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基于全局熵值法的京津冀区域创新能力比较

发布时间:2018-05-01 14:30

  本文选题:京津冀 + 区域创新能力 ; 参考:《中国流通经济》2017年04期


【摘要】: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步伐加快。为客观准确地评价京津冀区域创新能力,帮助政府部门了解区域创新发展现状与潜力进而制定相应的区域创新政策,需要构建京津冀区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采用全局熵值法对2011—2015年京津冀区域创新能力进行动态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协同发展框架下,北京、天津、河北区域创新能力梯度差较大,京津冀区域内部发展极不平衡。天津和河北下大力气改善创新投入和创新基础条件,但由于投入产出过程存在时滞性以及创新效率相对较低,在创新产出方面表现不佳,而北京创新能力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除创新投入保持领先外,创新产出取代创新基础排在了第二位。为打破京津冀区域创新能力不平衡的局面,真正实现协同发展,一要强化核心功能定位,提高北京原始创新能力;二要完善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提高天津创新成果转化效率;三要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契机,全面提升河北区域创新能力;四要加强区域协同创新,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Abstract]:With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has become a national strategy, the pace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has been accelerated.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regional innovation ability of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objectively and accurately, to help government departments underst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otential of regional innovation development and to formulate the corresponding regional innovation policy, it is necessary to construct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regional innovation ability of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The global entropy method is used 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from 2011 to 2015.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radient of regional innovation ability in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is great and the internal development of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is unbalanced under the framework of Beijing-Tianjin-Hebei cooperative development. Tianjin and Hebei have made great efforts to improve the innovation input and the basic conditions of innovation. However, due to the delay in the input-output process and the relatively low innovation efficiency, the performance of the innovation output is not good, and the structure of Beijing's innovation ability has changed greatly. In addition to innovation input to maintain the lead, innovation output in place of innovation foundation ranked second. In order to break the imbalance of innovation ability in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and realiz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orientation of core function and improve the original innovation ability of Beijing, the second is to perfect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on service platform, and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ransformation of Tianjin's innovation achievements. Third, take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as the opportunity to promote the regional innovation ability of Hebei, and fourth, strengthen the regional coordinated innovation and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作者单位】: 唐山学院;
【基金】:河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区域创新指数研究”(16457636D)
【分类号】:F1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开忠;浅议京津冀区域发展[J];前线;2004年12期

2 窦宗军;宋辉;李彦彪;;京津冀区域及环京津地带产业现状及发展[J];中国统计;2006年09期

3 张向阳;党胜利;刘志峰;;京津冀区域经济生态系统运作机制研究[J];企业经济;2009年06期

4 马海龙;;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的组织模式选择[J];城市;2010年07期

5 ;京津冀区域经济亟待一体化[J];领导决策信息;2002年01期

6 毛其智;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的回顾与前瞻[J];北京规划建设;2004年04期

7 ;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沿革与现状[J];经济研究参考;2004年50期

8 李媛媛;孙文生;;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6年10期

9 杨连云;石亚碧;;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思考[J];河北学刊;2006年04期

10 毛其智;;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中的几个问题[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桂荣;;关于构建制度化、常态化京津冀区域合作机制的若干思考[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刘烁;李全起;;用系统论的观点谈京津冀区域经济的构建和发展[A];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李文胜;;以京津冀区域合作为目标,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机制[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宋辉;;河北省与京津冀区域2010年产业发展对比研究[A];“科学发展观与沿海经济”高层论坛暨省专家献策服务团换届大会论文集[C];2007年

5 王苏舰;王玢;赵霜;徐丽萍;;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平衡性分析——基于京津冀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的分析[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卢卫;;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对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的影响[A];2012京津冀晋蒙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2年

7 潘新颖;李南方;路紫;孙中伟;;意义、内容、思想与重点:京津冀区域信息化合作战略[A];2012京津冀晋蒙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2年

8 余冬根;;促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对策分析[A];“基于京津高端产业环境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优化产业结构”研究——第七届“环首都·沿渤海·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9 余冬根;;促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对策分析[A];“基于京津高端产业环境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优化产业结构”研究——第七届“环首都·沿渤海·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10 ;前言[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雷汉发;京津冀区域合作再提速[N];经济日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朱竞若 孙秀艳 余荣华 李增辉;京津冀区域统筹治理大气[N];人民日报;2013年

3 记者 李巍;7月份京津冀区域空气质量有所下降[N];河北日报;2014年

4 记者 李岩 通讯员 王庆连;我市企业尽享京津冀区域通关一体化便利[N];保定日报;2014年

5 孙占稳 沈东坡;京津冀区域合作研究全面启动[N];北方经济时报;2006年

6 徐飞鹏;加强交流合作共谋京津冀区域科学发展[N];北京日报;2007年

7 张魁兴;河北凸起是京津冀区域发展的关键[N];河北经济日报;2006年

8 记者 郭京泉;京津冀区域发展合作研究全面启动[N];廊坊日报;2006年

9 民宣;民进河北省委持续建言京津冀区域发展[N];人民政协报;2009年

10 于宛尼;北京奥运会期间京津冀区域内进京车辆进行强制性分流[N];工人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曼;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2 窦宗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型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俏;适应性治理视阈下京津冀府际合作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2 张晓璞;天津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天津商业大学;2015年

3 梅如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产业布局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4 白超;外商直接投资对京津冀区域进出口贸易影响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5 王玉玉;京津冀区域发展的协同度测算及评价[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6 郭子璇;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金融生态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7 何赢;高铁影响下京津冀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演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8 冯海红;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格局和潜力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9 薛海玉;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产业转移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10 崔雪;京津冀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8297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18297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8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