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广西海陆产业联动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1 16:41
【摘要】:我国正积极推动蓝色经济发展,“建设海洋强国”已被提高到国家战略高度,广西作为西部地区唯一的沿海省区,也是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发展海洋产业势在必行。海洋资源的开发活动需依托陆域区域而开展,海洋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陆域产业的支撑,陆域产业的发展也需海洋产业的辐射与带动,对海陆产业分而治之的开发模式会限制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海陆产业之间联动发展可有效解决海陆产业各自发展的局限性,也是广西海洋产业目前亟待实现和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以广西海洋产业与陆域产业为研究对象,探讨广西海陆产业之间的联动发展策略,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回顾与整理,接着从海陆产业联动相关概念、联动动因和联动机理等方面进行了理论分析。其次,在对广西海洋产业和陆域产业的总体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系统耦合模型对广西海洋产业和陆域产业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价,并测度了海陆产业之间的耦合度以及耦合协调程度,以反映广西海陆产业的联动发展水平。再次,通过构建广西海洋产业投入产出表,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从海洋产业的投入产出结构、海洋产业与陆域产业的关联效应和波及效应三个方面对广西海陆细分产业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实证研究。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广西海陆产业系统发展不平衡,海洋产业的发展滞后于陆域产业。海陆产业系统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都较低,海陆产业之间的联动作用已经初步产生,但二者互动关系不平衡,没有形成有效的互补和带动机制。(2)广西海陆产业之间的关联性较强,但各主要海洋产业基于自身产业的性质和所处产业链位置的不同对陆域产业的关联效应存在着明显的部门差异。(3)从整体来说,广西各海洋产业的发展依赖于陆域第二产业中的相应的制造业部门和能源产业部门以及陆域第三产业中的金融业等部门,而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对海洋产业的支撑力较弱。(4)广西海洋产业影响力居中,感应度较弱,海陆产业链较短,衔接度较弱,有待进一步优化。最后就如何解决阻碍海陆产业联动的若干因素、如何促进二者的联动发展等内容提出应对策略和保障措施。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127;P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秉刚;;我做一个望远镜[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6年10期

2 杨爱丽;;“世界的海陆分布”说课稿(湘教版)[J];地理教育;2017年06期

3 葛燕琳;;行为体验中彰显学科育人价值——以“海陆的变迁”一课为例[J];地理教学;2017年18期

4 李永红;;想学生之所难 想学生之所疑[J];地理教学;2007年05期

5 刘新民;张亚男;范柳;;山东省海陆经济统筹发展影响因素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7年02期

6 陈亮东;胡东伟;;试论“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的海陆联运建设[J];中国市场;2017年12期

7 周俪;;福建省海陆经济耦合发展可行性及实现路径分析[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6年02期

8 徐子明;;从文物古迹看南江流域对海陆丝绸之路的对接作用[J];丝绸之路;2016年22期

9 ;诗书画苑[J];中国老年;2016年05期

10 宗莲籽;Cherry;刘力同;;北京瑰丽酒店 龙庭 豪华海陆盛宴与宫廷盆菜[J];餐饮世界;201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少春;;在我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中推动海陆一体化开发[A];2008中国海洋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王建龙;;加强滩海陆岸油田企业安全管理的探讨[A];2006年度海洋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王成刚;张锡宝;;山东“蓝区”建设“海陆统筹”的认识与思考[A];东方行政论坛(第一辑)[C];2011年

4 孙加韬;;中国海陆一体化发展的产业政策机制研究[A];东方行政论坛(第一辑)[C];2011年

5 王傜萱;;浅析海陆经济的统筹发展[A];东方行政论坛(第一辑)[C];2011年

6 赵亚萍;;基于海陆一体化的山东省海陆产业关联性分析[A];第七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南京海陆科技[A];“澄天杯”第三十六届中国硫与硫酸技术年会暨2016年废硫酸/含硫废液再生制酸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6年

8 邓云锋;韩立民;;海陆经济板块的互动关系及其一体化建议[A];“海洋经济研讨会”报告选编[C];2005年

9 ;第一篇 海陆统筹与可持续发展[A];2008中国海洋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朱坚真;师银燕;周映萍;;科学发展观与南海区域海陆统筹发展战略初探[A];2008中国海洋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永东 张学斌;海陆并进延“丝路”[N];国际商报;2016年

2 本报记者 张冠年;防城港:海陆并进开新局[N];广西日报;2018年

3 本报记者 简文湘 通讯员 范燕莹 秦玉贤;海陆融通共建“一带一路”[N];广西日报;2018年

4 赵新兵 刘宝森 魏圣曜 孙晓辉 张旭东;梦想从海陆交汇地起航[N];中国国门时报;2018年

5 本报记者 刘子阳 本报通讯员 王岑;宁波警民携手共同实现海陆平安[N];法制日报;2018年

6 撰稿 本报记者 张卓敏;“一带一路”:广东海陆并进[N];国际商报;2016年

7 本报记者 张永莉 通讯员 周宇田 赵世喜;荣成市政协50次调研助力提升开放层次[N];联合日报;2017年

8 记者 朱毓松 柯竞;海陆统筹发展 滨江迈向滨海[N];福州日报;2017年

9 记者 薛礼伟;联手打造海陆联运枢纽和朔州物流大通道[N];朔州日报;2017年

10 本报记者 李丹 陈东升;深化互联互通 加快海陆双进[N];中国石油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滋承;出口海陆仓融资质押率优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8年

2 王倩;我国沿海地区的“海陆统筹”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3 滕欣;海陆产业耦合系统分析与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4 卢宁;山东省海陆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5 孙加韬;中国海陆一体化发展的产业政策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曹可;环境约束下的辽宁省海陆产业统筹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7 于丽丽;中国海陆经济一体化及其驱动机理研究[D];上海大学;2016年

8 吴雨霏;基于关联机制的海陆资源与产业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9 李军;海陆资源开发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10 姜彦宁;基于滚装的海陆一体化运输优化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倩倩;广西海陆产业联动发展研究[D];广西大学;2018年

2 张海涛;上海陆晟公司德林特轮胎营销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3 周映萍;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环北部湾海陆统筹问题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10年

4 程永炜;中国海陆平衡发展战略研究[D];辽宁大学;2017年

5 高颖淇;出口海陆仓融资收支利率优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8年

6 杨U,

本文编号:26238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6238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7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