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基于两阶段的我国区域创新效率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7 00:33
【摘要】:21世纪,全球竞争日益加大,各国都在依靠创新驱动经济增长。但是,就我国而言,必须清楚的看到,尽管创新的投入每年都在不断增大,实际转化为创新的产出远不及投入的强度,这就涉及到效率的问题。所以创新效率的科学衡量与测算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当前大部分的学者研究创新效率的时候,都把创新的过程看成是一次性的。但是,其实从创新资源的投入到创新成果产出最终能被企业所利用带来经济价值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分阶段去解剖这个过程,对每个阶段分别去研究其效率问题,从而可以使研究的更具体、深入。本文根据创新过程的特点将创新过程分为创新研发和创新应用两个阶段,并在两个阶段分别选取合适的投入产出指标。在区域创新效率评价上利用BCC模型和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对我国26个省市地区进行测算。据此比较两个阶段各个省市区域创新效率的差异和历年区域创新效率的动态变化。然后对于所测算的区域创新效率,进一步地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对我国区域创新的空间外溢效应和价值链外溢效应进行研究。通过实证发现,我国区域创新系统在创新研发和创新应用两个阶段的效率都比较低,创新研发阶段综合技术效率为0.72,创新应用阶段综合技术效率为0.44。对综合技术效率的分解发现两个阶段规模效率都大于纯技术效率,说明我国区域创新是规模拉动型的。区域创新地域差异较大,并且两个阶段也有所不同。创新研发阶段,东部和中部创新效率要低于西部和东北地区,但是在创新应用阶段,东部和中部又明显高于西部和东北。从动态角度来看,创新研发阶段的效率增长非常缓慢,创新应用阶段效率变化率较高,增长较快。对于区域创新的价值链外溢效应,存在着价值链前端(一阶段)对价值链后端(二阶段)单向的溢出效应,而价值链后端对前端则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于空间溢出效应,两阶段均有不同程度的空间聚集现象,但创新应用阶段的溢出效应更为明显。控制变量中,政府和金融机构在创新研发阶段起到促进作用,在创新应用阶段则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创新主体科技经费支出、劳动者素质、产学研合作程度都会对两阶段创新效率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12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解鑫;刘芳芳;冯锋;;以企业为主体视角下的我国区域创新效率评价研究——基于30个省域面板数据[J];科技管理研究;2015年01期

2 程鹏;;高校R&D知识溢出与区域创新能力——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实证研究[J];教育与经济;2014年06期

3 林志扬;从奎;;中国省际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分析——基于DEA-Malmquist指数[J];生产力研究;2014年02期

4 余泳泽;刘大勇;;我国区域创新效率的空间外溢效应与价值链外溢效应——创新价值链视角下的多维空间面板模型研究[J];管理世界;2013年07期

5 肖仁桥;钱丽;陈忠卫;;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管理科学;2012年05期

6 张公一;刘战礼;;经济增长与创新活动的实证分析[J];学习与探索;2012年06期

7 李梅;柳士昌;;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地区差异和门槛效应——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门槛回归分析[J];管理世界;2012年01期

8 李邃;江可申;郑兵云;;基于链式关联网络的区域创新效率研究——以江苏为研究对象[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年11期

9 王锐淇;彭良涛;蒋宁;;基于SFA与Malmquist方法的区域技术创新效率测度与影响因素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年09期

10 李南;谢忠秋;;中国区域创新系统创新效率测评——基于DEA方法的实证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0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白俊红;中国区域创新效率的实证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邓闩闩;政策工具视角下的区域创新效率及其环境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2 陈金泽;我国区域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6172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6172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c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