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中国代际收入流动性与传递机制

发布时间:2017-03-17 17:00

  本文关键词:中国代际收入流动性与传递机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然而,要想全面理解当前中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不仅需要研究收入分配的结果,还要关注收入分配过程中的机会不平等。代际收入流动是反映收入差距代际传递程度的核心变量,也是衡量机会公平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准确了解代际收入传递程度和传导机制是理解机会公平与制定有效政策的必要条件。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年父子单年收入数据,对中国代际收入流动性及其因果机制进行实证研究。具体来说,采用转换矩阵和对数线性模型对中国代际收入流动程度进行定量分析。然后,利用工具变量法对父亲收入及其人力资本在代际收入传递过程中的真实作用进行识别。最后,对代际收入弹性估计偏误进行纠正。实证结果表明:(1)OLS估计得到的代际收入弹性等于0.357,纠正测量误差后,弹性值在0.6左右。(2)中国代际收入传递主要由父亲收入的作用解释,父代对子代的投资是代际收入传递主要的因果机制,人力资本传递的作用较小。本文结论说明: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中国代际收入流动性较小,代际收入传递显著。这一过程主要通过父代对子代的人力资本投资产生。因此,当前中国不仅面临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的困境,而且这一过程也将在代际之间传递。这将对社会公平机制造成严重的破坏,不利于经济平稳、可持续发展。总之,中国代际收入流动问题亟需引起各方重视,政府应该制定有效措施改善代际流动现状。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如何有效提高中国代际收入流动性提供了指导。由于父代对子代人力资本的投资是代际收入主要的传导机制,因此,提高代际收入流动性的重点在于均化父代投资。政府需要在弥补贫富家庭投资差距上有所作为。例如,完善公共教育制度,加强卫生医疗等民生工程建设等。
【关键词】:代际收入流动 因果机制 收入差距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124.7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1 绪论7-13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7-10
  • 1.2 研究内容与结构10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图10-12
  • 1.4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12-13
  • 2 文献综述13-25
  • 2.1 代际收入流动研究发展历程——从社会学到经济学13-15
  • 2.2 代际收入流动性的测算15-19
  • 2.3 代际收入流动趋势与跨国比较19-21
  • 2.4 代际收入流动内在机制21-22
  • 2.5 中国代际收入流动研究综述22-25
  • 3 理论模型与实证方法25-31
  • 3.1 代际收入传递微观基础25-27
  • 3.2 两因素模型27
  • 3.3 识别策略27-31
  • 4 实证分析31-39
  • 4.1 数据来源和工具变量选择31-33
  • 4.2 代际收入流动性测算33-35
  • 4.3 代际收入因果机制识别35-37
  • 4.4 代际收入弹性估计误差纠正37-39
  • 5 稳健性检验39-43
  • 5.1 极端值39-40
  • 5.2 生命周期偏误40
  • 5.3 多因素模型40-43
  • 6 结论与政策建议43-46
  • 6.1 研究结论43
  • 6.2 政策思考43-44
  • 6.3 研究展望44-46
  • 参考文献46-51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51-52
  • 致谢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徐晓红;;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代际传递变动趋势:2002—2012[J];中国工业经济;2015年03期

2 龙翠红;王潇;;中国代际收入流动性及传递机制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3 吕光明;徐曼;李彬;;收入分配机会不平等问题研究进展[J];经济学动态;2014年08期

4 何石军;黄桂田;;中国社会的代际收入流动性趋势:2000~2009[J];金融研究;2013年02期

5 陈琳;袁志刚;;中国代际收入流动性的趋势与内在传递机制[J];世界经济;2012年06期

6 王美今;李仲达;;中国居民收入代际流动性测度——“二代”现象经济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7 方鸣;应瑞瑶;;中国城乡居民的代际收入流动及分解[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05期

8 王海港;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的代际流动[J];经济科学;2005年02期


  本文关键词:中国代际收入流动性与传递机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31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531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d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