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江苏、浙江、广东经济增长质量的比较

发布时间:2018-11-08 08:28
【摘要】:经济增长问题是宏观经济学界历久弥新的话题,从古典增长理论,到新凯恩斯主义、理性预期学派等均对经济增长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然而经济学界关注的重点往往集中于经济增长数量的提高,而针对经济增长质量问题却关注较少。目前我国在新形势下,再不能单纯关注GDP的增长,更要关注一个有关环境、资源可持续性水平、产业结构、经济稳定性水平等在内的多元化的经济指标,因此本文致力于对经济增长质量问题进行研究。论文首先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在前人总结的基础上,笔者针对江苏、浙江、广东省的具体省情,确定了评价经济增长质量的五大维度:经济增长效益维度、经济增长稳定性维度、经济增长协调性维度、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维度和人民生活水平维度。结合上述五大维度,论文构建了包含19个基础指标的经济增长质量的综合评价体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江苏、浙江、广东的经济增长质量进行评价和比较。同时,为更深入地比较三省的经济增长质量,论文进一步深入到各省份的城市层面,通过对每个省龙头城市的经济增长质量比较,从更微观的层面剖析三省的经济质量差异。选取的龙头城市为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宁波、广州和深圳。基于测度的结果,论文发现:制约三省及七市经济增长质量提高的因素主要是:1)经济波动较大;2)产业结构升级面临瓶颈;3)环境和资源消耗过大。同时,江苏省相对浙江和广东,经济波动幅度较小,面对外部经济冲击,其风险抵御能力较强,经济恢复能力较好,论文推测江苏以大中型企业为主的企业结构使得江苏具备了上述竞争优势。最后,针对评价结果,论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1)推进省内企业间的并购重组,做大做强企业,形成产业链优势,提升经济的抗风险能力和经济恢复能力:2)促进各省经济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结构的高度,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生产性服务业;3)发展低碳经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做大做强节能环保产业。
[Abstract]:The issue of economic growth is an old topic in macroeconomics. From classical growth theory to neo-Keynesianism and rational expectation school, economic growth has been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However, the focus of attention in the field of economic growth is often focused on the increase of the quantity of economic growth, but little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quality of economic growth. At present,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our country can no longer simply pay attention to the growth of GDP, but also to a diversified economic index related to the environment, the level of resource sustainability,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the level of economic stability, and so on. Therefore, this paper is devoted to the study of the quality of economic growth. Firstly, this paper defines the connotation of economic growth quality. On the basis of the previous summary, the author determines five dimensions 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economic growth: economic growth benefit dimension, aiming at the specific provincial conditions of Jiangsu, Zhejiang and Guangdong Province. Economic growth stability dimension, economic growth coordination dimension, economic growth sustainability dimension and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dimension. Combined with the above five dimensions, the paper constructs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 of economic growth quality including 19 basic indicators, and evaluates and compares the quality of economic growth in Jiangsu, Zhejiang and Guangdong b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t the same time, in order to compare the economic growth quality of the three provinces more deeply, the paper goes further into the urban level of each province, and analyzes the economic quality difference of the three provinces from a more micro level by comparing the economic growth quality of each provincial leading city. The leading cities are Nanjing, Suzhou, Wuxi, Hangzhou, Ningbo, Guangzhou and Shenzhen.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measurement, the paper finds that the main factors restricting the improvement of economic growth quality in three provinces and seven cities are: 1) greater economic fluctuation; 2) bottleneck in upgrading industrial structure; 3) excessive consumption of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At the same time, compared with Zhejiang and Guangdong, Jiangsu Province has a relatively small range of economic fluctuations. In the face of external economic shocks, Jiangsu Province has a stronger ability to withstand risks and better economic recovery. The paper speculated that the structure of large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made Jiangsu have the above competitive advantage.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evaluation result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policy recommendations: 1) to promote M & A among enterprises in the province, to make enterprises bigger and stronger, to form the advantages of industrial chain. Promoting the ability of resisting risks and economic recovery: 2) promoting th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provincial economy, raising the heigh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vigorously developing new industries and producer services; 3) develop low carbon economy, improve energy use efficiency and strengthen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1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经济增长竞争力排名[J];开放导报;2000年10期

