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西三角”经济圈金融集聚效率评价

发布时间:2020-03-30 19:03
【摘要】:“西三角”经济圈作为一个复合经济区,包含成渝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具有着重要的战略价值和现实意义。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相继成长为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与这三个位于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增长极相比,广大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极的增长较为缓慢。新常态的经济条件下,随着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深入,广大中西部经济发展也凸显了对经济增长极的渴求。本文选取2011-2015年“西三角”经济圈30个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有关指标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对“西三角”经济圈金融集聚水平进行测度,得出各城市金融集聚综合得分,分析出此地区主要城市之间金融资源和金融集聚情况的差异;同时建立相应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使用DEA分析方法中的CCR和BCC模型对“西三角”经济圈30个城市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深入的分解分析。最后,考虑到“西三角”经济圈的特殊性,引入DEA-Tobit模型,对影响此经济圈金融产业集聚效率的重要因素进行回归分析。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西三角”地区金融资源分布极不均匀,集中于成都、西安和重庆三大省会/直辖市城市。地区金融产业发展巨大的差距使“西三角”经济圈金融资源集聚以及金融集聚效率的提高面临巨大挑战。(2)“西三角”经济圈,除了三大中心城市成都、西安、重庆的金融集聚效率保持持续良好的发展态势外,其他地区金融产业集聚效率处于短暂的有效状态,集聚效率近5年没有形成持续提高态势,与纯技术效率相比,“西三角”金融集聚规模效率的提升空间更大。(3)“西三角”经济圈金融集聚效率整体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存在众多规模报酬递增区域,说明此区域金融企业规模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金融产业进一步集聚以及金融集聚效率的提高存在着现实性和可行性。(4)文章最后采用DEA-Tobit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实证结果显示了“西三角”地区的特殊性,此地区将来需要不断弥补在经济基础、信息通讯水平、金融创新水平方面的不足,同时重视政府支持因素和对外经济开放式水平因素对“西三角”经济圈金融集聚效率提高的重要促进作用。
【图文】:

经济圈,三角,范围,综合功能区


第三章 “西三角”经济圈金融集聚现状评价三角”经济圈的介绍三角”经济圈的范围界定圈从功能和性质上可以划分为单一功能区和综合功能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单一功能与应运而生。与之相对应,综合功能区能够更好的发挥协调城乡之间、行业之间的生产和非生产关系。建立合理的国际分工与区(周起业,1992)。此前,,《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就将关中-天经济区一并纳入国家的发展战略层面上来,而这两个经济区就其功能和功能区。《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四川、重庆,陕西以及两个经更在西部大开发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而“西三角”是一个范围更广、地位更高、辐射能力更强的综合功能区。从空间布局上来看,“西三角”了成渝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而且将介于这两个经济区之间的秦进来,在功能上继承了两个经济区的所有功能,并且还具备了新的功能示范区等。成渝经济区正在开展的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这一将其他功能相向关中地区扩散。

碎石


用 KMO 检验后,需要求出非负特征根并提取主成分,这就利用了相 3-7 所示,对 2015 年“西三角”经济圈 15 个指标变量提取两个主成率达到 91.48%。之后利用 2 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与累计贡献率的加权平均。表3-7 解释总方差初始特征值 旋转载荷平方和总计 方差百分比 累积 % 总计 方差百分比 累积12.456 83.04 83.04 12.313 82.089 82.01.266 8.44 91.48 1.409 9.391 91.40.545 3.63 95.1110.402 2.681 97.792... ... ...-3 为公共因子碎石图,图中折线可以反映出前两个公共因子的特征值势反映强烈,到了第 3 个特征值后,慢慢趋于平稳直至接近一条水平主成分因子能够较好的提取众多变量的所有信息。
【学位授予单位】:石河子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832.7;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斌斌;;产业结构调整与生产率提升的经济增长效应——基于中国城市动态空间面板模型的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5年12期

2 冯长春;曾赞荣;崔娜娜;;2000年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J];地理研究;2015年02期

3 金碚;;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5年01期

4 汪克亮;孟祥瑞;程云鹤;;技术的异质性、节能减排与地区生态效率——基于2004~201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5年02期

5 王亚菲;谢清华;;中国区域资源消耗及其驱动因素分析[J];统计研究;2014年11期

6 王宇;郭新强;干春晖;;关于金融集聚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理论研究——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系统和消息冲击的视角[J];经济学(季刊);2015年01期

7 徐维祥;舒季君;唐根年;;中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测度[J];经济地理;2014年09期

8 王新越;宋樝;宋斐红;于世远;;山东省新型城镇化的测度与空间分异研究[J];地理科学;2014年09期

9 吴金艳;;西部地区生态效率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学术论坛;2014年06期

10 于斌斌;金刚;;中国城市结构调整与模式选择的空间溢出效应[J];中国工业经济;2014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杜明凯;中国城镇化与生态效率相关性研究[D];云南大学;2014年

2 楼蔚;金融集聚效率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079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6079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c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