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收入国家的国际制度“陷阱”
[Abstract]:Since the 1980s, more developing countries have opted for export-oriented economic models and become increasingly involved in global value chain trade, but the income gap between developing and developed countries has been maintained. There is no convergence that economists generally predict. Especially in the middle income level, although the degree of participation in the global value chain is very deep, it is more restricted by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trade rules, which makes it difficult for them to use industrial policies to achieve industrial upgrading and get rid of the middle-income trap. Based on the preliminary regression analysis of global value chain data, it is found that participation in global value chain is beneficial to the economic growth of low- 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 but h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economic growth of middle and high-income countries. Therefore, for middle-income countries, to achieve sustained economic growth not only needs internal system and governance reform, but also needs to reform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trade rules in order to strive for sufficient industrial policy space. This research helps us to re-understand the impact of globalization on developing countries. Mere integration or resistance to globalization does not necessarily bring economic benefits to developing countries. This provides strong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support for China's demands for reform in international regulation and global governance.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基金】:上海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岗位计划资助
【分类号】:F1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大中;;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程度及演变趋势——基于跨国投入—产出分析[J];经济研究;2015年09期
2 王直;魏尚进;祝坤福;;总贸易核算法:官方贸易统计与全球价值链的度量[J];中国社会科学;2015年09期
3 尹伟华;;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与方式——基于世界投入产出表的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年08期
4 郑宇;;从“世界工厂”到“全球办公室”——中印制度与经济发展模式比较[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年07期
5 罗长远;张军;;附加值贸易:基于中国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14年06期
6 李辉;唐世平;金洪;;帝国的光环:美国金融危机的历史制度解释[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4年03期
7 樊茂清;黄薇;;基于全球价值链分解的中国贸易产业结构演进研究[J];世界经济;2014年02期
8 廖凡;;构建更加公平的国际贸易体制——对WTO互惠原则的再思考[J];国际贸易;2007年06期
9 林毅夫;张鹏飞;;后发优势、技术引进和落后国家的经济增长[J];经济学(季刊);2005年04期
10 李春顶;石晓军;费太安;;主动反倾销的生产率促进效应:中国证据及其解释[J];财贸经济;2013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东梅;姜延书;何思浩;;中国服务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演变——基于增加值核算的研究[J];经济问题;2017年01期
2 侯方淼;姚茂元;彭鹏;;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对美出口增加值贸易分析——以林产品为例[J];林业经济;2016年12期
3 胡鞍钢;任皓;;中国高技术产业如何赶超美国[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年12期
4 钱学锋;毛海涛;徐小聪;;中国贸易利益评估的新框架——基于双重偏向型政策引致的资源误置视角[J];中国社会科学;2016年12期
5 牛华;宋旭光;;服务业垂直专业化份额的变迁及国际比较[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6年06期
6 盛斌;陈帅;;全球价值链、出口国内附加值与比较优势:基于跨国样本的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6期
7 许春;张晨诗;;技术引进与我国高技术产业升级关系的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6年22期
8 李静;楠玉;;垂直专业化“挤出效应”与技术进步迟滞[J];国际贸易问题;2016年11期
9 彭冬冬;杜运苏;;中间品贸易自由化与出口贸易附加值[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6年06期
10 李智伟;;我国对外进出口贸易“双降”的成因与发展路径[J];对外经贸实务;2016年1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维林;;中国式出口的价值创造之谜:基于全球价值链的解析[J];世界经济;2015年03期
2 罗长远;张军;;附加值贸易:基于中国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14年06期
3 李昕;徐滇庆;;中国外贸依存度和失衡度的重新估算——全球生产链中的增加值贸易[J];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01期
4 罗长远;张军;;中国出口扩张的创新溢出效应:以泰国为例[J];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11期
5 李昕;;贸易总额与贸易差额的增加值统计研究[J];统计研究;2012年10期
6 Jun Zhang;Dongbo Tang;Yubo Zhan;;Foreign Value-added in China's Manufactured Exports:Implications for China's Trade Imbalance[J];China & World Economy;2012年01期
7 文东伟;;经济规模、技术创新与垂直专业化分工[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年08期
