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外资集聚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1 07:43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在持续扩大,尤其是地区收入差距问题日益突出。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来看,2017年收入最高省份是最低省份的3.82倍,京沪地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已接近6万元,而西部地区的西藏、甘肃等七个省份,收入均不超过2万元,可见我国地区之间的收入水平相差较大。地区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必然会影响民族和谐,并引发一系列社会矛盾,危及社会稳定。十九大会议上,已明确提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区域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已经成为影响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因素,因此,探讨地区收入差距问题,制定合理的政策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是建设和谐民族、美好社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且现实的课题。外资的利用是影响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在吸引外资的综合能力上也在逐渐增强,但外资在我国地区分布上是不均衡的,大部分外资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外资的集聚效应会吸引更多的资本流向资本集中地区,这将会进一步扩大不同地区间的差距。本文系统梳理了地区收入差距与外商投资的相关理论,对我国2000-2016年地区收入差距和外资的变化特点进行了描述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2000-2016年相关数据测算收入泰尔指数、外资集聚指数等变量,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外商投资对地区内部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建立空间计量模型探讨外资集聚对地区间收入差距的影响。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从地区收入差距来看,我国地区居民人均收入基本呈现从东往西逐渐减少的阶梯分布,在绝对指标上,我国地区收入差距呈现扩大的趋势,但在相对指标上,地区收入差距在逐渐缩小;从外商投资来看,我国外资集聚度较高,大部分外资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其他地区在利用外资上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尤其是中部地区最为突出;从面板数据模型结果来看,外资的利用均有利于缩小东部、中部以及西部地区内部居民收入差距,但对东北地区则不影响;从空间计量分析结果来看,外资集聚与地区间收入差距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关系,外资的集聚现象不利于缩小我国地区间收入差距,外资通过影响地区科技水平的发展会扩大地区间收入差距,而通过影响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则会缩小地区间收入差距。基于所研究的问题和得出的结论,本文为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地区均衡发展,提出了调节外资均衡分布、实现地区政策差异化以及平衡地区教育水平等一系列对策建议。
【图文】:

居民人均收入,极差,平均差,实际值


图 3-1 地区人均收入与全国人均收入的比较2.极差、平均差、标准差根据各地区的居民人均收入数据和极差概念、公式(3-1)以及(3-2)分别计算了 2000-2016 年四大地区居民人均收入的极差、平均差和标准差,结果如图3-2 所示。从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值的极差来看,2000 年的最高收入地区与最低收入地区之差为 2533 元,2016 年则增长到 12278 元,上升了 4.85 倍;从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值的平均差来看,2000 年到 2016 年增长了 3071 元,上升了 4.71 倍;从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值的标准差来看,从 2000 年的 997 元增长到 2016 年的 4722元,上升了 4.74 倍。从变化趋势来看,三者的走势较为一致,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01 年四大地区的人均收入标准差超过 1000 元,之后开始增长速度较快,但近几年增长速度有所减缓。总体而言,从收入差距绝对指标结果来看,我国地区间的绝对收入差距在逐渐扩大。

绝对收入,差距,加权变异系数


图 3-2 2000-2016 年四大地区绝对收入差距3.2.2 地区相对收入差距的变化轨迹.加权变异系数基于各地区的居民人均收入数据和公式(3-4)计算了我国 2000-2016 年东、西以及东北这四大地区的人均收入加权变异系数,如图 3-3 所示。从这十的加权变异系数来看,总体变化趋势是先缓慢增长后再逐渐下降;其中,变异系数最大值是在 2006 年,达到 0.33,,2015 年的加权变异系数值最小,.242;2010 年以后,四大地区的人均收入加权变异系数值均不超过 0.3,且趋势较为明显。因此,从加权变异系数这一相对指标来看,本世纪以来,东、中、西以及东北四个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越来越明显,但是最近几年收入差距具有逐渐缩小的趋势。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832.6;F124.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晋川;吴兴杰;;我国地区收入差距、流动人口与刑事犯罪率的实证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预印本;2009年09期

2 张银凤;;浅析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地区收入差距[J];现代国企研究;2017年18期

3 高云;;我国地区收入差距的现状与对策[J];对外经贸;2012年02期

4 高连水;尹碧波;刘明;;我国居民地区收入差距的变动趋势及其解释[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5 高连水;;居民地区收入差距对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度有多大——以2008年为例的探讨[J];当代经济科学;2011年02期

6 孙敬水;何东;;地区收入差距的形成机理及实证[J];统计与决策;2011年23期

7 张平;陶纪坤;;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地区差异对地区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J];兰州学刊;2008年02期

8 张其仔;郭朝先;;科技投入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9 谢里;谌莹;邝湘敏;;产业集聚拉大了地区收入差距吗?——来自中国制造业的经验证据[J];经济地理;2012年02期

10 刘灵芝;代欣欣;王雅鹏;;中国农村地区收入差距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2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周重阳;;劳动力流动与收入差距扩大的悖论——基于两种劳动生产率差异的分析[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尹继东;王秀芝;;地区收入差距与人口迁移的关系:以中部地区为例[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樊纲;王小鲁;张泓骏;;劳动力转移对地区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A];中国改革与发展报告2005:收入分配与公共政策[C];2005年

4 何旭东;;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制度性分析[A];当代中国经济问题探索(下册)[C];2004年

5 刘志飞;;江西省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对农村消费的影响[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14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上)[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高连水;我国地区收入差距变动的特征及应对[N];人民日报;2009年

2 小舟;东部与中西部地区收入差距将持续扩大[N];中国消费者报;2001年

3 丁一民 编译;避免收入差距在全球范围内加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

4 木佳;居民收入差距加大 呼唤制度积极应对[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5 姜蓉;林毅夫:农民小康才是“全面小康”[N];中国经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孟令岩;FDI对我国地区收入差距影响分析[D];辽宁大学;2011年

2 刘燕平;中国省际劳动力迁移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3 彭兆祺;经济转型期我国地区收入差距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土兰;外资集聚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

2 刘晶晶;贸易自由化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D];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3 谌莹;中国制造业集聚影响地区收入差距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4 刘小莹;公共投资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5 张煜;FDI对中国地区收入差距影响分析[D];新疆财经大学;2014年

6 王昭颐;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D];复旦大学;2013年

7 刘斌;金融发展与西部地区收入差距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张帅;交易效率与缩小地区收入差距[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9 聂晓娟;广东省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10 马文彬;我国地区收入差距影响因素和对策研究[D];暨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5930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5930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1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