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新时代主体功能区视域中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发布时间:2018-08-17 12:53
【摘要】:主体功能区制度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共融、共进的目标是按最集约化的方式来畅通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纠正资源错配。这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要求。推进主体功能区战略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明了方向。根据不同主体功能区的定位,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制度供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主体功能区制度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性制度供给之一。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主要目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这也是新时代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达到的长远战略目标。
[Abstract]:The system of main function area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ystem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must carry out the concept of "green" development.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and promotion form the integration of main function areas, the goal of which is to smooth the material transformation between man and nature in the most intensive way, and to correct the mismatch of resources. This is in line with the new era of socialist political econom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Promoting the main function area strategy for the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pointed out the direction. According to the orientation of different main function areas,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is carried out through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to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main function areas. Institutional supply is the key of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and the system of main function zone is one of the strategic institutional supply of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The main purpose of promoting the formation of the main function area is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 which is also the long-term strategic goal to be achieved in promoting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in the new era.
【作者单位】: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科研处;
【分类号】:F1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玲;杜黎明;;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区域协调功能研究[J];经济学家;2006年04期

2 李芳源;;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是广西实现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的体会[J];市场论坛;2008年01期

3 汤;张孝德;;对四类主体功能区管理模式的思考[J];当代社科视野;2008年01期

4 赵昌伟;钟思远;;主体功能区研究[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8年02期

5 徐明;杜黎明;;协同推进四川灾后重建与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发展路径[J];财经科学;2009年09期

6 杜黎明;;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体系研究[J];开发研究;2010年01期

7 张建新;霍小平;;城市功能调整与均衡区域构建——基于主体功能区建设背景下的视角[J];城市问题;2010年05期

8 董碧英;;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张胜武;石培基;;主体功能区研究进展与述评[J];开发研究;2012年03期

10 高国力;;主体功能区: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理念[J];时事报告;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兴鹏;张子龙;;主体功能区规划背景下小西北(甘青宁)发展问题探讨[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韩增林;狄乾斌;王利;;陆海统筹下海洋主体功能区建设的若干问题探讨[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徐长春;;打造主体功能区 优化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布局[A];中国经济分析与展望(2010-2011)[C];2011年

4 柯敏;;主体功能区框架下省域城市协作体系研究——以浙江省为例[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 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4年

5 冯之浚;杨开忠;周荣;;主体功能区分类与区域经济发展[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1)[C];2008年

6 米文宝;米楠;齐拓野;梁晓磊;周民;谢俊斐;;宁夏回族聚居限制开发区区域发展机理与模式研究[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7 米文宝;米楠;齐拓野;梁晓磊;周民;谢俊斐;;宁夏回族聚居限制开发区区域发展机理与模式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徐菲;;基于主体功能区导向下的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A];湖南省农业系统工程学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徐菲;;基于主体功能区导向下的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A];2012洞庭湖发展论坛文集[C];2012年

10 黎智枫;赵缈希;;全球城市区域视角下珠三角主体功能区产业政策思考——基于价值区段方法[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 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广西财经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 教授 周英虎;发挥南宁主体功能区作用 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N];广西日报;2011年

2 唐山市政府副秘书长 凤凰新城开发建设指挥部总指挥 黄敬东;合理构建城市化格局 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N];河北日报;2012年

3 刘玉海;开发建设与主体功能区战略不矛盾[N];中国矿业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刘玉海 实习记者 刘罕;“贵州开发建设与主体功能区战略不矛盾”[N];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

5 记者 王国锋;积极推进主体功能区战略[N];浙江日报;2013年

6 市咨询委委员、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教授 杜辉;推动主体功能区管理创新[N];大连日报;2013年

7 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呼伦贝尔市推进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发展理念与主要做法[N];安康日报;2013年

8 邓玲;加快主体功能区建设促进四川区域协调发展[N];四川日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宋时飞;主体功能区渐入人心[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童海华;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是综合性战略考虑[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郭凯;山东省主体功能区政策体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何光汉;区域空间管治下的四川省主体功能区建设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鹏;生态型限制开发区地域功能类型划分方法[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2 曾若愚;重庆市主体功能区经济发展与金融支持的协调性分析[D];重庆大学;2015年

3 姜波;甘肃省主体功能区建设的配套政策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6年

4 张朝阳;基于主体功能区的北京市辖区生态文明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5 张桃红;云南省主体功能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6年

6 郭蕊;主体功能区视角下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2016年

7 赵佳伟;白山市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动力机制及发展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8 叶允最;珠江—西江经济带不同主体功能区城乡融合评价及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7年

9 李文娟;苏南地区主体功能区建设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10 张学波;云南省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及产业调整的初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876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1876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7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