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吉林振兴发展研究——《吉林报告》分析思路、工具方法与政策方案

发布时间:2020-05-31 13:30
【摘要】:相对全国而言,包括吉林省在内的东北地区,目前经济增速大幅下滑主要表现在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上,工业增长大幅下滑又主要表现在重工业上。东北经济下滑,轻重工业结构失衡是内因。轻重工业的结构扭曲还产生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就业岗位减少,劳动力流失严重;出口严重不足,拉动增长无力;产业集群度不高;很多产业以国企央企"唱二人转";体制机制扭曲严重;营商环境不良,民营经济占比小、活力不足;等等。因此,"产业错位"不仅是直接造成东北经济脆弱,形成东北经济困境的源头,而且是"体制固化僵化"的根本原因。《吉林报告》旨在应用新结构经济学的工具与方法破解吉林发展改革问题的症结,运用"增长甄别与因势利导"(GIFF)方法迅速提升吉林省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短",并对追赶型产业、领先型产业、转进型产业、弯道超车型产业、战略型产业5种类型产业给予因势利导,扬吉林省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长"。《吉林报告》提供的不是单一的建议而是解决方案,强调了纠正"产业错位"的关键抓手,突出了改革的作用并细化了改革领域。振兴东北的思路是按照比较优势"扬长补短"以及以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体制机制改革,不同于过去侧重于"加长避短"(提升重工业忽略轻工业)以及不考虑扭曲内生性的改革,应以大农业产业集群、大健康产业集群、现代装备产业集群、现代轻纺业集群和以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融合型产业集群五大产业集群统领结构转型升级,深挖经济增长潜力,并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抓手切实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项俊波;;《结构经济学》——从结构视角看中国经济[J];农村金融研究;2010年12期

2 黄梅波;刘斯润;;非洲经济发展模式及其转型——结构经济学视角的分析[J];国际经济合作;2014年03期

3 戴长征;张中宁;;新结构经济学——经济发展理论的再创新[J];江淮论坛;2014年02期

4 汤向阳;;林毅夫:中国再增长动力何在[J];中国中小企业;2012年08期

5 里昕;;西藏产业升级与政府作用: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分析[J];西藏研究;2013年04期

6 顾昕;;产业政策的是是非非——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评论之三[J];读书;2013年12期

7 郑长德;;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12期

8 ;“真学者”林毅夫[J];商周刊;2012年13期

9 顾昕;;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的兴衰:比较研究视野[J];河北学刊;2013年06期

10 谷亚光;谷牧青;;每一个发展中国家都能走向繁荣——读林毅夫《繁荣的求索:发展中经济如何崛起》[J];文史博览(理论);201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树巍;;培育产业集群创建经济强市[A];廊坊市域经济与产业集群延伸研究——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征文选编[C];2008年

2 李圣桥;;以产业集群为载体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县域经济[A];行政管理学视阈中县域经济与中小企业健康成长之路(湖北行政管理论坛2009)[C];2009年

3 王琼瑾;;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努力培育产业集群[A];海南经济特区改革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吉利;;浅议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A];廊坊市域经济与产业集群延伸研究——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征文选编[C];2008年

5 唐晓华;;辽宁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思路与对策[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6 冯家臻;张元智;马鸣啸;陈桃;;培育产业集群促进陕西县域经济更快发展[A];2005年经济体制课题研究和优秀论文集[C];2005年

7 徐广军;;美国加州三大产业集群的比较分析与启示[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7年

8 刘观志;;瞄准细分市场 培育产业集群 壮大县域经济[A];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县域经济发展——安徽县域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9 高见;;构建共性协作网络 打造支持服务平台——粤东地区产业集群的升级路径和政策指引[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五辑2009)[C];2010年

10 徐斌;李燕芳;喻德华;王立焕;张宏权;张元好;;“京津走廊”县域产业集群发展对策研究[A];基于对接京津的科技创新与环首都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香港科技大学经济系助理教授 王勇;新结构经济学生命力旺盛[N];中国经济导报;2012年

2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 著名经济学家 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民营经济[N];中华工商时报;2013年

3 国务院参事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 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兼高级副行长 《闽商报》高级顾问 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的启迪[N];闽商报;2014年

4 记者 韩洁 樊曦;林毅夫携“新结构经济学”回北大[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5 肖白;白沟新城:新结构经济学的最好印证[N];保定日报;2014年

6 ;新结构经济学与中国产业政策[N];解放日报;2014年

7 汤向阳;林毅夫答问录:中国再增长的动力何在[N];经济观察报;2012年

8 林毅夫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名誉院长;两历奇迹,一生求索[N];企业家日报;2014年

9 本报记者 刘丽娜;林毅夫 没有贫困的世界是我的梦想[N];中国证券报;2012年

10 记者 徐以升 聂伟柱;求索“新国富论”[N];第一财经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霍苗;产业集群衰退过程中的企业非合作行为研究[D];东北大学;2012年

2 杜心灵;资源产业集群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谢呈阳;基于江苏产业集群演进的集群创新与升级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4 王雷;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D];四川大学;2005年

5 惠宁;产业集群的区域经济效应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6 王帅力;政府主导型产业集群的演进机理及绩效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7 周瀛;吉林省产业集群的网络结构、绩效测评与升级战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8 杨晓慧;产业集群与日本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曹邦英;产业集群成长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10 孔金平;东北振兴与政府转型互动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树华;产业集群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王佳;产业集群推动城镇化进程的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3 王茜;黑龙江省产业集群支持体系构建及发展实施对策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年

4 王s

本文编号:26899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6899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e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