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湖北房县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9-03-30 12:15
【摘要】:县域经济担负着农村经济和城镇经济的双重发展任务,,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县域经济是否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村和城镇的发展。房县是湖北省贫困县,长期以来其经济发展水平在湖北一直处在落后地位。如何加快其经济发展是摆在当前十分紧迫的现实问题。 本文以探寻房县经济发展对策为主线,运用县域经济的基本理论,采用比较研究和实证研究方法,对房县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县域经济的研究动态,阐述了县域经济的基本理论;然后,以福建省大田县和三元区等我国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为例,总结出可供县域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接着,对房县经济发展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了制约房县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即农民科技素质不高,农业经营分散,工业缺乏内在活力,工业园区发展滞后,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旅游特色不明显等;最后,分别从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创立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大力发展山区特色农业,加快调整工业内部结构,提高工业竞争力,打造旅游名县,提升旅游产业带动效应等方面提出了加快发展房县经济的对策。本文研究成果对房县经济发展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也可供其他类似县市参考。
[Abstract]:County economy bears the dual development task of rural economy and urban economy. 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of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stability. Whether county economy can get good development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and urban areas. Fang County is a poor county in Hubei Province, its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has been in a backward position in Hubei Province for a long time. How to speed up its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a very urgent and realistic problem at present. Based on the basic theory of county economy and the methods of comparative research and empirical research, this paper makes a deep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Fangxian County,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of Fangxian County. Firstly, the research trends of county economy at home and abroad are introduced, and the basic theory of county economy is expounded. Then, taking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ina's coastal areas such as Datian County and Sanyuan District of Fujian Province as examples,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y economy are summarized. The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Fangxian County are analyzed deeply, and the main factors restricting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Fangxian County are pointed out, that is, the low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quality of farmers, the dispersion of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the lack of intrinsic vitality in industry, and the lag in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parks. The infrastructure of tourism is not perfect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ourism are not obvious. Finally, from improving the environmen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creating moder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methods, vigorously developing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in mountainous areas, speeding up the adjustment of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industry, improving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and creating famous tourist counties, Promote the driving effect of tourism industry and other aspects proposed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of Fangxian countermeasures.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is paper have certain guiding significance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Fangxian County, and can also be used as reference for other similar counties and cities.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轻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1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臧武芳;浅析留学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J];乡镇经济;2000年03期

2 叶瑜;日本经济发展的大区域观[J];中国经贸导刊;2000年12期

3 石海松;抓成果转化 促经济发展[J];安徽农业;2000年11期

4 盛洪昌;世纪之交的世界经济趋势及中国经济发展的环境[J];长春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5 张海庆;促进经济发展的财政思考[J];财税与会计;2000年05期

6 刘明珂;努力优化经济发展的环境[J];发展论坛;2000年05期

7 王友忠;实施十大工程推动经济发展[J];发展论坛;2000年12期

8 杨启先;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必须解决两大问题[J];福建改革;2000年11期

9 李恒元;农村城镇化,是拉动地县经济发展的突破口[J];发展;2000年03期

10 赵虎;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 全面推动红古经济发展[J];甘肃农业;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翟庆昌;李颖;李有为;杨雨;张宁;;天津市民营经济发展报告[A];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No.5(2007~2008)[C];2008年

2 司应武;查全胜;;安徽省民营经济发展报告[A];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No.6(2008~2009)[C];2009年

3 薛志连;史珞;黄官清;;湖北省民营经济发展报告[A];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No.6(2008~2009)[C];2009年

4 逄锦聚;刘书祥;;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A];理论·改革·发展[C];1998年

5 杨蔚东;张卫江;朱效荣;李慧;李民;王新春;柴彬;苑庆彬;李颖;高跃兰;杨雨;张宁;于明浩;孙增泰;赵春河;畅彦周;刘思绮;;2010年京津冀地区民营经济发展报告[A];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No.8(2010~2011)[C];2011年

6 王洪春;;人口优生与经济发展[A];’96全国优生科学大会大会学术讲演与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7 董辅y=;;目前和未来我国经济发展形势的分析及看法[A];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技术经济发展[C];2000年

8 张学天;;贯彻省十次党代会精神 推动都兰经济发展[A];海西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发展问题研讨会专刊[C];2002年

9 迟树功;;促进山东民营经济发展的新构想[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3年

10 王明贤;;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发展的能力[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凤;民营经济正成为推动我市经济发展主力[N];雅安日报;2007年

2 记者 相恒波;围绕经济发展 探索党建新路[N];延边日报;2007年

3 郑永忠;把工作触角伸向经济发展前沿[N];运城日报;2007年

4 本报评论员;全力打造低成本、高效益、无干扰的经济发展环境[N];商丘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董瑶;省工商联力促改善非公经济发展环境[N];贵州政协报;2009年

6 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李文斌;深入推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N];安阳日报;2009年

7 记者 侯若志;兰州经济发展要实现率先跨越[N];甘肃日报;2011年

8 记者 万晶晶;市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研修班结业[N];淮安日报;2011年

9 何继伟;恩路创新带来经济发展新天地[N];黄河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孟振兴;筑牢经济发展的基石[N];南宁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建雄;孙中山经济发展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赵岳阳;中国经济发展的制度优势[D];吉林大学;2012年

3 孙希有;经济发展的人文向度[D];吉林大学;2004年

4 剧宇宏;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的机制与制度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5 吴练达;制度、行为与经济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周为民;中国经济发展史论[D];中共中央党校;1992年

7 任保平;低成本经济发展的制度阐释[D];西北大学;2002年

8 蔡典维;论知识经济时代政治发展走向与政府新作用[D];山东大学;2003年

9 马力宏;制度供给与经济发展[D];复旦大学;2006年

10 唐龙;价值观与经济发展[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海燕;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非正式制度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2 李冬敏;加快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思考[D];安徽大学;2005年

3 胡榕;长株潭试验区内生经济发展动力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4 张婧姝;沙特经济发展对维持社会稳定的作用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3年

5 李男;非正式制度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赵朋;政府在韩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D];青岛大学;2005年

7 赵丽;科技对经济发展由支撑进入引领的作用机理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8 高杰;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新论[D];四川大学;2007年

9 刘晓春;县域高职教育服务当地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2年

10 刘梦宁;民营经济发展瓶颈及政府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4500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4500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4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