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原油产出战略的调减和石油资源开采周期的缩短,石油资源型城市逐步呈现出一些共性问题。在城市的社会经济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调整解决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问题,如资源耗竭、产业结构不合理且重型化明显、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在绿色化和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产业绿色转型应运而生,成为实现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位于黄河三角洲核心的东营市,是一座典型石油资源型城市,对其进行产业绿色转型的研究,不但具有丰富现有的产业转型理论、拓展产业转型研究视角、完善可持续发展理论及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发展理论等理论意义,而且对实现东营市及同类型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实践意义。本文以人地关系、区域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产业布局和产业生态学等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三次产业结构法、Arc GIS空间定量分析法、洛伦兹曲线、产业集中化指数、产业结构偏离指数、产业高度化指数等数理方法,对资源型城市东营市的产业演变特征和空间特征进行深入系统地分析,总结东营市产业绿色转型所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东营市三次产业内部的绿色转型实践状况,并分别从产业绿色发展、产业要素绿色投入、产业要素绿色产出三个层面构建产业绿色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和综合指数法从三个层面对东营市产业绿色化进行定量评价,最后结合资源型城市产业绿色转型的典型案例,制定东营市产业绿色转型总体思路,并提出产业绿色转型的对策建议。通过上述研究内容,论文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在产业结构演变特征上,第二产业始终居于主导地位,县区发展不均衡。首先,东营市产业结构逐步调整,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逐步上升,发展轨迹符合配第—克拉克定律,但“二、三、一”的产业结构体现出东营市以第二产业为主的产业格局依旧存在。再者,东营市各县区发展不均衡。对比而言,第一产业比重较高的是农业大县利津县;第二产业比重较高的是广饶县和垦利区两个工业强县,尤其是广饶县;第三产业比重较高的是东营区和河口区。(2)三次产业结构内部发展不协调。在第一产业内部,传统农业即种植业始终占据主导地位,畜牧业和渔业所占比重有所上升,居于其次,林业所占比重较小;在第二产业内部,建筑业发展一直较为缓慢,工业处于绝对主导地位,所占比重长期在90%以上,且主要以采掘业和制造业为主,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所占比例微不足道,产业结构畸形,主导企业在产业发展中的地位显著;在第三产业内部,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速度明显慢于传统服务业的增长速度,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等传统的服务业比重较高,而以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为代表的现代新兴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3)在产业结构空间格局上,企业集聚现象显著,产业集中度、合理化、高度化程度总体均呈现上升趋势,但高度化程度还有待提升。大中型企业空间集聚显著,尤其是石油富集的广饶县和垦利区以及第三产业发展较好的东营区,企业空间集聚效应最为显著。可见东营市大中型企业空间布局受石油资源影响较大,整体形成以石油资源富集地为中心的团状或组块状布局,并由此向外围扩散延伸。各县区产业集中化、合理化和高度化程度虽不断变动,但总体来看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高度化程度上升最为缓慢。分县区来看,在产业集中度上,东营区、垦利区和利津县产业集中化程度不断升高,河口区和垦利区产业集中化程度先降低后升高,东营区和广饶县属于产业集中化程度高水平县区,垦利区属于产业集中化程度中等水平县区,河口区和利津县属于产业集中化程度低水平县区;在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上,东营区和河口区属于产业合理化程度高度发展县区,利津县属于产业合理化程度中度发展县区,垦利区和广饶县属于产业合理化程度低度发展县区;在产业高度化上,东营区和河口区属于产业高度化程度高度发展县区,利津县属于产业高度化程度中度发展县区,垦利区和广饶县属于产业高度化程度低度发展县区。(4)东营市产业绿色转型面临以下几个问题:产业结构不合理,重型化特征明显;县区发展不均衡,市属经济较为薄弱;产业技术结构水平不高,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产业结构低度化,产业序次低;石油资源总量减少,产业发展对石油资源依赖强;自然本底条件差,产业转型与生态环境保护矛盾突出。(5)东营市产业绿色发展、产业要素绿色投入、产业要素绿色产出和产业绿色化综合水平整体均呈现上升趋势,产业要素绿色产出上升最为缓慢。从准则层来看,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潜力、科技创新、环境保护、生活水平和社会保障能力基本呈现稳定上升、较小波动上升或缓慢上升趋势,但资源存量与利用、环境质量和生态质量波动较大。其中资源存量与利用指标在2000-2007年呈现先缓慢下降后快速上升的U字型变动,而后趋于平稳且略有下降;环境质量指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生态质量除去在2003-2005年间出现一次“倒U型”波动以外,基本趋于稳定。总体来看,产业绿色转型初见成效,东营市产业绿色化演变呈现整体上升趋势,本底脆弱的生态环境和产业要素产出的不绿色,是产业绿色化水平提高的主要限制因素。综合来看,相对于传统产业转型研究,本文具有以下两个主要创新点:一是在传统产业转型基础上对产业绿色转型内涵进行梳理界定;二是提出了产业绿色转型分析评价的基本框架。但论文在产业空间格局研究、产业绿色化指标体系构建和实现产业绿色转型的对策建议分析等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有待进一步完善。
【图文】: 东营市产业结构来看,2016 年东营市三次产业结构为 3.5:62.2:34.3(图3-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 121.89 亿元,比 2015 年增长 3.5%,占 GDP 比重的 3.5%;第二产业增加值为 2163.1 亿元,改变了近 30 年间持续增长的势头,比 2015 年下降 3%,占 GDP 的比重 62.2%;第三产业增加值 1194.96 亿元,比 2015 年增长 8.4%
3-3 2016 年东营市各县区地区生产总值分布图ig.3-3 GDP in districts of each county of Dongyingin 2016图 3-4 2016 年东营市各县区企业单位数分布图Fig.3-4 Enterprise unit number in districts of eaccounty of Dongying in 2016综上来看,,东营市以石油化工为主导的资源型产业的发展具有雄厚的地域基础,但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君;李贵芳;王育红;;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脆弱性研究综述与展望[J];资源科学;2015年06期
2 郑德凤;臧正;孙才志;;绿色经济、绿色发展及绿色转型研究综述[J];生态经济;2015年02期
3 白雪洁;汪海凤;闫文凯;;资源衰退、科教支持与城市转型——基于坏产出动态SBM模型的资源型城市转型效率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4年11期
4 苏飞;储毓婷;张平宇;;我国典型旅游城市经济脆弱性及障碍因素分析[J];经济地理;2013年12期
5 苏朝文;张永庆;何彬斌;;传统产业转型路径研究[J];金融经济;2013年08期
6 孙毅;景普秋;;资源型区域绿色转型模式及其路径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2年12期
7 高超;金凤君;雷军;张小雷;;干旱区绿洲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评价研究[J];经济地理;2012年08期
8 蓝庆新;韩晶;;中国工业绿色转型战略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2年01期
9 王亮;宋周莺;余金艳;黄建毅;;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战略研究——以克拉玛依为例[J];经济地理;2011年08期
10 王文刚;宋玉祥;丁四保;庞笑笑;;林业资源型城镇可持续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11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风丽;资源环境约束下新疆产业转型路径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6年
2 肖海平;区域产业结构低碳转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周建安;我国产业结构演进的生态发展路径选择[D];暨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瞳;中国西部资源富集地区资源型产业转型路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4年
2 王丽娜;青海省资源型产业转型问题研究[D];青海大学;2013年
3 李恩燕;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4 陈民伟;厦门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主导产业选择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5 张倩男;区域战略性产业布局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6 左莉;产业转型中价值转化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
26702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670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