[N];中国国门时报;2007年

9 记者 杨晓平;五类产业政策促进结构调整[N];中华工商时报;2000年

10 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导 陈钊;上海需要怎样的战略性产业政策[N];解放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韩小威;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产业政策有效性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李敬辉;新时期中国产业政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3 陈韶华;战后日本产业政策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曼妮;实质性创新还是策略性创新?—宏观产业政策对微观企业创新的影响[D];暨南大学;2016年

2 赵斯琪;产业政策对产业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D];辽宁大学;2016年

3 童超群;产业政策、公司治理与企业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6年

4 李文娟;产业政策、市场竞争与企业创新[D];东北财经大学;2016年

5 包宁芳;分权治理下地方政府推进产业政策效果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2017年

6 王磊;论中国产业政策的调整和转型[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7 孙姝;产业政策全方位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8 吴楠;俄罗斯产业政策及效应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9 李晨;日本产业政策的演变、特征及对中国的启示[D];延边大学;2014年

10 崔永植;韩国产业政策及其发展研究[D];延边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8054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18054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b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