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产业政策与公司融资

发布时间:2018-11-18 09:35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成功转型,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同时我国的证券市场从无到有、证券市场融资方式逐步多样而且融资规模也不断扩大,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社会经济融资水平达到最高,融资额度居于世界第一位。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影响,我国是世界上政府对经济发展干预较多的国家,政府通过法律、政策、条例等方式干预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产业政策作为政府干预的一种方式,政策的颁布和实施带有一定的目的,在资本市场上表现为政府通过产业政策的实施改变公司的融资约束,从而改变微观经济体行为。本文的选题来源为导师推荐课题,文章试图研究我国政府通过产业政策方式对经济的干预,是否对上市公司的融资决策有显著性影响。 目前国外对于产业政策和公司融资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产业政策的有效性及政策制定建议的研究、政府补贴对公司经济行为的影响、特定行业的政策对本行业发展的影响,以及宏观经济变量和制度环境对于公司融资的影响上;考虑到我国的特殊国情,国内的学者在公司融资结构的地区差异和产业政策对不同经营性质公司经济行为影响方面有不少针对性研究。目前针对产业政策和公司融资关系的研究十分匮乏,且已有的相关研究仅考察了IPO、股权再融资和银行借款三类融资方式,然而,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2007年之后出现的公司债融资方式在相关研究中并未涉及。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选择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个五年规划至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期间,剔除金融业后的全部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首先梳理政策传导机制的相关理论和受产业政策影响的上市公司融资情况,然后将产业政策定义为虚拟变量,将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划分为七类(分别是首次公开发行IPO、定向增发、公开增发、配股、可转债、公司债和银行借款),以回归方法研究每个五年规划期间产业政策对公司不同融资方式的影响,并根据实证结果,对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有益的建议。 针对上述研究内容,本文从六个部分展开了研究: 第一章为绪论部分,首先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我国经济体制转型以来,证券市场取得了快速发展,上市公司的融资规模屡创新高,而产业政策的密集颁布和实施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本章接下来的部分阐述了本文研究的研究目的和意义,通过研究产业政策对公司融资的影响,丰富相关理论研究并为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依据。最后,对本文研究中涉及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提出本文研究的特点。 第二章为文献综述部分。本章分为三个部分进行综述,第一部分是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综述,分为两个维度,一是国内学者对产业政策效应研究的文献综述,二是学者对公司融资的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研究;第三部分为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也分为两个部分进行,分别从产业政策效应和公司融资的影响因素两个方面进行综述。在本章的最后部分是文献述评,通过对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总结并概述目前相关文献的研究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是政策传导机制理论介绍。政策传导机制的相关理论主要由信贷配给理论和金融加速器理论,信贷配给理论认为,政府可以采用干预手段影响信贷市场,由于信贷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导致,由此导致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使得银行选择信贷配给的方式来满足部分信贷需求,从而在微观层面上影响微观经济体的融资。金融加速器理论认为某项产业政策的出台会促使市场提高对该行业或产业的预期,从把预期的提高反映到股价中,更高的股价又会起到改善了资产负债表的作用,资产负债表的改善会降低外部融资成本,从而增加企业的投资,投资的增长又可能会导致提高股价和增加企业的现金流,从而进一步提高市场对企业的预期,进而形成一个产业政策的循环加速器。 第四章为为上市公司总体融资情况的概述。首先对数据搜集整理的制度背景加以介绍,本文的研究期间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个、第十一个和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期间,对三个五年规划的内容加以概述并整理出每个五年规划鼓励的行业类别;第二小节对研究期间样本公司的总融资家数和融资额度情况进行数据汇总和描述分析;第三小节则根据五年计划纲要内容,将上市公司按照是否被产业政策鼓励来分类,整理分析加入产业政策影响后的上市公司融资情况。 第五章为实证研究。