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西部内陆省区区域经济差异影响因素——以重庆为例

发布时间:2018-06-07 03:34

  本文选题:区域经济差异 + 西部内陆地区 ; 参考:《地理研究》2017年05期


【摘要】:选取内陆开放的典型区域重庆市作为案例,综合运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和变异系数等方法,对重庆市1994-2014年间区域经济差异的演变进行测度和分析,并以区县经济差异(基尼系数)为因变量,选取西部省区中较具普适性的、囊括社会行政、经济、地理区位和政策四个方面的15个影响因素为自变量,运用岭回归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别从"全局"和"局部"视角探讨其作用效果。研究表明:(1)研究时段内重庆市区域经济差异持续波动,基尼系数大体处于0.3~0.4之间,并表现出以重庆直辖、加速新型工业化战略及金融危机为三个节点的四阶段演变特征;(2)岭回归结果显示,城镇化、劳动力资源、非市场化、工业化、地形条件和政策倾斜是最为显著的六个影响因素;(3)地理加权回归结果表明,城镇化、劳动力资源、非市场化、工业化和政策倾斜对重庆市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特征,但地形因素的影响并不显著。研究对西部内陆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科学指导意义。
[Abstract]:This paper selects Chongqing, a typical inland open region, as a case study, and measures and analyzes the evolution of regional economic differences in Chongqing from 1994 to 2014 by using Gini coefficient, Thiel index and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Taking the economic difference (Gini coefficient) as dependent variable, 15 influencing factors, including social administration, economy,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policy, are selected as independent variables. The effects of ridge regression and geographical weighted regression are discuss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lobal" and "local" respectively.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regional economic difference of Chongqing is fluctuating continuously during the period of study. The Gini coefficient is generally between 0.3 and 0.4, and it shows that Chongqing is directly under the jurisdiction of Chongqing. The regression results show that urbanization, labor resources, non-marketization, industrial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ur-stage evolution of the three nodes: accelerating the new industrialization strategy and the financial crisis. Topographic conditions and policy tilt are the six most significant influencing factors. The results of geographical weighted regression show that urbanization, labor resources, non-marketization, The effects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policy inclination on the regional economic differences in Chongqing showed obvious spatial differences, but the effects of topographic factors were not significant. The research has certain scientific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western inland area.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
【基金】: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3110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01122)
【分类号】:F1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启仿,陈江龙;湖北省区域经济差异实证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年05期

2 高志刚;新疆区域经济差异调控初步研究[J];新疆社科论坛;2003年01期

3 张文,王声跃,陈红;云南区域经济差异模式分析与选择[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11期

4 黄雪琴,张士杰;异地城市化——缩小江苏区域经济差异的现实选择[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5 原华君,王晓文;福建省区域经济差异分析与区域协调[J];福建地理;2004年04期

6 李小菊;李豫新;;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研究的理论与实践评述[J];新疆农垦经济;2006年02期

7 任军;张加恭;;广东区域经济差异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8 盛婉玉;;河北省“一线两厢”区域经济差异分析[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9 李宁娜;赵喜仓;;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现状分析[J];江苏商论;2007年10期

10 蒲小梅;程子彪;翟有龙;;四川省区域经济差异成因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刘文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周期波动性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邓水兰;屠建洲;;江西省区域经济差异实证分析[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金友玉;;湖北省区域经济差异综合评价及分类分析[A];2007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暨第四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7年

4 刘艳;赵欣;;内蒙古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分析[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王斌;;北京市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协调发展研究[A];北京市第十三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论文选编[C];2006年

6 陈涛;;官僚与市场——区域经济差异的制度分析[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7 何勇;;环鄱阳湖经济开发区发展路径研究[A];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开放型经济研究[C];2008年

8 潘竟虎;;区域经济差异时空格局的ESDA-GIS分析——以甘肃省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陈兰;;海峡西岸经济区区域经济差异与交通发展水平关联度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兵团党委宣传部社科规划办;南北疆区域经济差异新特征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N];兵团日报(汉);2013年

2 上林县招商促进局;乘十八届三中全会春风 推动上林经济腾飞[N];南宁日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周小苑;我国首次为“GDP质量”排座次[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彻;区域经济差异识别及预警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 窦玲;制度供给差异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D];西北大学;2006年

3 黄雪琴;全球化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机理及其调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赵桂婷;基于人力资本传导机制的区域经济差异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5 王再文;比较优势、制度变迁与中部崛起[D];西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宁鑫;湖南省区域经济差异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2 郑周胜;甘肃省区域经济差异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3 刘晶;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差异及调整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4 王一帆;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5 彭鑫;不同空间尺度的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6 孟晰;我国教育差距现状及其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D];上海海洋大学;2015年

7 韩晓瑞;基于全面小康目标的甘肃区域经济差异问题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5年

8 刘坤明;梅州市区域经济差异分析[D];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15年

9 王清国;山西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原因分析[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10 李晶晶;中国人口流动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D];河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9895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19895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8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