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我国省际和地区宏观无形资本测算及其作用分析

发布时间:2020-05-11 21:24
【摘要】: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趋缓,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为我国走出“结构性减速”的经济发展困境的关键举措。而无形资本作为创新的重要载体和体现,无疑对经济增长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基于无形资本的重要性及我国的GDP核算现状,针对现有研究仅关注全国层面或部分宏观无形资本的不足,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借鉴目前国际上较为通用的宏观无形资本测算方法—CHS框架,采用直接支出法首次对我国29个省和四大地区的宏观无形资本进行较为全面的测算及分析。此外,从两个层面论证了无形资本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一方面利用SOG模型对各省各地区进行经济增长核算分析,另一方面利用固定效应PCSE法对省际和分地区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估计无形资本的产出弹性。相关结论如下:第一,2000-2015年,我国各省和四大地区的宏观无形资本投资量和存量均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但省际和地区分布不平衡,并有扩大趋势。第二,2000-2015年,我国各省和四大地区的投资强度都呈现总体上升趋势,但省际和地区之间差异明显。第三,2000-2015年,我国各省和四大地区的宏观无形资本内部投资结构总体而言呈现出明显的“两高一低”的特征,较高的计算机化信息资本和创新资本投资,较低的经济竞争力资本投资。第四,基于SOG模型进行经济增长核算分析,纳入无形资本后,物质资本、劳动力、TFP对于我国各省和四大地区的经济增长贡献率下降,无形资本对我国经济增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第五,基于省际面板数据,无论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可变还是不变的,无形资本均有着显著的产出弹性。而在三类宏观无形资本中,产出弹性从大到小依次为经济竞争力资本、创新资本、计算机化信息资本。第六,基于分地区面板数据,东部无形资本产出弹性最大,东北部最小;东部人均无形资本的产出弹性最大,中部最小。若将宏观无形资本分为三类讨论,在规模报酬可变的假定下,东部和西部经济竞争力资本的产出弹性最大,东北部计算机化信息资本的产出弹性最大,中部创新资本的产出弹性最大。在规模报酬不变的假定下,东部和中部人均创新资本的产出弹性最大,东北部和西部人均经济竞争力资本的产出弹性最大。
【图文】:

无形资本,资料来源,作者


图2-2我国四大地区宏观无形资本投资量(2000-2015年)逡逑

无形资本,增长率


资料来源:作者测算逡逑图2-3我国四大地区人均宏观无形资本投资量(2000-2014年)逡逑分析表2-8及图2-3,从四大地区的人均宏观无形资本投资量来看,从高到逡逑低排名依次为东部、东北部、西部、中部,以上地区2000年的人均宏观无形资逡逑本投资量占全国投资总量的比重分别为43.21%、29.49%、14.62%、12.68%,邋2014逡逑年的占比分别为51.40%、26.25%、12.26%、10.09%,,人均宏观无形资本投资呈逡逑现出越来越集中于东部地区的趋势。从年均增长率分析,东部地区为21.92%,逡逑而东北部、西部、中部分别为19.51%、18.91%、18.45%,均未超过20%。分时逡逑期增长率呈现出与宏观无形资本投资量相似的特征,东部、东北部的增长率呈现逡逑出2008年金融危机后低于2008年之前的特点,而中部、西部则刚好相反,2008逡逑年后的增长率高于2008年之前。逡逑表2_9我国四大地区宏观无形资本存量(2005-2015年)逡逑逦-逦单位.?亿元(以2000年为基年)逡逑地区逦东部逦东北部逦中部逦西部逡逑2005逦11466.5258逦1310.2455逦2023.9823逦2500.9268逡逑2006
【学位授予单位】:厦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1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建翠;郑世林;汪亚楠;;中国研发(R&D)资本存量估计:1978-2012[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年02期

2 郑之杰;;关于提升GDP“质量、结构、效能”的思考[J];经济研究;2015年01期

3 向显湖;刘天;;论表外无形资产:基于财务与战略相融合的视角——兼析无形资源、无形资产与无形资本[J];会计研究;2014年04期

4 倪红福;张士运;谢慧颖;;资本化R&D支出及其对GDP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J];统计研究;2014年03期

5 彭建平;李永苍;;FDI存量、R&D存量与自主创新——基于省际动态面板GMM估计的实证研究[J];经济经纬;2014年01期

6 严成j;龚六堂;;R&D规模、R&D结构与经济增长[J];南开经济研究;2013年02期

7 王利政;高昌林;朱迎春;英英;;引入无形资本因素对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的影响[J];中国科技论坛;2012年12期

8 吕冰洋;郭庆旺;;中国要素收入分配的测算[J];经济研究;2012年10期

9 魏后凯;邬晓霞;;“十二五”时期中国区域政策的基本框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年12期

10 王小鲁;樊纲;刘鹏;;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和增长可持续性[J];经济研究;2009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晶;知识产权产品核算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5年

2 王云;中国文化资本估算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韩香凝;我国R&D经费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6590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6590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7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