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注入与漏出:典型中等收入国家的经济循环与增长——兼论西方经济增长理论在发展中国家的适用性

发布时间:2019-03-11 16:45
【摘要】:西方主流经济增长理论在指导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中显然没有像指导发达国家那样成功,中等收入国家普遍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典型中等收入国家在经济腾飞阶段依靠外部注入快速实现了工业化,但由于未能培育出具备自生能力的国民企业体系和成熟的本土资本市场,其经济体构造先天性存在缺陷,进而使其国民经济循环存在三种经济漏出,即国际漏出、政府漏出和寡头(分利集团)漏出,而无论是外部注入和还是内部注入的作用都被这三种经济漏出抵消了,并导致西方经济增长理论所提供的促进经济增长政策失效。堵塞中等收入国家经济循环漏洞的关键是培育健康的国民企业和建设维护本土资本市场,进而构造健全的经济体。从长远角度看,突破中等收入陷阱需要"政府—市场—社会"三元协调发展,流体力学和国民经济循环的"注入—漏出"机制也为经济增长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
[Abstract]:Western mainstream economic growth theory in guiding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is obviously not as successful as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middle-income countries generally fall into the "middle-income trap". Typical middle-income countries have achieved rapid industrialization through external injection during the period of economic take-off, but their economies have congenital defects due to their failure to foster a self-sustaining national enterprise system and mature indigenous capital markets. Then there are three kinds of economic leakage in its national economic circulation, namely, international leakage, government leakage and oligarch (profit-sharing group) leakage, and the effects of both external and internal injection are offset by these three economic leaks. And causes the western economic growth theory to provide the promotion economic growth policy invalidation. The key to plug the loopholes in middle-income economies is to foster healthy national enterprises and build and maintain local capital markets to build sound economies. From a long-term point of view, breaking through the middle-income trap requires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government-market-society", and the "injection-leak" mechanism of hydrodynamics and national economic circulation also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for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rowth theory.
【作者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深圳学派建设丛书资助项目(ND-2016-00373)
【分类号】:F11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建福;论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历程[J];经济师;2001年10期

2 郭福春,阮刚辉;经济增长理论的演化进程[J];北方经济;2002年05期

3 韩保江;;“追赶型经济增长理论”与中国经验——评钟阳胜《追赶型经济增长理论:一种组织经济增长的新思路》[J];学术研究;2007年01期

4 纪玉山;;对经济增长理论的全面审视和有力拓展——评《经济增长理论探索》[J];经济纵横;2009年11期

5 何爱平;;经济增长理论的重要创新与探索——评《以质量看待增长:对新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价与反思》[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0年03期

6 李小宁;;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的传统经济增长理论扩展[J];广义虚拟经济研究;2010年04期

7 杨佳斯;葛敬豪;;浅析西方经济增长理论四个历史时期主要代表思想[J];商;2011年05期

8 王珂英;张鸿武;;经济增长理论中趋同研究的新进展综述[J];学理论;2012年11期

9 柳循晓;;从经济增长理论看以色列的经济及启示[J];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22期

10 赵艳强;;基于经济增长理论中的技术因素研究[J];企业导报;2013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刘连支;;经济增长中的物质平衡问题探讨[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代表论文集[C];2006年

2 董瑞华;;马克思的经济增长理论与上海经济增长方式转变[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3 王洪超;;权衡论:基于传统哲学与中医理论的另类经济增长理论[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第2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赵学增;;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研究[A];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C];1996年

5 雷卫民;;略论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A];《资本论》与贫困问题研究——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高波;张志鹏;;文化资本:经济增长源泉的一种解释[A];当代中国经济问题探索(下册)[C];2004年

7 ;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融合——基于资本有机构成的新解释[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8 吴义刚;;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宏观经济发展成就的反思[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卓元;经济增长理论的新进展[N];光明日报;2002年

2 梦霖;《追赶型经济增长理论》[N];人民日报;2009年

3 本报实习记者 林立;对经济增长理论的坚实探索[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4 张亚东;内生性经济增长理论对钢铁工业创新发展的启示[N];世界金属导报;2010年

5 主讲人 夏业良;经济增长理论的演进:我们期望怎样的增长?[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6 李力 编译;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N];中国贸易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韩秀琪;可持续发展需要理论创新[N];光明日报;2002年

8 李平 王宏伟 郑世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重要历史使命召唤技术经济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9 赤天;要着力构建依靠创新而不是模仿的经济模式[N];中国审计报;2013年

10 刘学敏;建立节约型社会需要“四个转变”[N];光明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梁言顺;论低代价经济增长[D];中共中央党校;1997年

2 杨依山;经济增长理论的成长[D];山东大学;2008年

3 刘明国;经济长期增长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4 邹全胜;要素演进与开放收益[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7年

5 张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素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赵建;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孟宵;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格日勒图;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4年

3 祝秀梅;文化视角下的经济增长理论与政策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4 陈娜娜;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5 邓军;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探析[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杨铁牛;马克思的经济增长理论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7 蒋琼;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对关中[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8 侯建国;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新探[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9 刘国栋;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历程[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10 何恒远;技术与制度的互动研究[D];湘潭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4384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4384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1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