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中等收入群体“青黄不接”[J];理论参考;2003年02期
2 李伟杰;关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5期
3 黄维德,陈欣;上海中等收入群体的划分及特征[J];上海综合经济;2004年08期
4 徐双道;浅论农民是中等收入群体扩展的主体[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5 顾纪瑞;界定中等收入群体的概念、方法和标准之比较[J];现代经济探讨;2005年10期
6 刁永祚;;中等收入群体的基本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7 陶冶;;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有效途径——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扩中”的探讨[J];上海经济研究;2006年09期
8 肖富群;;当前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构成分析[J];改革与战略;2006年11期
9 梁英;;论中等收入群体发育的社会条件[J];桂海论丛;2007年01期
10 朱土兴;;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收入比重的路径[J];经济科学;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胡俊;;和谐社会:一个以利益格局均衡为基础的制度安排[A];社会转型中的和谐社会构建——上海市党校系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刘琳;;对“二次房改”的认识和讨论[A];激辩“新住房策论”[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仇立平;中等收入群体≠中产阶层[N];贵阳日报;2007年
2 莫言锋;中等收入群体成“房奴主体”是危险信号[N];经济参考报;2007年
3 罗凰凤;浙江发布调查报告关注中等收入群体[N];中国质量报;2010年
4 记者 张剑羽;培育中等收入群体[N];团结报;2012年
5 韩哲;应关注中等收入群体的“压力山大”[N];北京商报;2012年
6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迟福林 ;中国将形成6亿中等收入群体[N];江苏经济报;2012年
7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 夏锋;以城镇化推动中等收入群体倍增[N];上海证券报;2012年
8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许耀桐;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国家职责[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2年
9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研究所 何冬妮;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容之道[N];上海证券报;2013年
10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迟福林;收入翻番的核心:中等收入群体倍增[N];光明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胡进考;全面深化改革时期我国农村中等收入群体发展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娴;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及其对社会稳定作用的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2 郝颖;中等收入群体与扩大消费需求[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3 皇甫俊丽;如何扩大我国中等收入群体[D];浙江工商大学;2013年
4 魏靖;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生存现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5 张雪;兰州市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对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6 李雨潼;促消费背景下扩大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路径探析[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7 张宁;中等收入定位与人口度量模型研究[D];兰州财经大学;2015年
8 刘亚;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测度及其影响因素分解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6年
9 马飞阳;我国城镇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变动的统计分析[D];兰州商学院;2013年
10 刘璐;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变动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6143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614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