8 陈爱贞;刘志彪;;决定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的因素——基于各细分行业投入产出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1年04期
9 谢富胜;李安;朱安东;;马克思主义危机理论和1975—2008年美国经济的利润率[J];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05期
10 陶然;汪晖;;中国尚未完成之转型中的土地制度改革:挑战与出路[J];国际经济评论;2010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速炎;;中国经济面临“中等收入陷阱”挑战[J];观察与思考;2009年05期
2 滕泰;;中国能跨过“中等收入陷阱”吗?[J];全国新书目;2009年05期
3 马文余;;落实科学发展观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J];新远见;2009年07期
4 安宇宏;;中等收入陷阱[J];宏观经济管理;2010年01期
5 邓;乔榛;;“中等收入陷阱”的中国式特征及规避[J];当代社科视野;2010年05期
6 李楠;孙成;;中国规避“中等收入陷阱”的对策探析[J];学习月刊;2010年13期
7 胡鞍钢;;中国会掉进“中等收入陷阱”吗[J];商周刊;2010年15期
8 胡鞍钢;;中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J];当代经济;2010年15期
9 胡鞍钢;;“中等收入陷阱”逼近中国?[J];人民论坛;2010年19期
10 高伟;;中等收入陷阱假说[J];人民论坛;2010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田井泉;;“中等收入陷阱”:现实与跨越[A];第六届中国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古耀杰;;我国规避“中等收入陷阱”风险的路径选择[A];2012-2015年转型期的中国——中国未来研究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张瑾;;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具备四大有利条件[A];中国智库经济观察(2013年第1辑)[C];2013年
4 ;第四十四期 如何避免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A];中国智库经济观察(2013年第1辑)[C];2013年
5 宗良;;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面临的挑战与抉择[A];中国智库经济观察(2013年第1辑)[C];2013年
6 徐长春;;推进国际科技中心建设 破解“中等收入陷阱”[A];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2010-2011)[C];2011年
7 周文;孙懿;;中国面对“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的解构:本质、挑战与对策[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年会暨外国经济学说与国内外经济发展新格局(会议文集)[C];2011年
8 庄巨忠;;超越低成本优势:中国经济如何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A];2012年秋季CMRC中国经济观察(总第31期)[C];2012年
9 卢现祥;罗小芳;;中国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吗——基于利益集团理论视角的分析[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2012):——稳中求进的中国经济[C];2012年
10 左连村;林正静;;广东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思考[A];市场经济与增长质量——2013年岭南经济论坛暨广东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驻京记者 孙佳华;谨防“中等收入陷阱”[N];解放日报;2007年
2 清华大学中国国情研究中心主任 胡鞍钢;中国能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N];北京日报;2010年
3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博士、长策智库全球宏观经济政策特约研究员 曾铮;马来西亚意欲摆脱“中等收入陷阱”[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胡雅君 实习记者 张晓阳;跨越“中等收入陷阱”[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5 李友忠 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博士 采访 李金金;中国是否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N];北京科技报;2011年
6 记者 韩洁 徐蕊;避“中等收入陷阱”,须主动转型[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7 韩洁;如何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N];中国信息报;2011年
8 北京大学副校长 刘伟 本报记者 罗彦 整理;穿越中等收入陷阱[N];人民日报;2011年
9 中央党校教授 陈江生;中国发展不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肖国忠;多方着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N];光明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毕磊;新常态下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2 关丽洁;“中等收入陷阱”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D];吉林大学;2013年
3 柳勇;有效资本积累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D];南开大学;2012年
4 孙琦峰;中国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的路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5 李玲玲;收入差距、有效需求不足与经济增长放缓[D];暨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杰;我国面临中等收入陷阱威胁及规避政策研究[D];青岛大学;2012年
2 姜玉凯;“中等收入陷阱”跨越与中国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3 孙盼;关于“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3年
4 林硕;基于国际经验的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5 高琴琴;论中国规避中等收入陷阱问题[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6 李帅;中国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和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7 马瑜;中国经济雁阵式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8 费晓娟;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4年
9 程雪娇;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10 刘鹏;中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D];兰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3941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394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