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省会城市及直辖市绿色发展竞争力评价
发布时间:2020-05-26 20:36
【摘要】: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其流域广泛,横跨中国西部、中部、东部,形成了中国最具代表性的长江经济带。改革开放已经持续了四十年,长江经济带也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深水区,但是近些年长江经济带沿岸的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当前长江经济带急需转变传统的发展模式,摈弃传统经济发展思想,将绿色发展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长江经济带近些年生态环境修复问题也受到了政府的重点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问题开展了两次座谈会。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关系到国家发展全局,对实现两个“一百年”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有着重大的意义。长江经济带省会城市及直辖市作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核心力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长江经济带省会城市及直辖市的绿色发展竞争力,测算研究近几年长江经济带省会城市及直辖市绿色发展竞争力变化及差异,提出针对性建议是非常重要的。本文梳理国内外学者对绿色发展的内涵研究,结合长江经济带省会城市及直辖市人文、经济、社会以及自然环境禀赋的差异,围绕“社会-经济-生态”三大绿色发展竞争力子系统,构建了长江经济带省会城市及直辖市绿色发展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依据2012年-2016年五年的各个省会城市及直辖市的统计年鉴数据计算。不同于前人学者测算竞争力使用的熵值法和主成分分析评价方法,本文创新性地引入生态学中的测算生态位适宜度方法评估竞争力。经过测算之后,运用了聚类分析,按照绿色经济、绿色环境承载以及绿色意识竞争力得分将长江省会城市及直辖市分成了四类。第一类城市包括上海市,第二类城市包括南京市、杭州市以及重庆市,第三类城市包括昆明市、贵阳市、南昌市以及合肥市,第四类城市包括成都市、长沙市以及武汉市。本文发现:(1)长江经济带省会城市绿色发展竞争力具有地区差异化现象。(2)东部地区省会城市及直辖市上海市、南京市、杭州市产业结构布局较为合理,绿色发展竞争力较强,经济社会环境三者较为协调。(3)中部地区省会城市武汉市、长沙市以及南昌市在绿色发展竞争力对比中处于中间位置,已经开始逐渐转变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向绿色发展方向迈进。(4)西部地区省会城市及直辖市成都市、重庆市昆明市以及贵阳市经济发展起步相对较晚,在过去经济发展的模式选择上偏向高消耗、高排放、低收益的产业,以损失自然环境的代价换取社会经济的发展。近几年开始调整产业结构,加上自身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禀赋,绿色发展竞争力逐年增强。对此本文根据测算结果给出的建议是:(1)经济层面,“腾笼换鸟”淘汰落后产能,培育新产能;发展长江上游地区金融市场,发挥金融对实业的促进作用。(2)社会层面,政府转变角色,做好绿色发展市场经济体制规则的制定者和监管者。(3)生态层面,建立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生态保障机制。
【图文】:
重庆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首先本文梳理文献和相关学者研宄,,对绿色发展概念进行相关的叙述讨论,对绿色发展的理论基础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理论、循环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及科学发展观等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剖析了绿色发展与科学发展观、循环经济、逡逑碳经济以及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本文同时还梳理了竞争力的研宄成果和文献研宄,对研宄竞争力的相关方法和思想进行了整理。测算了长江经济带省市的绿色发展竞争力以及发展潜力,用实证研宄和理论阐述的方法体现出长济带省会城市绿色发展竞争力的真实情况和水平。针对测算结果,本文分别就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省会城市给出了结论对策及建议。逡逑1逦t逦r邋 ̄ ̄邋—二一逦1逡逑^
杭州合肥南昌南京卜海武汉长沙里庆贵阳昆明长江经济带省会城市及直辖市地区生产总值对比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F127
本文编号:2682372
【图文】:
重庆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首先本文梳理文献和相关学者研宄,,对绿色发展概念进行相关的叙述讨论,对绿色发展的理论基础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理论、循环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及科学发展观等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剖析了绿色发展与科学发展观、循环经济、逡逑碳经济以及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本文同时还梳理了竞争力的研宄成果和文献研宄,对研宄竞争力的相关方法和思想进行了整理。测算了长江经济带省市的绿色发展竞争力以及发展潜力,用实证研宄和理论阐述的方法体现出长济带省会城市绿色发展竞争力的真实情况和水平。针对测算结果,本文分别就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省会城市给出了结论对策及建议。逡逑1逦t逦r邋 ̄ ̄邋—二一逦1逡逑^
杭州合肥南昌南京卜海武汉长沙里庆贵阳昆明长江经济带省会城市及直辖市地区生产总值对比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建荣;汪肖肖;潘洁;;物流产业集群“生态位适宜度”实证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5年11期
2 李宁宁;;绿色发展和生产方式绿色化[J];唯实;2015年09期
3 牛文元;;绿色发展全球进化总趋势什么样?[J];环境经济;2015年Z4期
4 李晓西;刘一萌;宋涛;;人类绿色发展指数的测算[J];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06期
5 彭斯震;孙新章;;中国发展绿色经济的主要挑战和战略对策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03期
6 苏利阳;郑红霞;王毅;;中国省际工业绿色发展评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08期
7 杜延军;;可持续性消费评价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模型[J];生态经济;2013年08期
8 郑红霞;王毅;黄宝荣;;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综述[J];工业技术经济;2013年02期
9 解振华;;绿色经济引领碳市场发展[J];低碳世界;2012年10期
10 牛文元;;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J];青海科技;2012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杜惠娟;基于生态位的北京市制造业产业竞争力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823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682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