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经济圈城际产业转移研究
本文选题:合肥经济圈 + 产业转移 ; 参考:《安徽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摘要】:经济圈是生产布局的一种地域组合形式,指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经济组织实体。经济圈的形成具备一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组织经济活动时有助于企业实行跨地区、跨行业的专业化协作,有助于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有助于提升整个地区的综合优势。因此在区域经济逐渐一体化的过程中,国内的各城市跟随着三大经济圈——京津冀经济圈,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圈的步伐,也开始相继抱团发展,逐步形成经济圈,合肥经济圈正是这样的一个例子。 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于2009年11月15日对《合肥经济圈城镇体系规划》进行了公示,此次公示将“合肥经济圈”的全貌第一次展现在公众的面前。随着进一步的行政区划调整和滁州市的整体加入,合肥经济圈的范围进一步扩容,目前合肥经济圈包括合肥市,淮南市,六安市,滁州市四个地级市和桐城市一个县级市。本文鉴于考虑各地经济总量的可比性,因此在分析时剔除掉县级市桐城市,将研究经济圈中合肥市,六安市,淮南市和滁州市四个地级市的主导产业发展,旨在得出这四个地区之间如何进行产业转移,并最终达到有效的分工合作和协调发展。 本文遵循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总体思路,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法、比较分析法、实证分析法,沿着理论分析框架—产业转移的区域差异性分析—产业转移的实证分析—产业转移的政策建议这样一条逻辑线路展开研究。 本文以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在充分收集2013年各地区统计年鉴的前提下,利用相关计算公式和软件展开了研究。首先第一章通过产业转移的动因,产业转移的模式和产业转移的效应三个方面,归纳了国内外学者对产业转移理论的相关研究。随后第二章总结了有关产业转移的理论基础。第三章对合肥经济圈产业转移进行了区域差异性分析,分别比较分析了经济圈内四个地级市的自然资源禀赋差异、总体经济发展差异和产业结构演变差异,得出四个市在自然资源禀赋方面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在总体经济发展上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产业结构演变上也具备各自的优势,因此互相之间存在着产业转移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第四章则对合肥经济圈产业转移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收集四个地级市和全国2013年统计年鉴中制造业的相关数据,利用区位商,比较资本产出率和比较劳动生产率的乘积来构建产业梯度系数,从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角度比较分析了圈内四市的区位商,产业梯度系数和相对产业梯度系数,得出了制造业各行业该如何在经济圈四市之间进行转移,从而进一步得出了经济圈各市应该重点发展的产业。第五章对合肥经济圈产业转移进行了政策建议上的总结。根据第四章的实证分析结果以及合肥经济圈发展的实际情况,指出经济圈内各市产业转移面临的机遇并提出了有利于经济圈整体发展的政策建议。
[Abstract]:Economic circle is a kind of regional combination form of production layout , which refers to the economic organization entity within a certain region . The formation of economic circle has certain advantages , which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circle , economic circle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the economic circle of the Pearl River Delta when organizing economic activities . Therefore , in the process of gradual integration of regional economy , the cities of China and the economic circle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the economic circle of the Pearl River Delta also begin to develop successively , gradually form the economic circle , and the Hefei Economic Circle is one such example .
In the light of the comparability of the economic total quantity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city , we will stud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eading industry of the four prefecture - level cities in Hefei , Huaian City , Liu ' an City , Chuzhou City and Chuzhou City .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research and empirical research , this paper adopts qualitative analysis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 , comparative analysis method and empirical analysis method .
Based on the relevant theories of regional economics and industrial economics , this paper makes a study on the theory of industrial transfer using relevant formulas and software on the premise of fully collecting the statistical yearbooks of all regions in 2013 .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1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党兴华;王蕾;蒋军锋;;基于产业关联的工业园区关系网络研究[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2 陶黎;曹建华;朱惟豪;;基于投入产出方法的江西林业产业关联特性分析[J];林业经济问题;2006年06期
3 周昒基;皮修平;谭忠真;;产业集群模式对衡阳区域经济发展作用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7年12期
4 肖丽丽;毛加强;陈洪根;;区域产业系统的结构模型及其应用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08年01期
5 张新平;;广西物流需求分析与预测——基于产业关联的视角[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8年04期
6 魏巍贤;原鹏飞;;房地产业关联关系与地位度量分析:以北京、上海、厦门为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9年05期
7 曹静;;基于典型相关分析的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关联性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0年05期
8 房俊峰;赵建强;;我国旅游业的产业关联分析——基于《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J];生态经济;2010年09期
9 房俊峰;;我国环境管理业的投入产出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0年24期
10 汤辉;李海晨;;政府产业经济决策支持系统研究[J];情报杂志;2010年S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以明;;从产业关联角度构建工业反哺农业机制[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6年
2 廖敏珍;;论主导产业选择理论[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邱灵;申玉铭;任旺兵;;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与空间分布特征研究[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吴培钦;杨兆萍;;新疆旅游业产业关联效应的计量研究——基于2002、2007年投入产出模型对比[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栾贵勤;陈洁莹;;中国—东盟博览会对南宁城市经济影响的经济学分析[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耿鹏;赵昕东;;基于GVAR模型的产业内生联系与外生冲击分析[A];2009中国国有经济发展论坛——危机与变局中的国有经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王德发;;上海市农产品价格波动的产业关联效应分析[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8年
8 刘勇;;区域循环经济建设框架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9 卢小曼;;天津市第三产业投入产出分析——从投入产出的角度看第三产业的产业关联与产业波及特性[A];天津市电视技术研究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韩嵩;;我国现代物流业的产业关联研究[A];北京市第十五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获奖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首旅股份强化产业关联突出主业经营[N];市场报;2001年
2 雁峰区委常委 高意钧;探索产业关联经济新途径[N];衡阳日报;2009年
3 记者 李梅;一批产业关联项目落户新乡[N];新乡日报;2010年
4 ;东方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关于电子设备产业关联交易的公告[N];中国证券报;2002年
5 许世宏;东至香隅化工园形成产业关联网[N];中国化工报;2006年
6 李淑英 江拥军 李天增;涉县选项目注重与本地产业关联配套[N];河北日报;2007年
7 本报评论员;梦想就在眼前[N];丹东日报;2010年
8 ;立足资源优势强化产业关联 云南马关矿电结合走出新路子[N];中国水利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 汤莉邋何芬兰;中西部:承接产业关联转移突出特色[N];国际商报;2007年
10 仪征市经贸局局长 陈思君;壮大工业企业 实现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N];江苏经济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孝华;基于产业关联视角的研发产业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2 张康;基于产业关联的政府投资效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3 张建平;东亚产业关联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薛健;复杂网络视角下台海区域间产业及贸易关系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5 许德友;对外贸易与产业地理[D];南京大学;2011年
6 尹,
本文编号:21156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115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