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收入群体变动趋势和结构性分析:2006—2015
[Abstract]:In the past 30 years,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people's material standard of living has been continuously improved,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 income has increased, the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has widened, and the social population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divided. The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social psychology and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of different income group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distinct. Although the experience of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proves that the growth of the middle income group and the middle class will contribute more to the stabl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1],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are in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ization.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分类号】:F124.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范雷;;中等收入群体的就业结构分析:2006—2015[J];河北学刊;2017年02期
2 钱民辉;陈旭峰;;发挥中等收入群体“社会稳定器”功能[J];人民论坛;2011年05期
3 郑秉文;;“中等收入陷阱”与中国发展道路——基于国际经验教训的视角[J];中国人口科学;2011年01期
4 孙立平,王汉生,王思斌,林彬,杨善华;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J];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02期
5 张德荣;;“中等收入陷阱”发生机理与中国经济增长的阶段性动力[J];经济研究;2013年09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李春玲;;中等收入标准需要精准界定[N];人民日报;2016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兆曙;王建;;城乡关系、空间差序与农户增收——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数据分析[J];社会学研究;2017年04期
2 林秀梅;张廷廷;孙海波;;吉林省经济增长动力分析——基于SDA分解技术[J];税务与经济;2017年04期
3 覃成林;张伟丽;贾善铭;熊雪如;;基于区域接力增长模型的中国经济增长持续性分析[J];经济经纬;2017年04期
4 钟涨宝;;在“四个全面”布局中推进农村社会建设[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5 杨克泉;赵大平;彭飞;;中国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学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7年07期
6 蓝煜昕;;社会共治的话语与理论脉络[J];中国行政管理;2017年07期
7 张荣;张桂文;;经济新常态下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影响因素分析及跨越路径探寻[J];经济问题探索;2017年07期
8 施春霞;;社区建设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型研究[J];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7年02期
9 左雯敏;樊仁敬;迟孟昕;;新中国城镇化演进的四个阶段及其特征——基于城乡关系视角的考察[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3期
10 许宝君;陈伟东;;居民自治内卷化的根源[J];城市问题;2017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培林;朱迪;;努力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基于2006-2013年中国社会状况调查数据的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15年01期
2 袭祥德;马吉英;;实业迷途[J];中国企业家;2012年16期
3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发展研究课题组;孙立平;;“中等收入陷阱”还是“转型陷阱”?[J];开放时代;2012年03期
4 蔡f ;;“中等收入陷阱”的理论、经验与针对性[J];经济学动态;2011年12期
5 郑秉文;;“中等收入陷阱”与中国发展道路——基于国际经验教训的视角[J];中国人口科学;2011年01期
6 刘伟;;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在于转变发展方式[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7 蔡f ;;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刘易斯转折点[J];经济研究;2010年04期
8 李名峰;;土地要素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9 李建新;丁立军;;“污名化”的流动人口问题[J];社会科学;2009年09期
10 张其仔;;能否成为引擎的三个标准[J];人民论坛;2009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中等收入群体“青黄不接”[J];理论参考;2003年02期
2 李伟杰;关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5期
3 黄维德,陈欣;上海中等收入群体的划分及特征[J];上海综合经济;2004年08期
4 徐双道;浅论农民是中等收入群体扩展的主体[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5 顾纪瑞;界定中等收入群体的概念、方法和标准之比较[J];现代经济探讨;2005年10期
6 刁永祚;;中等收入群体的基本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7 陶冶;;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有效途径——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扩中”的探讨[J];上海经济研究;2006年09期
8 肖富群;;当前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构成分析[J];改革与战略;2006年11期
9 梁英;;论中等收入群体发育的社会条件[J];桂海论丛;2007年01期
10 朱土兴;;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收入比重的路径[J];经济科学;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胡俊;;和谐社会:一个以利益格局均衡为基础的制度安排[A];社会转型中的和谐社会构建——上海市党校系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刘琳;;对“二次房改”的认识和讨论[A];激辩“新住房策论”[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仇立平;中等收入群体≠中产阶层[N];贵阳日报;2007年
2 莫言锋;中等收入群体成“房奴主体”是危险信号[N];经济参考报;2007年
3 罗凰凤;浙江发布调查报告关注中等收入群体[N];中国质量报;2010年
4 记者 张剑羽;培育中等收入群体[N];团结报;2012年
5 韩哲;应关注中等收入群体的“压力山大”[N];北京商报;2012年
6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迟福林 ;中国将形成6亿中等收入群体[N];江苏经济报;2012年
7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 夏锋;以城镇化推动中等收入群体倍增[N];上海证券报;2012年
8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许耀桐;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国家职责[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2年
9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研究所 何冬妮;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容之道[N];上海证券报;2013年
10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迟福林;收入翻番的核心:中等收入群体倍增[N];光明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胡进考;全面深化改革时期我国农村中等收入群体发展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娴;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及其对社会稳定作用的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2 郝颖;中等收入群体与扩大消费需求[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3 皇甫俊丽;如何扩大我国中等收入群体[D];浙江工商大学;2013年
4 魏靖;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生存现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5 张雪;兰州市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对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6 李雨潼;促消费背景下扩大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路径探析[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7 张宁;中等收入定位与人口度量模型研究[D];兰州财经大学;2015年
8 刘亚;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测度及其影响因素分解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6年
9 田涛;大城市中等收入群体出行选择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10 范玉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及其培育路径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2062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206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