2 ;中央对今年经济增长持谨慎态度[J];政策与管理;2000年01期

3 ;不能增加就业的经济增长没有价值[J];中国改革;2000年05期

4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增长将达4.75%[J];中外鞋业;2000年09期

5 王小娟;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质量[J];上海统计;2001年10期

6 ;中国入世推动全球经济增长[J];水利水电工程设计;2001年04期

7 ;世行预测入世前中国经济增长7.3%[J];冶金信息导刊;2001年02期

8 ;今年经济增长可能“前高后低”[J];中国建材;2001年09期

9 ;全球黄金消费去年超过3000t[J];黄金科学技术;2002年03期

10 李晋富;经济增长、创新能力与文化建设[J];太原科技;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玉平;;论需求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2 王京安;;区域信息能力及其经济增长含义[A];长江上游经济发展与长江流域经济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史向东;;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在我国的特殊性[A];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C];1996年

4 姜树蔚;;中国经济增长的现实条件与趋势[A];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C];1996年

5 黄少安;韦倩;;合作与经济增长[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王建;;要防止经济增长下滑[A];当前形势与改革座谈会内容汇编[C];2011年

7 朱勇;李春林;屈驳韵;;河北省经济增长与投资、消费的关系分析[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8 孙玉萍;霍宝银;;关于江滨农场小城镇建设拉动经济增长的调研报告[A];黑龙江省首届青年科技工作者论坛黑龙江省农场管理学会分会场实施五大战略推进三化进程构建和谐农场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7年

9 张颖;汪昌来;;论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A];’2001天津信息技术、电子、仪器仪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10 诸大建;孟维华;徐萍;;1980—2005年中国经济增长对福利的贡献[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亚红 刘贵俊;岷县:项目建设拉动经济增长[N];定西日报;2008年

2 ;2002年世界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竞争力排名[N];中国信息报;2002年

3 汤敏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民间投资与中小企业将引领明年经济增长[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9年

4 中宏形势跟踪课题组 杨大侃;未来净出口走势对经济增长有影响[N];上海证券报;2010年

5 中宏形势跟踪课题组;经济增长总体依旧呈回落态势[N];上海证券报;2011年

6 通讯员杨英;大中型企业“领跑”工区工业经济增长[N];哈密日报(汉);2012年

7 中宏形势跟踪课题组;外需疲弱是经济增长面临的一大风险[N];上海证券报;2012年

8 记者 王哲 通讯员 吴杰;武汉经济增长发力[N];湖北日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谢臻;经济增长需中小企业来助力[N];联合时报;2012年

10 华安基金投资研究部总监 杨明;从知识积累角度认识经济增长[N];上海证券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瑞萍;西部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 肖锋;文化软投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甘南(Tsambaa Gantulga);蒙古国劳动力与经济增长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4 王知非;中国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增长互动关系及推进城市化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5 卡兹(Kazi Mohammed Kamal Uddion);汇率的决定因素和孟加拉国的经济增长与汇率的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6 余尊宝;可持续经济福利视角下的真实经济增长评价与实证[D];重庆大学;2015年

7 李俊霖;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钞小静;经济增长质量:一种理论解释及中国的实证分析[D];西北大学;2009年

9 孙浩;制度与中国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张景华;经济增长中的自然资源效应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旭;我国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互动关系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2 刘继美;陕西省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3 王朝影;河北省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统计分析[D];河北大学;2015年

4 黄毅祥;经济增长、政府干预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5 王元泉;生产性服务业与经济增长[D];辽宁大学;2015年

6 霍静静;俄罗斯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7 董青;山东省经济增长因素分析[D];辽宁大学;2015年

8 刘畅;我国西部地区高速公路建设投资对其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9 刘敬;山东省文化产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10 韦朕韬;人口老龄化对日本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海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3179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3179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1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