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分解研究
本文选题:制造业 + 价值链 ; 参考:《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7年11期
【摘要】:研究目标:测度并分解了"中国制造"在全球价值链不同生产环节上对世界各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方法:将中间品贸易结构嵌入全球价值链分析框架中。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为发达国家贡献的经济产出增量大于新兴经济体国家,但是其为发达国家创造的增加值增速却显著小于新兴经济体国家。随着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增强与技术水平提升,"中国制造"参与全球生产网络中产品内水平分工的程度也不断提高。研究创新:将"中国制造"对于世界经济的贡献进行合理测算,对其如何影响世界经济的内在机理进行深入挖掘。研究价值:为推动"中国制造"和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提供依据和参考。
[Abstract]:Objective: to measure and decompose the influence of "made in China" on the economic growth of various regions of the world in different production links of global value chain. Research methods: the trade structure of intermediate goods is embedded in the framework of global value chain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contributes more to the economic output of developed countries than the emerging economies, but the growth rate of its value added for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i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for the emerging economies. As the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creases and its technological level improves, the degree of participation of "made in China" in the horizontal division of labor within products in the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 continues to increase.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the contribution of "made in China" to the world economy is calculated reasonably, and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how it affects the world economy is deeply explored. Research value: to promote "made in China" and China's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to form a new impetus for economic growth to provide the basis and reference.
【作者单位】: 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美国密西根大学中国信息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7130303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6BJY07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5ZDA011)的资助
【分类号】:F113;F4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单永贵;“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之策[J];决策探索;2005年06期
2 张晓;关于“中国制造”的思考[J];党员之友;2001年18期
3 仲进;从开放中国到中国制造[J];商务周刊;2001年10期
4 胡欣欣;;日本反攻:战胜“中国制造”[J];招商周刊;2003年26期
5 张锐;忧喜交集的“中国制造”[J];上海经济;2005年05期
6 若虹;;如何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J];创新科技;2005年02期
7 张锐;;中国制造:向外?向内?[J];市场营销导刊;2005年05期
8 季琦;;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服务”[J];中国企业家;2007年07期
9 刘江;;寻找“中国制造”的脊梁[J];中国经济周刊;2007年47期
10 ;提升中国制造的软实力[J];经营者;2008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 提供;提升“中国制造”竞争力[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2 本报记者 于南;经济转型三大跨越: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与中国品牌[N];证券日报;2012年
3 本报驻南非记者 苑基荣;“中国制造”丰富非洲消费文化[N];人民日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徐春梅;“中国制造”抱团出海[N];中国经营报;2012年
5 记者 王正润 陈威华;“中国制造”身影无处不在,中资企业助推中巴关系发展[N];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
6 本报记者 刘旭颖;“中国制造”的非洲机遇[N];国际商报;2014年
7 本报记者 华斌 实习记者 王英;“中国制造”变“中国创造”[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8 黄宙辉 郑非易;“中国制造”未必要变“中国创造”[N];民营经济报;2005年
9 记者 于博/北京;“非中国制造”引发的另类思考[N];电子资讯时报;2006年
10 本报特派记者 黄蓉芳 吕云 柯学东 “亚洲记者” 王承英;“中国制造”成印度热门词汇[N];广州日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林荷莉(JONGKOL SUTTAYAROM);海外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感知与评价[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8612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1861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