本章分为四个小节,第一小节结合前文的理论进行理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本章的研究假设;第二小节介绍样本数据和变量选取过程,对三个五年规划期间的样本选取过程分别描述,本文的研究对象范围为1990年12月20日至2012年12月31日上市的全部A股非金融公司,选取产业政策变量作为实证研究的自变量,当研究对象受到产业政策鼓励时,变量取值为1,否则为0,将上市公司的七种融资方式(IPO、银行借款、定向增发、公开增发、配股、可转债和公司债)分别作为因变量,将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总资产收益率和经营性质作为控制变量;第三小节分析本文中使用到的回归研究方法以及自相关、异方差检验及其修正的原理和过程,对其分析描述;第四个小节为文章的实证分析部分,分别对三个五年规划期间的不同融资进行回归分析,并得到相关研究结论。 第六章为本文的总结,本部分将总结前文的研究结果:产业政策对公司IPO融资有正向影响,产业政策对公司的银行借款融资有负向影响,产业政策对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融资有正向影响,产业政策对上市公司的公开增发、配股、可转债和公司债融资没有统计显著性影响,对前文得出的结论进行简单分析,描述其可能性原因,并结合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结果,对政府在产业政策方面的行为给予建议:首先,政府应该明确产业政策制定和实施的界限,因为产业政策的实施既存在达不到政策制定初衷的问题,也存在政策制定和实施的成本;其次,政府希望影响行业的发展时,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是必要的,因为产业政策能够影响到公司某些方式的融资,进而影响行业的发展情况;再次,在政策实施过程中要加强上市公司监管、大力发展证券市场、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等,以规范和改进上市公司的融资环境,促进上市公司融资市场的快速发展。本章的最后部分结合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指出文章的局限,并对进一步的后续研究进行展望。 本文的研究特点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研究内容的特点。国内外对于产业政策和公司融资的相关文献研究十分有限,对产业政策的研究多集中在产业政策是否有效方面,其他的相关性研究多体现在政府干预和宏观经济变量对于公司融资的影响方面,而对于两者之间的关联性研究十分匮乏,对产业政策如何影响公司不同融资方式的研究更少,本文首次综合上市公司的IPO、增发、配股、银行借款、可转债和公司债几种融资方式,研究产业政策对上市公司这几种融资方式的影响;2、数据方面的特点。以往的相关研究仅对上市公司七种融资方式中的一种或者几种进行研究,研究对象的选取多集中在一个行业或者选取5年以内的研究对象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期间较短。而本文在数据搜集方面,选取1990年12月10日至2012年12月31日上市的全部非金融行业A股上市公司,对数据样本进行分析研究,与之前的相关文献相比,共涉及2393个上市公司,扩大了数据规模,加深了样本容量,在数据方面有自身的特点;3、研究方法的特点。本文在实证研究方面,使用回归分析方法,分别研究十五规划、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期间产业政策对上市公司不同融资方式的影响,得出实证分析的结果,并对回归结果进行自相关、异方差的检验和修正,得出相关结论。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121.3;F27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维云,张宗益;对资本结构财务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年01期

2 周叔莲;吕铁;贺俊;;新时期我国高增长行业的产业政策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9期

3 沈红波;廖冠民;曹军;;金融发展、产权性质与上市公司担保融资[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6期

4 王娟,杨凤林;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最新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2年08期

5 唐国正;刘力;;利率管制对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J];管理世界;2005年01期

6 吴联生;岳衡;;税率调整和资本结构变动——基于我国取消“先征后返”所得税优惠政策的研究[J];管理世界;2006年11期

7 吴文锋;吴冲锋;芮萌;;提高信息披露质量真的能降低股权资本成本吗?[J];经济学(季刊);2007年04期

8 苏冬蔚;曾海舰;;宏观经济因素与公司资本结构变动[J];经济研究;2009年12期

9 朱凯;陈信元;;金融发展、审计意见与上市公司融资约束[J];金融研究;2009年07期

10 吕长江,王克敏;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股利分配及管理股权比例相互作用机制研究[J];会计研究;200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袁中华;我国新兴产业发展的制度创新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2 张敏;制度环境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决策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3396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3396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5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