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实践研究
本文选题: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 + 收入分配差距 ; 参考:《西北民族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也是改善民生与实现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的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其分配不公的问题日渐显现,严重影响到了我国政治的稳定且威胁到我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已是一个全球性现象和挑战。分配差距的拉大现象和越来越多的人没有在全球化当中受益导致了全球的政治动荡,英国脱离欧盟、美国的保护主义抬头等问题,就是其分配不公所带来的不满结果。收入分配一直以来是广大民众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也是我们的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且需着力解决的突出问题。我们的总理李克强在今年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2016年,我国居民人均的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了 6.3%,农村的贫困人口减少了 1240万,城乡的居民生活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在经济的下行压力持续存在形势下,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弥足珍贵。尽管此有助于缓解居民的收入差距,但是由于地域、职业、机会、能力等微观的因素及分配制度、经济发展等宏观因素影响,我国的收入差距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保护合法的收入,调节过高的收入,清理规范隐性的收入,取缔非法的收入,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扩大其中等收入者的比重,努力缩小城乡的、区域的、行业的收入分配差距,逐渐形成橄榄型的分配格局。改革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建立其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这对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及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第二部分概述了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理论基本的内涵,首先是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的来源和形成、前提、内涵和他的按劳分配理论,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社会分配理论的产生;其次梳理了列宁、斯大林和前苏联及东欧国家的经济学家在前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中获得实践的基础上发展了马克思的分配理论。第三部分是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收入分配理论的发展及实践做出梳理。第四部分是对我国当前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找出引起这些收入分配差距的原因。第五部分是改革发展我国收入分配的研究对策,在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理论的指导下,在分析我国收入分配现状和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发展和完善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指导思想和一些具体措施。
[Abstract]:Income distribution is not only the source of people's livelihood, but also the most important and direct way to improve people's livelihood and realize the fruits of development shared by all people. The problem of unfair distribution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apparent, which has seriously affected the political stability of our country and threatene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our economy, which has become a global phenomenon and challenge. The widening distribution gap and the fact that more and more people are not benefiting from globalization have led to the global political turmoil, the Brexit of the EU, the rising protectionism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so on. Income distribution has always been a hot social issue of general concern, and it is also a prominent problem that our government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and needs to be solved. In his government work report this year, our Prime Minister Li Keqiang pointed out that in 2016, the per capita disposable income of Chinese residents increased by 6.3 percent in real terms, the number of people living in rural areas fell by 12.4 million, and the living standards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mproved. In the economic downward pressure continues to exist in the situation, can achieve such results are valuable. Although this helps to alleviate the income gap of residents, the income gap in China will exist in varying degrees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micro-factors such as region, occupation, opportunity, ability, distribution system,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 on. To protect legitimate income, regulate excessive income, clean up and regulate hidden income, ban illegal income, increase the income of low-income groups, expand the proportion of their middle income earners, and strive to reduce the urban and rural, regional, and urban income. Industry income distribution gap, gradually formed olive-type distribution pattern.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reform the income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establish a reasonable pattern of income distribution for the stability and harmony of the socie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introduction. The second part summarize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Marxist income distribution theory, first of all, the origin and formation of Marxist income distribution theory, premise, connotation and his theory of distribution according to work, marks the emergence of Marxist social distribution theory; Secondly, it combs Lenin, Stalin and economists in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and Eastern European countries, and develops Marx's distribution theory on the basis of the socialist construction of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The third part is the development and practice of income distribution theory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fourth part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field of income distribution in China, and finally finds out the causes of the income distribution gap. The fifth part is the research countermeasures of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s income distribu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Marxist theory of income distribution,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reasons of China's income distribution, The guiding ideology and some concrete measure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China's income distribution system are put forward.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124.7;F091.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云雁;对收入分配理论的认识[J];山西财税;2003年06期
2 程长羽;;关于收入分配理论的几点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6年36期
3 王琴;谭春兰;;关于收入分配理论的探究[J];当代经理人;2006年21期
4 李连友;;我国不同时期收入分配理论与政策之演进[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7年04期
5 王敏;李茜;刘嗣明;;十七大对我国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的新贡献[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8年02期
6 刘嗣明;郭晶;;党的收入分配理论体系的创立历程及十七大的新发展[J];当代经济研究;2008年04期
7 汪泽青;朱周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理论的发展[J];网络财富;2009年03期
8 康康;;西方收入分配理论回顾[J];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08期
9 王云多;;收入分配理论及其演进[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10 沈静波;;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理论中国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0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张成;胡红安;;基于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的我国收入差距成因分析与思考[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延安经济社会发展新思路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韩金华;;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收入分配政策的最新概括及其理论基础——基于马克思、恩格斯收入分配理论的视角[A];中国《资本论》年刊(第十一卷)[C];2014年
3 张俊山;;关于当前我国收入分配理论研究的若干问题思考[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2012):——稳中求进的中国经济[C];2012年
4 丁荣;张丽丽;胡红安;;基于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的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分析与思考[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延安经济社会发展新思路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姚挺;;《资本论》收入分配理论的现实意义——我国初次分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延安经济社会发展新思路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任艳;;三种类型国家(地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对我国的启示[A];“财富的生产和分配:中外理论与政策”理论研讨会暨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西南财经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 丁任重;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的新突破[N];四川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侯雪莲;60年的六个基本经济问题[N];中国经营报;2009年
3 蒋伏心(作者为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导);创新收入分配理论研究[N];新华日报;2003年
4 李一鸣;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N];四川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万江;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收入分配制度[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2年
2 胡波云;中西收入分配理论比较研究[D];贵州大学;2015年
3 张园园;马克思与李嘉图的收入分配理论比较分析及启示[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4 胡悠扬;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实践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7年
5 高长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沈静波;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理论中国化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7 王晓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收入分配理论在山东省的实践[D];苏州大学;2011年
8 刘宁静;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9 刘安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收入分配理论的创新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10 曹文娟;我国收入分配问题及对策探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9695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1969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