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镇化水平、劳动贡献率与经济增长区域差异性的实证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
[Abstract]:The panel data of 29 provinces from 1997 to 2015 are selected as sample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is verified by using GMM method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labor contribution rate and urbanization on China's economic growth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smoothness, cointegration, Granger causality tes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growth and urbanization. Urbanization promotes economic growth, but the intersection of urbaniz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and labor contribution rate and economic growth play a negative role in economic growth. Based on this, the relevant policy recommendations are put forward.
【作者单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
【基金】:河北省科技厅2015年基金项目“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绿色金融发展路径优化研究”(项目编号:154576281)资助
【分类号】:F299.21;F249.2;F12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树红;;河北省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1年08期
2 魏璐;钱存华;;我国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的实证研究[J];管理学家(学术版);2011年12期
3 朱恒金;马轶群;;中国劳动力转移影响经济增长质量的实证分析[J];西北人口;2012年06期
4 李静;;河南省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实证研究[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5 田成诗;盖美;;地区劳动生产率与其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7年08期
6 李俊娴;薛江;;中国经济增长与失业率的实证分析及思考[J];榆林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7 丁元;周树高;;劳动生产率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以广东省为例[J];中国流通经济;2008年12期
8 王旭升;;民营经济对就业和经济增长的作用及发展障碍[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9期
9 周新秀;;我国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10 尹碧波;;中国经济中的高增长与低就业——投资驱动型经济增长的陷阱[J];中国流通经济;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刘文;;人力资本、人力资本风险与经济增长:历史演变与最新进展[A];外国经济学说与中国研究报告(2011)[C];2010年
2 吕昭河;陈瑛;徐晓勇;;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的非一致性研究——基于地区差异的面板数据分析[A];“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刘东勋;;河南省经济增长的比较优势检验——工资水平与劳动生产率的综合考察[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2期)[C];2008年
4 程名望;史清华;;经济增长、资本投入、技术进步与就业:中国案例与解释(1978—2006)[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5 曹海军;金丹燕;;汇率变动、工资收入与经济增长——中国的复苏之路[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启贵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经济增长与就业究竟是怎样的关系[N];解放日报;2014年
2 蔡f ;经济增长不会自动带来就业扩大[N];工人日报;2007年
3 记者 李学华;南非将推行“新经济增长路线”[N];科技日报;2010年
4 刘杨;美国就业市场复苏 经济增长放缓预期难改[N];中国信息报;2013年
5 程实;经济增长过热就业却过冷[N];上海证券报;2007年
6 缪晓娟;欧盟峰会锁定经济增长与就业[N];中华工商时报;2012年
7 本报驻巴黎记者 马与雄;法国今年经济增长可能为零[N];中华工商时报;2013年
8 晓蕾;保增长的关键是保内需和就业[N];中国信息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单憬岗;中国需保持经济增长解决就业压力[N];海南日报;2012年
10 记者 何亚君;人才“软实力”助推经济增长“新动力”[N];绵阳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甘南(Tsambaa Gantulga);蒙古国劳动力与经济增长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2 李德伟;中国经济增长与失业治理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3 刘瀑;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劳动就业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4 陈桢;中国经济增长的就业效应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5 陶军;研究生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6 徐平华;经济增长与失业治理[D];中共中央党校;199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爱红;江苏省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2 余水燕;二次人口红利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广东财经大学;2015年
3 舒鑫;新疆沿边经济带教育、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4 周欲芬;中国人口红利再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5 姬彦翠;自然资源约束条件下的经济增长[D];天津财经大学;2014年
6 李瀚林;市场化、人力资本积累与中国经济增长[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7 张玉;中国智力外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3年
8 李超;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时空效应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9 陈华峰;劳动力素质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D];中南民族大学;2013年
10 肖康;经济增长和失业关系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2927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292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