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国家人地关系的国际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24 18:20
【摘要】:作为地球表层的一个物种,人类生存与发展始终以最大限度的资源与环境占有和获取为第一需求,即使进入现代时期,情况依然如此。实际上,随着社会财富和人口的快速增长,人地关系的稳定与协调始终是各国、特别是人口大国(1亿人口)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和基本目标。自然禀赋(淡水、耕地、草场、森林、能源和矿产)与人文活动(人口、GDP和碳排放)的要素综合分析表明,尽管11个对象国的资源环境秉赋(本底)特征差异明显,但是在资源环境开发的极化效应作用下,各国现代化进程的国家人地关系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紧张状态。一方面,随着资源环境开发规模和深度的不断扩大,国家财富积累与人口数量快速增长;另一方面,环境恶化和资源枯竭对各国乃至全球有限的资源基础支撑能力造成日益严峻的挑战。此方面,日本的国家人地关系演进最具说服力。
[Abstract]:As a species on the surface of the earth,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always take maximum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possession and access as the first need, even in the modern period, the situation is still the same. In fact, with the rapid growth of social wealth and population, the stability and coordination of human-land relations has always been the primary task and basic goal of the sustained development of all countries, especially the large population countries (100 million people). A combined analysis of elements of natural endowments (fresh water, arable land, pasture, forests, energy and minerals) and human activities (population, GDP and carbon emissions) shows that, although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endowment (background) in the 11 target countries, However, due to the polarization effect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land in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of various countries shows different degrees of tension. On the one hand, with the expansion of the scale and depth of the exploitation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the national wealth accumulation and population increase rapidly. On the other hand,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and resource depletion pose an increasingly serious challenge to the limited resource base support capacity of countries and even the world. In this respect, the evolution of Japan's relations between man and land is the most persuasive.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43063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371486)~~
【分类号】:F1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荣斯;丁桑岚;;人地关系理论的研究进展[J];科技资讯;2012年33期

2 张复明;;人地关系的危机和性质及协调思维[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3年01期

3 王铮;论人地关系的现代意义[J];人文地理;1995年02期

4 同钰莹;试论制度因素对人地关系的影响[J];西北人口;2000年04期

5 李刚;可持续发展:基于人地关系演化的思考[J];宿州师专学报;2002年04期

6 王长征,刘毅;人地关系时空特性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年01期

7 焦宝玉;;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理论:人地关系理论及其调控[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1年03期

8 何宏成;论人地关系问题[J];徐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3期

9 黄青禾;农业哲学的重任——为缓解人地关系作出贡献[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2年02期

10 蔡运龙;人地关系研究范型:哲学与伦理思辩[J];人文地理;199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丁文荣;武友德;潘玉君;;基于控制论的人地关系系统调控与优化[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逯承鹏;陈兴鹏;张子龙;李恒吉;;汉藏回民族地区人地关系演变过程动态仿真研究[A];第七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3 张雷;杨波;;资源环境基础论——中国人地关系研究的出发点[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吴映梅;武友德;;民族交接地区人地关系演进状态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5 鲁少华;;人地关系中的可持续发展教育[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6 周尚意;张萌;;区域尺度与人地关系探讨[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7 王成超;;基于区域文化的我国生态脆弱区人地关系机制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张捷;;基于人地关系的书法地理学研究[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9 陈鸣;匡耀求;黄宁生;;从气候变化与人地关系演变看畲族生产习俗的变革[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10 孟华;秦耀辰;;科学发展观的地理学透视[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朱国宏(上海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创造和谐的人地关系[N];中国人口报;2001年

2 孙天胜;旅游开发应坚持人地关系协调[N];光明日报;2005年

3 张建民 鲁西奇;长江中游地区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及其特点[N];光明日报;2004年

4 华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中国农业历史遗产研究室 谢丽;以水为中心的人地关系:塔里木盆地南缘绿洲文明探微[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5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刘敏;和谐社会的实质是各种关系的和谐[N];民主协商报;2005年

6 张彦英;建设地学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N];中国矿业报;2007年

7 谭灵芝 郭艳芹 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齐研究中心副教授 新疆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人地关系要绿洲化不要沙漠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乔家君;中国中部农区村域人地关系系统定量研究——河南省巩义市吴沟村、滹沱村、孝南村的实证分析[D];河南大学;2004年

2 刘桂春;人海关系与人海关系地域系统理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3 任启平;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结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汤卓炜;中国东北地区西南部旧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人地关系发展阶段的量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娟;清代江汉湖区的人地关系[D];湖北省社会科学院;2015年

2 黄琳;人类文明演进与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3 包广静;基于人地关系的自然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武珊珊;基于人地关系压力指数的山东省可持续性评估与预测[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5 魏华杰;广西人地关系现状、趋势与优化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甘彩红;基于耕地与聚落空间耦合的库区腹地人地关系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5年

7 唐吉斯;锡林郭勒盟典型草原牧区人地关系优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年

8 徐锋;基于水源地保护的人内地关系协调发展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9 王丽歌;宋代福建与两广地区人地关系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10 欧阳玲;科尔沁沙地农牧交错带人地关系优化调控实证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3545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3545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c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